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读书就是使自己的脑袋变成别人的跑马场。但如叔本华这般不读书却能写出众多著作的人属于天才,世上大概没几个人能有如此本事。
自己是个平庸之人,为了不至于在平庸之中变成庸俗不堪,便只有读书了。好歹给别人当了一回跑马场之后,还能留下几个马蹄印子,否则,更是空空如也。
王崧舟老师说他自己读书有三句话:一是为己读书,二是天天读书,三是随性读书。
这三句中的第二句,我是做不到的,因为总有一些时候是没办法读书的。但一二两句却说得真切贴近。
于我,读书只是一种单纯的爱好,只为了读而读,在这读的过程中,享受心灵的洗涤,与任何外在的物质都无关。
至于读的书,我向来也没有什么限定,基本上奉行“拿来主义”,遇到什么便读什么——但经济学一类的书,我是不大看的。
那些专有的名称加上各种各样的数据,只会让我觉得写作的人是专门拿数字做游戏,把头脑搞昏。
易中天先生说:城市之所以可读,当然是因为城市有个性、有魅力。套用这句话,书之所以可读,当然是因为书有个性、有魅力。
易中天先生写的书便是极具个性魅力的,随手拈来的俗语、顺口溜,生动贴切的比喻,各种诙谐的调侃,常让我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不得不佩服先生的学识广博。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也写得幽默有趣,我常常是边看边笑,笑过之后,不得不反思自己做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也许我并不能马上发生变化,但这样的反思,至少可以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思路。
跟着余秋雨先生走进《千年庭院》,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跟随他的《千年走一回》,感受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不得不感慨万端。
而于丹、袁腾飞、窦桂梅等人的书,也是各有特色,发人深思。至于鲁迅、、林语堂、朱自清等现代作家的书自是不必说了,每次捧读,都是精神的充实。
读《道德经》、《论语》、《中庸》一类的国学经典,则需要精力和毅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读起来是有一定的困难,没有抱定必读的想法,容易半途而废。
唐诗宋词适合在寂寞的时候读,那含蓄委婉的情思,总能让人思之悠悠。宗教一类的书,我是放在枕边的。每晚临睡前翻阅几页,宁神静气,该有助于入睡吧。
忘了曾在哪儿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因为喜欢抄在笔记本上:读诗如饮酒,读散文如品茶,读小说如享佳肴,读历史如聆听沧桑老人漫话如烟往事,读哲学如对视一双深邃的眼睛,目光如炬,烛照灵魂——如此读书,可不就是一种享受么?
也还记得有一句话,叫“闻香识女人”。自己既然无缘于香水气、香粉气,便只有让自己沾染些书香气罢。
---------------------------------------------------------------------------------------------------------------
喜欢我就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治白癜风好白癜风诚信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dc/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