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翻看蒙古战争,随手查询一些资料。看了让人不由有点泪目,不由感慨,活在乱世中的中国百姓真的是命贱,似乎一个平静的死亡,都是一件值得追求一下的事情了。
例如,今人津津乐道的三国时代,不仅仅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是一个尸山血海的时代。东汉末年有万人口,到魏灭蜀的时候,魏蜀吴三国人口总数不过万-万(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数据了),也就是说超过86%的人口在这场战争中,都死在沟沟壑壑中。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回到赤壁之战那个时间节点上,那么魏蜀吴三国人口总数不过万人,几十年内,超过95%的人,都被死神收割了(当然,对于这个数字,确实存在质疑点,赤壁战争时期,政权崩坏,人口统计数字偏少,有一部分因素是大量流离失所的人口,未被统计在内,所以除了赤壁之战,我引用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前后两个朝代,相对稳定期的统计数据,相减得到的,会相对准确一些)。
晋朝统一天下后,好日子过了没几天,中国就进入最惨烈的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华的年代。长江以北多万汉族人口,超过90%被屠杀殆尽。而且,五胡乱华时期的汉人,真的应该羡慕三国时期被战乱逼死的人,因为这次已经不是屠杀,而是整体的虐杀了,以百万计的汉人被当做军粮吃掉。胡人甚至为这些被吃掉的人起了个名字,叫做“两脚羊”,以区别于真正的山羊。
在那段时间,也是整个汉民族最接近绝种的时期,整个中国境内,包括基本未遭到大规模战乱影响的东晋,汉人总数不过万。所以,当冉闵站起来振臂一呼,展开对胡人的报复性屠杀,杀掉了数百万胡人。经过那场报复性杀戮,五胡之一的羯族人口残存不过万人,投降东晋寻求保护,之后这个民族就从历史舞台彻底消亡。主流历史学家的观点是批评冉闵的残暴,但是我始终恨不起来,甚至默默将其视为拯救汉民族的英雄。因为如果说冉闵残暴,那么我们以何面目去面对被虐杀的上千万先辈的亡灵,如何回答那些惨死的先辈的问题:“他们为什么杀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杀他们?在一个丛林法则统治的时代,同态复仇难道不是最基本的准则吗?我们至少没有吃掉他们!”。还记得最初接触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过初中,一个惨烈的故事始终刻在脑海中,胡人军队从洛阳劫掠十万妇女,一路奸淫杀戮,甚至充作军粮,到渭水河边剩下不过5万人,然后一次性在河边上屠杀殆尽,两岸数十里被尸体所覆盖,整条河流一度变成赤红。那寥寥数字的描述,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如果让我讲一个阿鼻地狱的场景,我首先想起的就是这个场景,在脑海中,那时候不仅河水是红色的,泥土是红色的,连天都是暗红的。
其实不仅仅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血泪史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即使到明末清初的那个王朝更替之战,仅仅从军事角度来说,那场战争已经算顺利的了,甚至顺利到满人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地步了,与其说他们想要争夺天下,不如说绝大多数满人已经打好包袱,随时准备返回老巢。但是即便如此,中国人口从明天启年间,到清顺治朝,不过短短30年,当时中国人口中的2/3,超过万中国人的生命被战争所吞噬。
同时,写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一人一军杀掉超过万的平民,其中至少30万是当做军粮吃掉的。甚至黄巢用人制作军粮已经规模化,体系化,每天会固定杀掉上千人制作军粮。
至于那个曾经写出,中国历史上杀气最重诗词:七杀诗--“天生万物以养民,民无一善可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的张献忠,完全以死神的姿态出现在华夏大地,杀人杀出使命感,先杀百姓,再杀部下,连身边的妻妾都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顺利吃完这顿饭。他将万四川民众屠戮殆尽,千里不见人烟。即使是百般为农民起义军洗地的御用学者,也不得不承认,张献忠屠杀了超过20%的民众。当然,我认为,20%这个数字少到令人不值得深究的地步了,即便是今天还愿意为张献忠洗地的人,也不敢用这个数字来作为证据。
而至于清末的太平天国战争,被记录为那个时代最为血腥的战争。万-1亿的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丧命,占到当时中国人口的20-25%,安徽因为成为两方争夺的重点区域,人口损失超过40%,杭州人口下降到不足原来的10%,读来令人触目惊心。这场浩劫使得整个经济濒临破产,大量的人口损失使得农田无人耕种,最后不要说老百姓,就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权核心的军队,都会批量被曾国藩用粮食诱降。在苏州李秀成的忠王府中,有着堆积如山的白银,但是找不出一颗粮食。甚至最后连天王洪秀全也是在饥饿中死去的。可想而知,当时民众过得是什么生活。都说伤亡数字大了,就仅仅是个数字了,那么我们做一个比对,都说二战期间苏联人伤亡惨重,但是苏联在整个二战中军民损失2万,这个结果使得苏联长期男女比例失衡,即使如此,苏联人的伤亡不到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造成创伤的1/3。
在这些尸山血海的记录中,每每我看见一批三国控,号称最愿意回到的朝代是三国年间,据说要和卧龙公瑾“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就忍不住想冷笑,在那个当官基本靠姓氏的年代,你有超过90%的概率是被人一刀砍死,或默默饿死在田野中。在那个活下来就算中大彩的年代,还想着指点江山,坐看云涌风起,真的是心蛮大的。
要说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想要生活好一点,那么最好的年代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檀渊之盟后的北宋。
北宋从檀渊之盟开始,用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三,维持了和最大对手辽国超过年的和平。
北宋的经济实力令人骇然:当时北宋的GDP在全球占比是22.7%(做一个对比,今天美国GDP在全球占比是24%),人均GDP超过美元,远远超过当时代的其他国家。要指出的是,这个数字来自于英国历史学家麦迪逊所做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几乎是所有对北宋经济估算中,最保守的一个了。
相对来说,另一个使用比较多数字,也是袁腾飞等人所采信的数字。是根据宋朝财政收入,除以宋朝的税率6-7%,以及宋朝人口总数,得到的GDP产值以及人均GDP=按照袁腾飞等人的观点,北宋GDP全球占比高达80%,如果按照这个数字来看,就相当于你把你能想到GDP高的国家都加起来,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个北宋。例如如果使用年的数据,你把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韩国,俄罗斯,加拿大这几个国家的GDP全球占比加起来不过73%,还比不过北宋一个国家,由此可见北宋经济之强盛。
而北宋人均GDP按照袁腾飞等人观点,经过折算后是美元。这个数字出现在北宋年间,简直是奇迹的。要知道即使到年,也就是英国把大清帝国打得一败涂地的那场鸦片战争开始前20年,经济最为发达的西欧人均GDP多美元,都无法超过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即使放在今天的中国看,也是很可怕的,中国目前人均GDP是5.4万人民币,也就是说,北宋的人均GDP居然可以达到今天的1/3左右,真的是很吓人的数字。
但是坦白说,我对袁腾飞这个数字是有一点质疑的,虽然从算法上来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里面有较多的变量没有考虑进去。要知道和北宋并立于世的,还有印度等强大的帝国,在经济上北宋是否一定能超过印度,真不大好说。相对而言,麦迪逊的22.7%的数字我觉得也许偏向于保守,但是或许离开真实数据更近一些。但是不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即使采用麦迪逊的数字,宋朝百姓的富庶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的平均水平。
而且,北宋一朝,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各朝各代都有的政治倾轧,在北宋一样有,甚至还很剧烈,但是基本上还不是那么惨烈,绝大多数流放就完事了,还没到输了就是死的地步。而北宋的社会救助制度,例如把受灾民众征召入伍,虽然使得使得北宋花了太多的钱,养了万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军队(比对一下,今天中国军队数量全球第一,万,而宋朝用几千万人口养了那么多职业化军队,真的是令人惊讶的,也说明了北宋财政之充裕,以及为什么宋朝那么有钱,还是到处缺钱的原因所在),但是不管如何,北宋的百姓确实少了很多由于灾祸而送命的事情。
虽然今天百姓口中能讲出来的奸臣,估计一半左右是宋朝的奸臣,比如高俅,童贯,贾似道,秦桧等等。而宋朝的皇帝也多被描述成软弱而无能,例如靖康之耻中的宋徽宗等,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在他们的治理下,宋朝的百姓还是度过了相对比较幸福的一百多年时间。虽然,多年的幸福日子过完了以后,就是元朝的入侵,超过40%的中国民众在那场战争中被屠戮。最后,10万百姓随着宋朝皇帝,在崖山一战中尽数投海自尽,为南宋殉葬,那铺满海面的尸体,想来也是那段中国最美好年代的最后回响吧。
如果要穿越,还是穿越到北宋,会更容易幸福一点点。至少《水浒传》中的好汉们,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还没见谁是“饿”上梁山的。而太平天国时代就不是那样了,太平军如何攻城呢?毕竟太平军的普通士兵,要说训练有素那是真的谈不上的。将领们很聪明,逻辑极其简单,在军队后方放一个粥锅,所有士兵冲上去攻城,只要你拿回来一块城砖,就可以回来换一碗粥,如果拿不回来,那就只能去死了。至于你是从地上捡一块城墙砖头,还是撬一块下来,甚至是从死去的战友手上掏一块,都无所谓,逻辑很简单,有这块砖,你今天就能活下去,如果没有,对不起,死!临战敢于后退者,斩!
中国一部25史,沉甸甸的2万字,每个字上都拴着数十个闭不上眼的亡灵,说他是一部血泪史,想来不是一句太夸张的话。
天使背影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大型白癜风公益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有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dc/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