海蛞蝓

特呈岛红树林原生海缸开缸过程2


本期主题:

放活石,养活石,开缸日常维护

聊聊传统海缸和原生海缸的活石区别

需要怎样的活石,如何养活石,为什么开缸前期要换水,为什么要爆藻

01

海缸放了沙子调好海水后就可以放活石啦。

01

活石是什么

活石一般都是珊瑚礁石,死去的珊瑚尸体。珊瑚在形成礁石的过程中会有特别多的孔隙,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存(类似增大表面积的样子),在海洋生态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水族养殖有利,因此传统水族业会把碎的鹿角珊瑚当做滤材,其疏松多孔的特性能让微生物和硝化细菌繁殖,同时自身特性也能调整缸的pH值。

活石是海洋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要购买!不要购买!不要购买!目前正在试验用火山岩代替活石,用牡蛎壳或别人海缸内的活石和高等藻引入菌群,微生物和藻!!(求生欲)关于海缸的活石可以搜索我的另一篇文章《海缸活石该不该用》。下面仅聊聊传统海缸和原生海缸中活石的作用。

02

聊聊活石

传统海缸里买的活石一般是清洗过的天然活石或者天然活石处理后打碎再塑形的“人造活石”。传统海缸里的活石对缸内生态系统没有任何用处,仅用于装饰。因此我以前听到的活石入缸处理是:如果买了天然的活石,你需要用沸水冲洗干净,这样才不会长很多藻和垃圾葵。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用沸水煮?为什么要避免爆太多藻和垃圾葵?

2.1为什么传统海缸的活石要用沸水煮?

传统海缸对过滤的要求非常高,过滤很强悍,因此替代了自然海水里对有机盐的消化过程,这些过程都被挪到过滤中进行,因此传统海缸可以不放厚沙子,养密集的生物。活石仅作为装饰,不需要天然活石内自带的藻类,菌群和其他微生物。因为这些对传统海缸来说都是不确定也不需要的因素,不如全灭了降低风险。

2.2为什么传统海缸的活石要用沸水煮?

活石是海洋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活石多孔的性质给各种海洋小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是那句话:传统海缸的活石仅作观赏用,因此它只需要“干净”就可以了。传统海缸开缸初期也会爆藻,甚至下药,就为了清理活石里没处理干净的低等藻(如褐藻,蓝绿藻)这些低等藻不美观而且也会和缸内其它生物抢养分。

而所谓的垃圾葵就是天然活石内自带的“原生海葵”,它们往往不好看,没有缤纷的颜色,而且不知道会从活石哪里长出来,同时也会和珊瑚抢养分。传统海缸往往以五颜六色的珊瑚和海鱼为主要欣赏点,自然不喜欢这些自带的海葵,因此传统海缸玩家常常把它们称为“垃圾葵”。

但这些刚好都是原生海缸需要的

原生海缸旨在还原自然,模拟了海水天然的循环系统,活石内自带的各种生物就是在缸内还原海洋生态的重要手段。因此原生海缸非常需要活石,而且是天然的活石。天然的活石上面带有很多高等藻类,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生物,养天然活石都像在开自然的盲盒。

朋友送的天然活石

活石上的高等藻和钙藻

活石自带的贝类

连袋子里的碎碎都不放过,说不定有什么好东西,开盲盒啦~~

活石里可爱的小螃蟹。

初期要做的,就是养好这些活石,让它们自带的小生物们适应缸内环境并且开始生长繁衍。活石里还藏着很多未知的小生物,等哪天环境适宜就会突然长出来,突然出现,给你一个惊喜。

这也是我认为原生海缸最有魅力的地方。缸里的一切都像自然那样运行着,充满着未知和惊喜,可能某天长了颗海葵,哪天出现了海蛞蝓,哪天出现了水螅体,然后慢慢看着它们变成珊瑚或海鞘......这就是原生的魅力。

活石入缸了

每日光照保持8~10小时即可。慢慢就会有低等藻开始生长,高等藻生长速度会更=慢一些。

开缸几天开始长藻

活石上自带的高等藻缓慢生长

03

养活石

养活石,也就是养活石自带的各种生物。首先要保证光照:8~10小时即可,其次是温度,24~26度最佳,温度适宜各种生物生长速度更快。生态的建立是个缓慢的过程,万物生长也是。因此不要急,大概两星期就能看出活石的明显变化了。

有了光照,最先生长的除了菌群肯定是藻类。藻类又分高等藻和低等藻。低等藻就是像褐藻,蓝绿藻,红泥藻之类的,它们生命力顽强,生长速度也快,经常让你的缸壁甚至沙子都变成褐色,绿色甚至红色,这些从观赏角度来说非常不利于观赏,因此我们需要减少它们的数量。

其次就是高等藻,如火焰藻,刚毛藻,沙菜,羽毛藻等等,就是海缸里常见的海藻,这些更好看,我们更想它们的数量多些。

无论高等藻还是低等藻,它们在生态中都有自己的作用:消化营养盐和硝酸盐。因此它们都是原生海缸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但我们需要控制它们数量1平衡。很简单一个道理:低等藻泛滥,那么高等藻就活不好,反之亦然。都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所以我们需要换水。

开缸初期肯定是生命力顽强生长速度更快的低等藻占优势,快速繁殖生长消耗水里的营养盐,因此我们需要多换水来控制缸内低等藻的数量(低等藻会在缸内everywhere,高等藻一般都在活石上),我当时大概一周换两次水,直到高等藻开始占据优势,高等藻和低等藻生长平衡了,才停止高频率换水。

正在爆藻的海缸

低等藻繁殖速度很快整个缸看起来很脏

这时候能的就是换水,换水and换水.....

换水过程可以明显看到水在变清

这是活石刚放进去的几天。如上图可以看到整个缸褐色的,缸壁上也有褐藻。说明低等藻开始繁殖并消耗水体内的营养盐。此时我们可以用刮藻刀刮下来,然后换水,每次可以换三分之一左右。

往往沙子上也会有很多褐色或者绿色的藻,不用担心,后期活石里自带的翻砂小生物繁殖起来会吃干净。

换完水加新的水记得把缸内盐分调回1.~1.哦

换完一次水的缸。整体干净了很多,可以看到活石上有不少高等藻,但长得确实比较慢.....

期间还买了几棵红树苗子种进去。红树一定程度上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开缸两周左右高等藻还是长得好慢,后来发现是温度问题

开缸前期养水爆藻的过程就是不断换水的过程....爆藻,缸变浑浊→换水,缸变清→爆藻,缸变浑浊→换水,缸变清........漫长且累,这也是原生海缸的一个缺点:启动周期长,需要的专业知识较多。

我只能慢慢忍受,对自己说一句:好事多磨

刚放进去几天的活石

两周后的活石对比明显看到藻类有在生长。

养活石过程中还买了个RGB背景板,非常好用,效果杠杠的!!

这玩意快四百块了...大出血

可以调各种颜色,太香了,看这个效果很有海的感觉了

04

活石的变化~~

开始长各种藻类啦~如下图的钢丝藻

活石上自带的其它藻类也开始生长

钢丝藻越来越多......

某天的小惊喜:一个海鞘的水螅体!后来长大了哦~在图中能发现它在哪吗?

没找到就划下一张图片看哦

远方有一小丛红色的海藻也是活石进缸后才长出来的,后来长得很大很漂亮

在中间最后面的一小丛红色~

继续是小惊喜发现了很多水螅体~同时活石上的紫色也有的是钙藻,这也说明缸里面的活石养得不错~

没找到就划下一张图片看哦

手机拍的水螅体和旁边紫色的沙菜~沙菜后期会泛蓝光超漂亮

偶然出现的海蛞蝓幼体~~明显也是活石带进缸的。可惜后面没看到它了

半透明的海蛞蝓幼体

没找到就划下一张图片看哦

越来越多的小海鞘

小总结:原生海缸比较依赖天然活石及其上面附带的各种生物。其次爆藻一定要掌握好光照时间,勤换水,用原生的角度来说就是人工去控制缸内低等藻和高等藻的生态平衡,不能让低等藻泛滥否则会影响缸体后续的发展。

活石是海洋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于海缸的活石可以搜索我的另一篇文章《海缸活石该不该用》。自己也在这个缸内尝试用一部分同样是疏松多孔材质的火山岩来减少活石的使用量,这个后续也会继续观察记录。

最后就是:耐心等待,好事多磨~~每天都能看到缸里的变化,藻类的生长;时不时出现一些小惊喜,长出各种小生物,我想这就是原生海缸,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吧。

下期预告:为何会有油膜?放了些什么生物进缸?拍摄日~阶段性记录,一个慢慢运行的红树林原生缸是怎样的

自然折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t/117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