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炎帝神农
炎帝,在古史传说中,也被称为神农,是继伏羲女娲之后,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始祖之一;那么,被神化的炎帝,都做了哪些值得炎黄子孙崇敬的伟大创举?从这些功绩中,又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怎样的生活智慧与生存状况呢?
陶器与衣服的发明
我们之前说过,炎帝是三皇之一,既然被封为皇,那他干的事肯定不止发明农业和医药。前面我们讲女娲和伏羲的时候,一说到他们的穿着,基本上就是树皮树叶什么的。弓箭和兽网出现后就好点了,不穿树皮了,改穿兽皮了,部落酋长穿个虎皮裙,长老来个熊皮大袄,穷苦人家就弄两块兔子皮挂身上。
不过那兽皮看着威风,穿在身上还真没多舒服。那会也最多是粗加工,把血腥、油脂一去,晒干了就往身上披,想想都恶心。而且兽皮的形状的是基本固定的,上衣加俩袖子,裤腿该长一点,这些都没有。一块兽皮遮的了前胸遮不了后背,有些穿在身上就跟比基尼似的。
穿得这么少,有碍风化倒在其次,当然那会儿原始人,可能也没这个观点。现在欧洲也不太有啊,要到欧洲国家去,在天体海滩上一躺,你穿着衣服都不好意思。但是关键是这么少的衣服,夏不遮阳,冬不挡风,冷风一吹,小身板瑟瑟发抖,不得风寒才怪。炎帝觉得这么下去不行,必须想办法。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麻桑可以织成布,这个布呢,不但轻巧而且比兽皮舒服,所以他就教人们把布,做成衣服。这又是一大进步。
炎帝是找到粮食了,可这粮食跟水果不一样,水果可以生吃,吃西瓜摔烂了就行,吃苹果做多削个皮(不削也能吃,那会没农药)。生的玉米棒子,谁嚼一个试试。跟肉类也不一样,血淋淋的肉拿火一烤就能吃,考好了还挺香。高粱、大米、小麦既不能生吃,也不能生烤——烤熟了全是碳了。所以炎帝先拿黄土捏个碗、罐什么的,直接用它来蒸煮。没想到软趴趴的泥碗用火一烤,居然变质了,成了硬陶了。就这样陶器也被发明出来了,有了陶器就可以蒸煮,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
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医药发展,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看那破陶罐子,你别看它古老,实际上也不值钱。它只有文物价值,没有什么考古价值,就是收藏的价值,但是在当时,这东西不得了,影响深远。
原始商业的开始
农作物这个东西,不是说你发现它,把它往土里一撒就完事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收获都有固定时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必须按顺序来。炎帝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还设立历法,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一个月三十天,十一月做冬至。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学非常发达。非常重视编订立法。为什么呢,就是要指导农业生产。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大家东西多了,多了怎么办呢,炎帝教导人民,成立农贸市场,自由市场。把彼此不需要的东西,在市场上互相交换。比较有意思的是他让大家伙日头正中的时候,来市场交易。也不知道这老爷子怎么想的,挑一天最晒的时候让你来。估计是为了赶紧卖东西,节省时间。天这么晒大家别你一言我一语的讨价还价了,交易完赶紧走吧。日头正中的时候来交易,然后日头一过去就散市,成了中国原始商业的开端,以物易物,互通有无。
而且炎帝还采纳了,以前伏羲氏对婚姻制度,进行改革的做法。他让本部落男子,迎娶异部落女子。本部落的女子,也要嫁给异部落的男子。并明确规定部落内不允许通婚,家庭以男人为主,男主外,女主内,男女的地位平等。
男婚女嫁的制度一通过,就打破了数千年来的走婚格局,男人的地位就提高了,女人的地位就逐渐下降。所以炎帝他管理部落,治理部落非常有办法。为了部落的兴旺,他做了很多好事不图回报。而且作为部落的领导,他也不贪集体财产,完全靠德义影响大家,所以人民无不敬戴。
有一年夏天,炎帝再一次前往秦岭,登天台山采药。但是误食了剧毒的断肠草。当时可能周围没长灵芝,救治无效不幸身亡,天气炎热遗体无法送返家园,只好就地安葬。他的故事也逐渐的被流传成神话传说,流传给我们后人。
炎帝啊,他为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历代的人们都非常景仰他。除了炎帝,当时那个时代在华夏大地上,还生活着另外一位英雄黄帝,他们二位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那么黄帝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关于他的故事呢,我们下一讲再讲。
精彩回顾
??第三章炎帝神农第一节神龙降生
??第一章人文初祖第一节故事的开始
??第二章女娲造人第一节近亲结婚的奇迹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招聘文案策划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dc/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