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4.html小时候喜欢看战争类的电影纪录片。长大后,对历史、军事和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的时候泡在图书馆里面,看了《三十八军在朝鲜》《四十军在朝鲜》,这两本书,都从我军战略战术的角度讲述了,我们的志愿军是怎么在战备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军从鸭绿江的中朝边境出发,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回了三八线。
我军甚至在反攻的过程中一度攻占了汉城,后来因为补给弹药跟不上,不得不主动从汉城退回到三八线来巩固反攻成果。书里描述的主要是是战争的过程,战争中我军将大兵团包抄合围战术发挥到了极致,无数次靠着双腿昼夜不息的奔跑,赶超在美军汽车和坦克回撤以前切断美军的后路,包美国人的饺子,抗美援朝时的的部队被称为世界轻步兵的巅峰。但战争开展到后期,美国人也逐渐摸清了中国军人的套路,他们称之为“月圆攻势”和“礼拜攻势”。
“月圆攻势”是因为我们的志愿军一般选择在夜间作战。因为我军的装备武器同美军差距太大了,在白天实现良好的情况下,我军没有任何优势的,所以,我们选择在夜间发动战争。美军非常害怕夜晚的到来,他们认为,夜晚就是中国军人的天下。
“礼拜攻势”是由于那时候我们没有战场物资投放能力,战士们最多只能带上5~7天的口粮,口粮一旦吃完了,那就必须要后撤,否则部队就失去了战斗力。后来美国人把握住了这个规律之后,就在志愿军这边口粮快吃完的时候,抓紧这个时间窗口反攻。
也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制约中国军队最终没有将美国人赶到太平洋里,后来战事僵持在三八线附近,这对各方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美国人人在欧亚大陆架上有一个桥头堡,苏联人在跟美国的对抗前线有一个亲苏政权。中国拒敌于国门之外,保证了一个安定发展的外部环境。唯独对金日成来说不是很满意,但是他在这当中并没有什么发言权。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打的是非常艰苦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那是战争史上一个个悲壮而响亮的名字。长津湖、砥平里、上甘岭那是一场场惨烈而光荣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彻底改变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印象,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被他们蹂躏了多年的古老而坚韧的国家。任何一个西方列强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觊觎中国的领土。世界各国从此开始认识到中国这个国家穷是穷了点,但还是很硬气的,而且说话算话。当时中国警告美国,美军要是侵犯了三八线,中国必将出兵干涉,这个警告不仅当时美国不相信,其他国家也不相信,最后谁也没想到中国真的出兵了,而且还打赢了。
大学时看到这两本朝鲜战争的书籍,主要是从战斗经过的角度描述了朝鲜战争,对战斗的起因描述不多。只是讲了部队在解放战争结束之后不久便接到了一纸命令,部队全员上了火车,火车开到冰天雪地的东北时战士们穿着的还是单薄的单衣,到了东北战士们才知道是马上要入朝,援助朝鲜人民军打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战士们没有人问为什么要打仗,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朴素理想,身着单衣就走进了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之中,有的战士就再也没有回来,其中就包括了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
当时这几本书看完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但是放下书本,打开网络,网上充斥的又是另一番论调。当时的网络舆论乌烟瘴气,以著名历史发明家袁腾飞为代表的一群公知肆意抹黑造谣,在网上叫嚣朝鲜战争是本可以避免的,因为中国的瞎掺和才打了起来,还说,中国因为掺和上了朝鲜战争,导致台湾没有收复,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时的我还处在三观的塑造期,看了这些言论之后,我也感到很迷茫,到底抗美援朝有无打的必要?这场战争打下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呢?
后来我又阅读了相关书籍。了解到了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几天都没有睡觉,而且是顶着几乎政治局全体同志的反对做出的这个决定。毛主席凭借着他崇高的威望,拍板了此事。也了解到了,中国参战之后,凭借着优异的战斗表现让苏联老大哥重新审视东边的这个小兄弟,中苏关系迎来了“同志加兄弟”的蜜月期,也迎来了苏联对新中国的大批工业援助,也就是技术转移,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打下了极其珍贵的基础。想想现在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我们的封锁,就知道当时工业基础几乎为0的中国能获得这些技术转移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这些角度看,似乎打了这场战争是划算的,既挣了面子,又赢了里子。但是这就是这场战争的全部意义所在吗?
我希望从更高的视角重新看一看这场战争的意义。许多时候看上去很纠结的一些问题,当换一种更高的视角去看待,就很容易豁然开朗。
最近阅读的了《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史料很详实的书,作者查阅了苏,美,中三国的档案,并阅读了大量回忆录,日记等一手史料,从而形成了著作。
读这本书通篇阐述的是一个观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只是手段,政治才是目的。首先这本书提到了两个名字,斯大林和毛泽东,虽然是朝鲜战争,但是却没有提到朝鲜的领导人的名字,不是作者有意忽视,而是在这场战争中,决定性的两个人是斯大林和毛泽东,战争在朝鲜的领土上开打,但是朝鲜的领导人却只能是配角,说得更透彻些——小国只是大国的棋子。
朝鲜战争于年爆发。那时中国的解放战争结束还不满一年,但是二战已经结束了5年了,这5年里,苏联和美国已经就世界势力范围作出了相应的划分。苏联虽然领土横跨欧亚,而且领土大部分在亚洲,但他的经济中心在欧洲,所以苏联格外看重其在欧洲的利益。对于中朝所在的远东地区,苏联的诉求很简单——在远东地区苏联要有不冻港和出海口。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年8月苏联百万红军来到东北帮助中国剿灭关东军,就是为了剿灭完了日本关东军之后,苏军可以留在东北,尤其是可以控制旅顺港,旅顺就是现在的大连,是天然的不冻港,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苏联海军控制了这里,就控制了整个东北亚地区。
新中国建国之后,尽管宣布了新中国要向苏联进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是作为新中国的奠基人毛泽东同志决心与苏联签订一个中苏条约,让苏军退出中国领土,以此来体现中国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并作为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毛泽东是强人,斯大林也是强人,斯大林是绝不愿意失去东北,尤其是大连,毛泽东则表示如果不撤出东北,其他的一切免谈。年底,当时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几乎都要和苏联闹掰了,十几天都没有出席公开场合,当时的国外记者甚至都怀疑是不是苏联把新中国的最高领导给软禁了。苏联也觉得不宜在这个时候让西方阵营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巨大的裂痕,于是不得不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当中苏新盟约签订之时,从表面上来看,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战略关系似乎达到了一个历史高点,但是这实际上却是毛泽东将斯大林逼到墙角的结果,两国的关系实际上也被推入到了某种潜在危机的边缘。
于是,苏联退出东北,失去了大连的出海口。苏联希望能进行战略补偿。这里要插一下当时朝鲜的背景。朝鲜的金日成是苏联一手培养的,早期在苏联军队中担任军官。后来在苏联的安排下,回到朝鲜领导朝鲜当地革命。当时朝鲜的北部实际是在金日成控制之下的。朝鲜南部是在美国扶持的李承晚的控制之下。金日成很有野心,一直想打败南方统一朝鲜。但是斯大林一直不同意,毕竟二战结束还不久,苏联并不希望再生战事,尤其是不希望自己与美国直接或间接的发生战争。但是中苏友好条约签订之后情形发生了变化,苏联失去了旅顺港。斯大林开始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试图以此作为对于苏联在远东战略的一个弥补,开始支持金日成发动统一朝鲜的战争。
战争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因为金日成极其嫡系曾是苏联军官,军事素养很高,战争初期把南方打得落花流水。结果没想到美国人出手了,美国不希望看到苏联完全控制朝鲜半岛。在美军统帅麦克阿瑟的领导下,美军从朝鲜仁川进行登陆作战,一举在后方包了朝鲜人民军的饺子,朝鲜人民军开始腹背受敌,战况急转直下。美军一路将战线向北推进,甚至达到了鸭绿江畔,炸死炸伤我国平民。中国此时对美国做出了出兵警告。苏联开始有点慌乱了,但他不敢直接与美国对抗,毕竟苏联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其代价也是惨重的,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类都是惨胜,自身元气大伤。而美国本土却一直远离战争,基本没有什么伤亡。苏联不敢直接出兵,朝鲜也只能向中国发出了紧急求助。
中国为是否应该出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最后毛主席力排众议做出了参战决定。为什么说毛主席是伟人,因为他的战略眼光可以说是千年来第一人。
毛主席做出决定出兵的决定,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1,告诉全世界,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仅是一句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口号,更是一纸宣言书,这纸宣言书分量很重,因为这纸宣言书将要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通过铁与血来铸就。“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今天美军的飞机敢突破中国国境线1公里,明天就敢突破中国国境线0公里。今天敢向中国领土投炸弹,明天也许就敢投原子弹。所以中国必须要做出强有力的回应。
2,朝鲜战争是一纸投名状。告诉苏联,我们谋求建立的是独立自主相互平等的关系,而不是附庸。苏联与中国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之后,对中国实际上是怀恨在心的,中国此时已经选择了一边倒的倾苏战略,那么必须要做出点什么,来让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重新审视自己。事实上政治上最讨厌的是骑墙派,国际政治也是如此。所以中国坚定地通过这次战争走在了反美的前线。
3,将自己置于斗争的第一线。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国际社会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没有谁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一个强大的邻居。虽说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但是中华民族的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不是充话费送来的……苏联就更不必说了,世界领土面积第一大的国家,视领土如命。正常情况下没有谁希望自己的邻居强大,但是如果你的邻居在帮你抵御盗贼呢?你会不会给你的邻居加强武装?所以中国将自己置于两大阵营冲突的第一线,抓住了矛盾,获得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fz/6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