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晓说》的巨大成功,很难想象经过酒驾负面、执导的《大武生》电影在口碑失利后,音乐才子高晓松老师还能在演艺圈幕前工作中找到如何的位置。
年3月16日,为高晓松量身打造的脱口秀《晓说》第一期正式上线,按说早已经迈入中年油腻大叔行列的高晓松,却逐步被打造出文化才子这个网络个人大IP的新路数。屡屡破千万的单集流量,让各个视频制造商惊觉文化类视频节目的巨大潜力。
在这个网红已经快要比观众还要多的背景下,寻找挖掘优质IP也成为最大的痛点。于是,在这个早已经被娱乐、流量霸屏的环境下,曾经被认为不接地气、高高早上的文化领域也开始被全面开发,成为这两年的优质IP资源。不过随着受众对于文化类节目的冷回归,这类节目在年的发展如何?
一桌一茶
侃火文化短视频
如果再往前追溯,文化类节目真正引领全民的观看和讨论热潮,就不得不把《百家讲坛》再搬出来说一说。节目以讲义的形式,正史野史全部纳入节目一起娓娓道来,算是让很多饱受应试教育折磨的80后,第一次知道:what,历史还可以这样学。而且还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一批文化学者。
尽管从年开播以来,高晓松的脱口秀节目已经持续6年时间,而且期间还曾经两度转换播出平台。不过根据最新的统计,高晓松年4月重新回归优酷平台,仅仅3个月的总播放量就轻松破亿。单期节目的平均播放量几乎都维持在万左右,强大的个人号召力完全不减。
除此之外,就在同一平台,类似像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袁腾飞的《袁游》,窦文涛挂帅的《圆桌派》等脱口秀节目也陆续形成套路,并在点击量上创下亮眼的成绩。这在以综艺领衔,流量小生花旦唱主角的电视荧屏上,能够光靠一张嘴嘚吧嘚就吸引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回归到短视频领域,年上半年,移动视频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截至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亿人。在整体网民中渗透率不断提升;移动视频用户规模达5.25亿人,移动视频已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新阅读形式。
其中,短视频保持高速增长,用户使用频率相比上一年也有明显提升。使用数据方面,短视频APP的日均使用时长已经增长至近60分钟,单日使用频次约8次。其中文化类短视频超过汽车、旅游等领域,高居“短视频领域日均启动次数”的第四位。
顺着这股趋势,文化类短视频这两年得到迅猛发展《艺术很难吗》,包括中国视记所制作的一系列文化类视频,都在口碑上获得成功。名人和网红们开始开始过上一桌一茶的生活,把原本看似枯燥无味、乏善可陈的文化资讯作为节目内容主打,再结合各自特色唠嗑的泛娱乐方式。文化类视频节目似乎迎来了一个新的风口。如果稍加分析,不难看出这类节目为何孕育出一个庞大的收视群体。
一、这类节目的收视群在本质上与娱乐类节目做出区分。从收视调查上来说,电视节目目前的收视群体大多集中在中年女性群体,以及相对低龄的明星粉丝群体。
而对于年龄在25岁以上的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群体来说,文化类节目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他们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无法再主动学习的窘境。但是他们又渴望再建立自己的资讯内容,增加自己的谈资,这类节目适时、适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特色鲜明的个人风格,高晓松的耍贫,意公子的轻松,窦文涛的理性……非常容易发现,所有的人物都在这样的节目中建立自己的新人设,吸引不同群体的观众。而翻开目前人气短视频的特色:如Papi酱的人设是「吐槽家」、办公室小野的人设是「美食家」、王尼玛的人设就是永远在镜头戴着的暴漫头套。
阿星在《短视频里的社会大哥》一文中调研了「炮爷出击」、「老王搞事」、「涛哥有料」、「潮人小罗」等流量大号,发现「大哥」人设的短视频创业俨然成为一个行业,其他人设的自媒体也将出现。这也与明星的发展路数越来越相似,需要有引发受众的特色,才能培养自己的市场。
三、碎片化资讯。这是整个文化类节目的核心,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内容,反而是以碎片式的内容建立节目,讲到哪说到哪,说到哪丢到哪。让网友可以随时看,看过之后能记多少记多少,没有任何观看压力。
节目再火
钱!钱!钱!在哪里
文化类视频节目的大力度制作,基本上也就集中在近两年,这也给外界一种感觉,文化类视频节目已经迎来井喷时期。外行看热闹,但对于业内从业者来说,现实的「商业骨感」似乎还并没有摆脱。一个项目不管口碑再好、点击量再大,真正要做到变现创造价值,这条路看上去还相当长远。
从都熟悉的电视节目来看,在经过前两年的荧屏「文化热」之后,这两年这类节目已经开始逐步回温。娱乐类节目依旧傲视群雄,不管在收视还是冠名费上来讲,都依旧是各个电视台的支柱。
反观文化类节目,即使在当年站上风口浪尖时,很多节目在冠名上都处于裸奔的状态。直接先上线,做出口碑后再找合适的厂商嫁接。这也正是文化类节目的知名软肋,从商业价值角度来说,文化类节目定位和诉求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追求浅层娱乐消费的观众,也不太可能迅速走红,这从根本上来说跟明星类娱乐节目完全不同。这也造成了文化节目曲高和寡,说它的「火」其实是一种相对的状态。
迅速蹿红的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
其二,纵观目前市面上点击率打爆的文化类视频节目,不难发现一个共通特点——幽默的主持风格和名人加持成为收视关键点,但这不代表整个文化类视频行业都能过上吃肉喝汤的生活。
仍然有绝大多数节目还处于苦苦挣扎的状态,节目类型太过于的单一,也多以单纯的内容输出,缺乏与用户互动。许多甚至因为形式老套,说教口味浓烈,渐渐地丢失了观众最开始的新鲜感。
在目前走红的节目中,《艺术很难吗》因为轻松的讲解艺术话题,巩固下不少忠实看客。这是一档曾由意外艺术在年制作的短视频节目,共推出4季。每期十分钟,用最平易近人、轻松愉悦地方式将晦涩难懂的艺术表现出来,让你在不超过十分钟的节目里,轻轻松松了解艺术。也因为这个节目,为母公司意外艺术带来不少投资商的青睐。
主持人「意公子」潇涵一直在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做节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她一直希望能做些突破和转型。直到之后遇到自己的合伙人,并推出了这档短视频节目。节目总导演张俊境在接受洋葱智库的采访时,也谈到他的观点:「最主要还是要做到内容与嫁接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让观众觉得你的销售是被需要的,而不是强行推销产品。」
预估双量齐增
文化视频将细分市场
在年开年之后,文化类视频节目相继回归。而且从目前的形式来看,许多公司也有意继续在视频行业继续打造IP。尽管在退却文化类节目的新鲜度后,不过这个市场依旧向全行业展开怀抱。
尤其是在经过前几年的市场培养之后,观众已经知道自己所需要的节目是如何的,在张俊境看来,文化类视频节目与其他类型的节目并不冲突:「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对打的过程,毕竟喜欢看娱乐节目、旅游节目的人,也不排除他们会喜欢看文化类节目。尤其是在经过之前的累积之后,大家会更清楚自己的选择。」
意外艺术出品——艺术很难吗
张俊境也以这档短视频节目举例,力证文化类节目的商业模式大有潜力。《艺术很难吗》前三季40集共获得3亿点播量,每集播放量7天内都能达到多万、导入不低于3万的精准用户,由此积累到了万对文化艺术有需求的精准用户。
年7月,意外艺术曾推出一本价格元的手工立体书《小王子》,5天时间内卖出近万元,转化率高达17%以上。而另一本出版3年,全球只卖出了几本的《梵高》画册,因为短视频所积累的强大用户群,意外艺术23小时内就卖完了全球库存。
《艺术很难吗》在做到第四季后,已经没有后续新作,张俊境表示是因为觉得每个节目都有一个生命周期,适时的需要转换一种形式去重新吸引受众。而对于年的视频行业发展,尤其是文化类视频节目,会继续在数量、质量上形成高速增长。
「就目前来看,随着节目类型的增多,文化类视频这个行业一定会继续高速增长。因为市场会继续细分,观众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寻找自己要什么、观看适合自己的节目内容。就拿文化类视频行业来说,脱口秀、话题类、科普类都已经可以轻松地找到。观看网络视频节目的观众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在这个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文化类视频的点击量也一定会提高。而且在经过前期的市场培养,文化视频已经把观众对于节目的审美进一步提升,这个行业将会有更多的机会。」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头部白癜风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dc/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