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de故事
本文来自“芜湖故事”的作者何老师。
之所以称她为何老师,并不是因为她的职业,而是在很多方面,她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比如,一部手机就可以拍出很动人的照片。
跟何老师的相识有个很奇妙的梗。
去年夏天我在推送中读到了郑州的故事,很受触动,一激动写了我的家乡胶南。同时段,何老师在推送中读到了我写的胶南故事,很意外,发现“原来小城市的故事也可以投稿”,于是一气呵成写了芜湖。
在彼此的故事里,我们相识了。
这是何老师写的第一篇在路上,相信她会写出更多动人的好故事。
Bonnie
走,我们去溧水
文▏业业
关于李老师
我在去溧水前,重读了尼格尔写给李老师的情书《嗯,我爱你》。
我几乎要大声痛哭才得以宣泄内心极为激荡的情感,真切的体会到一个十七岁少女的细腻和恨不能冲出瓶口的心疼与爱。但彼时我仍然是一个旁读者,我只看到了她的海浪。
隔天,我搭乘火车去赴一场未知的聚会。她们来自这片土地的几个甚至十几个角落,有我熟悉的,但更多是陌生的;她们中的一些人对我来说是一个谜,另一些人则成了老友记。
而对于不曾见过面的李老师,我抱着去面见一个坚毅的女生的态度。因她在我心中,是极为陌生的,而在另一些方面又感到很熟悉,约莫是同为狮子座的缘故。
说实话,我极为忐忑。
然大多数事情的发展方向都不是按照我们所想的套路在出牌,在我跟李同学、木木打车到桦墅村后,眼尖的两个同学发现了路边的老会计以及大哥。
接下来的事,是可以脑补出来的,我们仨的笑声开始回荡在这个安静的乡村里。我看到李老师锁了车往这边走,和照片里没差两样,挎着化缘包就奔过去拥抱。
那么单薄。
让人心疼。
说话温柔。
棱角分明。
这是那一瞬间我对她从一个模糊的印象到具体印象的过程。很开心,她是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我们的李老师。
▲老会计和大哥举着旗子来接我
而我、老会计和大哥还没从再次见面的喜悦里缓过神来,过路的车辆停下来张望发生了什么事,也有侧头不明就里。但这些都不重要,从2月分别到现在,已经过去太久。
而关于她们,我写了太多,也说了太多。我向很多人说过她们,但唯独再没有遇见同样的两个人。要知道,三个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的人见一面是多么的困难,在如今的中国交通网络上。
▲六个女生走在下过雨的乡间马路上
走在下过雨的乡间马路上,李老师在前面给我们拍照片。我一恍惚想起去年十一我去青岛,在四方酒店里老会计给我拍照片,很相似的场景。那时我一直疑惑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心无芥蒂的相处,就像这时,是什么让我们心无旁骛的笑闹。
也许,答案就是那个在前面不远处拿着手机给我们拍照的女生。
▲会做辣条的优秀到不行的老会计给我献上桑葚叶
▲李老师拍下的采桑葚的我们
关于桦墅村
午饭时,李老师坐在我旁边。桌上的桦墅村美食鲜美可口,每一道菜都让久居城市的我们赞叹不已。这样的乡村和李老师的家乡是不是有些相似,在来之前我就有些混淆。
以至于我跟活动的发起人孟起说,有机会去李老师的家乡看看,他回我说李老师是溧水的,他是桦墅村的(我猜应该是冷漠脸)。
每一个人都很开心,像久未见面的老朋友一样,聊着各种有趣的话题,比如夫妻相处之道。即便饭桌上有对象的都屈指可数,但不妨碍我们听的人认真听。她立体的在谈论一件事,而不是群里面一个个短句。
▲举杯
▲锅贴鱼?只顾着吃了忘记名字了
▲豆腐烧鱼
▲莴笋小炒肉
一个勇敢无畏的人,做的事情也不寻常而有意义。
例如回归乡村,发现那些不被发现的美。作为展会的合作参与人,李老师站在台上说了很长的话,台下的小粉丝们疯狂的拍照片录视频,看着一个女生一步步变得更为强大和勇敢。
真的由衷感动和感到不易,生活的故事在每个人身上都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朵。李老师身上的,是雪莲。
▲站在台上耀眼的李老师
▲桦墅村风土人情摄影展
▲活动场低一角
▲三鸟仓前面的小房子
▲三鸟仓内一角
▲三鸟仓外的未知名小花
▲后入口
▲破旧丢弃的三轮车上开满了花
▲乡村多肉
见闻是一个很神奇的词,见和闻,即看到和听到。
李老师带我们在村子里走和看,细雨中的村庄有一种说不出的美,覆上了一层绿油油的滤镜,连多余的修饰都不再需要。她们说她有一颗少女心,我内心里无比赞同。没有一颗年轻的心,有意思的事也会变得无趣很多。
▲走在乡间马路
▲桦墅村路边的野花
▲方圆和花花在雨中
▲我们,左三为李老师
▲雨中排队走小渣子路的我们,去嘤栖书院的路上
▲蜿蜒蹒跚
江南的山和水、花和草一派皆绿。走在这里,我知道前面和后面都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无比安心。
我一路思索,人生要怎么走才能走到正确的路上,因为多数时间我们仍然要在循规蹈矩的工作和应酬该有的不该有的问句,是否自己,是否想要,是否改变。而这里,又像是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扛锄农耕,《小森林》。
▲微雨的嘤栖书院外
▲嘤栖书院
若非所见所闻,平面的我是无法想象在一片田野之中有一个这样的书院存在,而外观又与其他无异。“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百度了下,出处为春秋《诗经·小雅,伐木》。雨中的午后和安静自成画卷的书院,而此时我们的内心大概总一个字在放大,哇。
我一直觉得一些人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下遇见,才会有特殊的意义。气场不同、三观不一致的很难在其他方面有共鸣,当我们认同一件事,如同处在同一个氧气罐内,同呼同吸的彼此感受。
关于石山下
离开桦墅村后,一路从安静的乡村进入更为安静的山村,溧水的模样真实起来,和我想的那么“燃”的溧水不太一样,但更为生动。出发前看天气预报说有雨,李老师说雨后更有感觉,果不其然。
▲第二次举杯
▲老会计从遥远的青岛带过来的樱桃
晚饭后,我和晚晚走在青石板的村路上,8点过的光景,村里已经黑成一片,只听取蛙声鸣鸣。点亮手机电筒沿着毛毛雨饭馆门前的那条路笔直走,村名们已经安睡,我们小声的交谈和行走。
晚风阵阵袭来,泥土的气味那样好闻。没有城市那般的远景灯光,伸手不见五指样的黑才纯粹起来。
我们不知怎么,来回走了两遍,竟有些雀跃。在溧水这个小村子里,两个姑娘打着伞走夜路,谈这一年剩下来的时间和要做的有趣的事。
▲早晨雨后青翠欲滴的竹叶
▲雨水冲刷后的光洁的有间堂木屋外木板
▲有间堂小木屋
▲张望隔壁的小木屋
如果没有在乡村生活过,大概是没法想象早晨被公鸡打鸣叫醒,推门就是清香的竹子,门前是未发苗出来的西瓜地。而这里在离芜湖不远的溧水,让我更觉神奇。
村庄还是村庄,老人还是老人,不同的是心不一样了。抱着更大的一颗心,看到无限的未知可能。鸟叫声此起彼伏,一夜蛙声也停歇下来,时光无法永恒,但这一刻在石山下显得更为珍贵。
堂主是个有趣的人,会给我们说很久很详细的吃藕的学问,有教无类在这里更为真实。
▲早晨7点半安静的石山下
▲村民家中国的对称美发挥到简朴的极致
▲未见山乡居酒店
▲门前推门
城市里的自助餐厅,你上下电梯就能到。石山下的自助早餐,步行几百米路过几户村民家,一堵不起眼的矮墙上有未见山三个字,我们才知道到了地方。
外表看,是无法看出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经意还会以为是别出心裁的村民家。
▲一群人发现了斜对面的米糕店图by李老师
在门前留下了这张充满趣味的合影,而我们此时正如发现新奇事物的小孩子一样,看着酒店斜对门的米糕店。虽然直到临走也没有来得及买上一盒米糕带走,但留个念想总是好的。
▲造饭饭堂外的牌子
▲未见山酒店内
▲路边枯树和因雨长出来的寄生菌菇
▲李老师与方圆同学的背影
▲清晨的石山下池塘
▲未见山酒店内
▲未见山酒店内
▲未见山酒店内
▲未见山酒店内
▲未见山酒店内各种旧饰
▲未见山酒店内旧饰)
▲枯后的满天星
▲桔子红了
趁着等饭的间歇,我们四处闲走,田园、村庄、池塘、饭堂和炊烟,普普通通的一天开始了。
村路上还没看到几个村民,悠然的大公鸡在篱笆外踱步,对于世代久居这里的人来说,这是万万千千日子里的一天。而对于从其他角落赶来的人来说,这足以称之为特殊的有意义的一天。
因这是离别,也是开始。
我们在这里笑闹也拥抱,我们相惜也相念。
送我们去车站时,赶着时间,匆忙里和李老师拥抱后,四个少女开始狂奔进站。没有知道的是,那一刻的不舍是如此真切,回程火车上我再看尼格尔写的情书《嗯,我爱你》,也读懂更多。
我坐在前座,差点没掉下泪来,回头看后座的老会计,早已眼眶通红。
和去年离开青岛时一样,我心怀感激。感激在这个渐少有亲昵关系的时代,我们还能如此牵挂和前赴后继,只为一场相见和欢愉。
也感激李老师和百城,让更多人看见更多可能。
晚安,写在五月的最后一天,六月初的凌晨。
-END-
个城市生活的人.6.26起世界集体写作计划
本文是集体写作计划
专栏第篇
作者:业业
想要了解作者的城市故事,回复关键字“芜湖”
往期回顾
回复城市名称,查看过往文章
上海
广州
巴黎
香港
乌鲁木齐
洛杉矶
沈阳
科伦坡
堪萨斯
三亚
拉萨
米兰
大阪
深圳
成都
墨尔本
郑州
胶南
天津
溧水
慕尼黑
南宁
新加坡
芜湖
麦德林
阿姆斯特丹
西安
伦敦
厦门
安曼
长沙
上海02
青岛
西峰
南京
彦根
马鞍山
南京02
墨西哥
新疆
长胜
北京
北京02
福州
宣化
吉隆坡
无锡
布达佩斯
扬州
厦门02
成都02
乌鲁木齐02
格拉斯哥
香港02
马赛
北京03
且末
香港03
奥地利
黄金海岸
玩在潮州
喝在潮州
食在潮州
石家庄
王家坪
奥斯陆
堂子街
哈尔滨
西安02
隰县
南通
温州
济南
我们村
印度
天津02
广饶
斯里兰卡
德国
大马士革
孟买
哈尔滨02
摩根提那
爱丁堡
老挝湄公
南京03
溧水
上海03
溧水02
中东
杭州
溧水03
互动问答
你也可以在治白癜风长春哪家医院好中科UM-D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dc/2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