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互动部分小伙伴说自己祖先是南京应天府


本周与小伙伴们如约而至的依旧是精彩评论,只不过此期精彩评论超过了五个,但都是咱铁杆小伙伴彩云居士于上周《重磅!千年古城“重现天日”》此帖后面所留,咱们将其数个留言作整理成一文,以供小伙伴们参阅。

重磅!千年古城“重现天日”

彩云居士:白崖古城的调勘是弥渡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为今后白崖城的考古发掘铺垫道路,是揭开一个尘封千年的古代王国——白子国神秘面纱的有益举措。

看了考古专家何老师之文章,就旧城,白崖城(即文案洞城,彩云城),阁罗凤新城(即金殿窝)三者的空间位置,我认为《蛮书》记载应该没有错,可能是后人对其白崖城池之研究尚未到位。

以我个人不成熟之见,现在发现的上古城和已成省文保的下古城(即白崖城)同在谷鸟寺山下之林家山上,上下古城仅有一个海塘相隔,以白崖城为中心,其东北隅之阁罗凤新城,与《蛮书》记载之方位,面积高度吻合,应无争议。剩下的焦点是,白崖城南隅之旧城应指哪里?事很凑巧,在白崖城一里许之南隅就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古代城池,其准确位置在上大营白沙地横路上。据当年上大营老文人杨继雄先生及耆老叙述,此城名叫矣罗城,分内外两城。当年,张昭老师我们曾在那里发现古代石棺墓和巨型筒瓦。如果开拓视野,把白崖城南隅之矣罗城纳入考察对象,我认为最早记述白崖城之樊绰《蛮书》上的记载可能会得到很好印证。

白崖城如果定性为白子国之城池,阁罗凤新城为南诏第五代王所建城池,两者相距米之遥,建筑年代不同并互不隶属,将两城打包共同申请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下认为值得商榷。然而,白崖古代城池和军事要塞星罗棋布,其相互位置和实际功能错综复杂,所以,从对历史负责,为后人负责的角度讲,我们在调勘阶段,不可对某个遗址过早定性或下结论。

上周,咱们发布了这《重磅,这座千年古城重现天日》一文后小伙伴彩云居士在此帖后面给我们作了以上留言。都道是大内高手在民间,此言不虚啊,结论咱们先不讲,就这探究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咱们来讨论:历史应该是分歧最大学科。举数例如下:宋朝宋太祖“烛影斧声”现在也没个结论吧?大明“靖难之战”后靖文帝下落史家也争论不休吧?正史尚且如此,更何况地方史,这也难怪《百家讲坛》袁腾飞讲述《两宋风云》后专门开了《历史本来是多面目》的这样的讲题。

历史嘛,百家争鸣是好事,今天小弥也现个丑,指不定引出更多大内高手来。

就咱们弥渡来说,可能很多小伙伴对咱地方历史了解不多,小弥得益于在本地史专家王亚林老师、张昭老师的言教,了解一二如下,现在咱们列几点本地史小知识,可能刷新你的历史观哦。

咱们弥渡的人口现在有32万余人吧,那要放在一百多年前,当时咱们弥渡境内估约也有4万多人(时称赵州,辖凤仪和现在弥渡,有15乡,凤仪有6个乡),当时人口也就现在八分之一;更少的还在前边,比如明朝嘉靖年间,咱们整个弥渡(含现在凤仪)也就一万余人。

咱们弥渡人哪来的?该不会都像孙猴子那样蹦出来的吧。首先,咱们弥渡人多数还是明朝时从中原迁来的,来源可多啦,有来自陕西、湖北等地,主要是以明洪武年间跟随大将傅友德和沐英从征云南,并留居弥渡,成立军屯,进行开垦,后又有商人进入成立商屯,与当地居民的民屯共为弥渡地方的民居格局,军屯中分旗营,民屯中分邑和家营,为官卸任后所留居的为某官营。当然也有一些原居民族村寨的,如:平么甸、腰会邑等。

在聊天中,有小伙伴常常谈到自己的祖先是从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那里搬过来的。其实,柳树湾那是一个集结地,各路人马于此集结后开赴云南,应天府即是南京,是明初时的京师,后来改成留都(就是第二首都的意思;明朝明成祖朱棣后有两个首都,一个顺天府(北京),另一个是备胎(应天府),各部官吏机构俱全),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有一部分弥渡先民,从各地出发于应天府大坝柳树湾那儿集结,然后来到云南的,其中有一部分到了咱弥渡。

这样的地方史知识有趣吧?所谓“木有本,水有源,人有列祖宗亲”,了解地方史意义重大,除《赵州志》等专业史书外,对于喜欢地方史的小伙伴可以查阅写咱们本地史的书,诸如县政协所编辑出版的《弥渡进士》《抗战弥渡》等,张昭所作的《弥渡县文物志》《彩云乡里话古今》和盛代昌所作的《弥渡诗话》《弥渡联话》等书籍,相信你看了以后,对咱们家乡的历史知识也有所了解。

文/鲁发光

图/微弥渡编辑部整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症状是什么
治疗白癜风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dc/17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