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佟佳熹阅读的客厅读邻


今日推荐

作者:佟佳熹

题目:阅读的客厅

题图:《生活》杂志的上的读易洞和阅读邻居

撰文佟佳熹摄影李冰

《生活》杂志年10月

一“年末我去海口开会,在出租车上瞥见街边一家饭店,名字赫然是‘富顺独一栋豆花饭店’。无疑,老板是一个到菜市场不抬头的孩子。跟邱小石一样,他想用在乡时最熟悉的地方为自己的小店命名,只不过他不像开书店的,知道这三个字是某种文脉的象征。”几年前,当作家杨早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瞥见“读易洞”名字的一家书店,他的“在乡时”的记忆被唤醒了一些。之后他走进书店,遇见了多年未见的老乡邱小石。“‘读易硐’是我老家富顺的一个书院,我给我的书店起名字时,就想起这个名字来。因为‘硐’这个字人们容易读错,就改成了‘读易洞’。”年时,邱小石买下了自己所居住的小区里的一间商铺,面积一百平米左右,他和太太决定“开一间书店”。邱小石和杨早的家乡富顺,隶属四川省自贡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关于读易洞,年版《富顺县志》第页是这样说的:“在县城西湖南端,建于北宋天禧年间,由木楼及山洞组成,洞高厘米,宽97厘米,顶部呈弧形。据县志载:‘李见读易于神龟山洞中,著《易枢》,天禧中,令附驿以闻。’清代于此建立西湖书院,后废。现建筑物已经改建,山洞封闭,现存门墙,匾状拂金‘读易硐’石质门额,字形圆润有力,石刻技艺精湛。年6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邱小石对读易洞的记忆,从一个菜市场开始:“(读易洞)那个地方现在周边是一个菜市场。”杨早也曾经写文回忆菜市场周边:“四乡的农民挑菜进城,都在读易洞会齐售卖。婆婆嬢嬢挎着篮子,从菜市走过,挑三择四,讨价还价,互相打着招呼摆龙门阵,有些孩子会在无聊地打量完青菜黄韭大麦柑之后,抬头望见大大的‘读易硐’三个石匾上的阴文字,有些不会。……在富顺,如果你天天去读易洞菜市场,你能买到最新鲜的蔬果,也有可能见到所有的熟人,听到流传在这个城市的一切新闻。”二带着天然的双重隐喻,读易洞书店在北京一个社区里诞生。围绕读易洞展开的人与事,似乎不需要“时间”这条线索。所有的相遇或相聚,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发生,原因是空间主导了一切。“洞婆渐渐成了小区里最有人气的居民。”邱小石被居民们称为“洞主”,而他的太太则成了“洞婆”。小区里的保安、快递员以及各路居民代表,都认识洞婆。终于“有一天”,同样居住在这个小区里的绿茶(本名方绪晓),渐渐成为书店常客。身为媒体书评版采编的绿茶,开始和邱小石一起合作读书会等活动。“有段时间我在家里做全职奶爸,于是就有很多时间来绸缪‘阅读邻居’。”在绿茶的媒体职业生涯里,有一年多他处于休息调整状态,这让他有了更多“待在小区里”的时间。在读易洞开张五周年的时候,邱小石和杨早、绿茶,开始了联手创办了社区读书会“阅读邻居”。除了这三位居住在小区里的业主,“阅读邻居”还吸引了外来阅读人员,“一些朋友是从很远——甚至是城的另一边——赶过来。”活动流程大致如此:大家提前准备一本书——在读书会开始之前就各自在家把书读完,然后大家在读易洞聚集,讨论读书的感受,每个人都要发言。“在一个记者沙龙上,我介绍上期阅读邻居讨论了桑德尔的《公正》,推荐了社科文献的‘近世中国’系列,一位女听众眼睛睁得牛大:‘你们小区这么强啊?’我想对她说,不是小区强,哪个社区没有读书人?哪个读书人不愿与人分享?问题是,得有一个空间,得有为这个空间张罗的人。”杨早认为,空间要得,人尤要得。“以几头发小为主以读易洞为场所以定期读书为题以现场交流为形的疑似不非法的准专业文化活动,好象很复杂的样子,其实呢,就是文化人,看社会上没有令自个儿舒服的文化活动,就复用自个儿身边的资源制造了个活动,难得的在坚持了下来,于是,就被各种文化创新了。”年,一位名为ZoomQuiet的阅读邻居,根据自己参加读易洞阅读邻居活动的心得,总结了一篇“如何成为阅读邻居”,洞主认为“写得极完整极生动”,于是被贴到了他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fz/64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