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海外旅行遇侨胞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我在海外旅行,常遇到一些侨胞,他们旅居异国多年,身上有一种混合文化,很有意思。

波德戈里察

我第一次听说浙江有个青田县,还是在欧洲。黑山共和国的首都波德戈里察,中国游客极少,我在市中心一家超市购物,看老板是中国人,就聊了聊。他说他是浙江青田人,娶了黑山姑娘,就来这里开超市了。这里人生活节奏慢,生意有一搭无一搭,人倒是很轻松安逸。

布莱德湖

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湖是世界十大美湖之一,湖畔有一家中餐馆,叫“北京饭店”。大多数外国人只知道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海外华人开中餐馆多用这两处地名,借借光,可老板大多不是北京人或上海人。

我一问,老板和老板娘果然又是青田人。老板告诉我,他们来布莱德湖谋生已有20多年了。老板说,一年四季,布莱德湖风景各异,百看不厌。他们每天都要绕湖溜达一圈。把我的饭菜上好,他俩就换上旅游鞋,说是去绕湖了。我边吃边纳闷,吃完后向谁买单?酒足饭饱后,我喊了几声:“有人吗?”从里屋走出一位中国小伙子,介绍自己是老板的儿子。我付款给他,约定再来吃饭。吃了几顿后,我发现,老板一家做生意已经“斯洛文尼亚化”了,不急不忙,很放松。晚上,老板挂出大电视,与客人和当地人一起喝啤酒,看足球世界杯。

我到了意大利,才知道青田人有多牛。意大利移民中有30万为中国人,约10万来自青田县。我从威尼斯回国,中间要在莫斯科转机,候机时,一对中国老夫妻对我说,他们不懂外语,一路上就跟定我了,只要把他们带到上海浦东机场就行了。他们说自己是青田“意大利人”,儿子十几年前赤手空拳到意大利打拼,现在开了酒吧和餐馆,生意不错,老两口来帮忙做做杂活。他不停地感叹:“意大利是个好地方”。

我遇到的海外侨胞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去的。他们在国内有各种经历,侨居后,多数人拿得起放得下,融入了他国文化。

我在美国旧金山找了一位地陪,他说他曾是某省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压力太大,就在仕途看好时辞职出国,现在干导游,轻松得很,一下班就打理自家的花园。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地陪曾是国家级芭蕾舞团名演员,容貌身材极佳。与我拼团的几位中国中年男子不断“口头调戏”她,她也不恼。他们问她,你这么漂亮为什么要嫁到意大利呀?你老公干什么的呀?她淡淡一笑说:“他也就是黑手党的小头目,打打杀杀的,没意思,没办法,他是大家族”。刚才还一脸猥琐的汉子们顿时哑然,不仅不再开荤玩笑了,甚至一路无语,早早溜之大吉。

新西兰野地

在新西兰长途旅行路过村镇,我“方便”时发现,无论是有几百上千户人家的旅游重镇,还是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偏僻村子都有公厕,不仅整洁无味,备有充足的手纸和纸质马桶垫,设有残疾人专座,打开洗手龙头居然还有热水。地陪杜先生在国内曾是北京某部委的年轻干部,常下基层检查工作,见惯了国内的“应景安排”。他说,无论什么时候去,新西兰乡村公厕都是这样,不是做给人看的,也没人来检查,这样的公厕完全是大家习惯成自然的结果。他说他就喜欢新西兰这些,不作假。

杜先生是北京哥们,善谈风趣。他说,当初他举家移民新西兰,主要为了要二胎,可现在国内也可以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不愿看到自己单位的领导,可躲到新西兰也没躲掉,人家退休后住到侨居新西兰的孩子家了,还主动找他叙旧。

杜先生说,新西兰实现了“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等级之分”,他邻居太太是大学教授,先生是修下水道的工人,先生毫无自卑,还牛的很,因为拿钱多,工作又受人们尊重。国内“非诚勿扰”曾来过一位新西兰快递小哥,说自己很快乐,接触人多,朋友多,收入很高。众女子不信或不解,纷纷灭灯。老杜说,快递小哥说的一点不错。

陪我们在墨西哥旅游的M女士,是学西班牙语的,被国内派驻在墨西哥工作多年,她喜欢宽松的墨西哥文化和环境,就辞职在这里定居了。

遇到有故事有历史的老华侨,是海外旅行的意外之喜。我们在约旦首都安曼一家叫“中华餐厅”吃饭时,一进餐厅,就看见收银台后面坐着一位中国老太太,面容洁净,发型考究,特精神。我们就餐时,客人不少,看见老太太指挥若定,仪态不凡,热情好客,她还抽空过来问候我们。

那时到安曼旅游的中国人还不多,老太太见到同胞,有些欣喜。我们这些年出国旅游,吃过不少中国餐厅,知道在异国他乡能开中国餐厅的主个个了不起,都有一段艰辛打拼的好故事。于是,我们一吃完饭,就去与老太太闲聊,一谈还真有干货。老太太说她叫杜美如,是杜月笙的长女。

杜月笙是谁?现在年轻人大概知道的不多。杜月笙有点像《上海滩》里的冯敬尧,可杜月笙比冯敬尧更复杂。在20世纪上半叶,他从一个混迹于上海滩十里洋场的小瘪三成为上海青帮的大掌门,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比起黄和张来,杜月笙确实“会做人”,每逢发生灾害,他会出面组织赈济。他积极参与抗日。他担任过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做了不少慈善之事。老太太还说,她在上海约见过冯小刚和徐帆,他演杜月笙挺像的,只是我父亲从来不戴墨镜。

对杜老板感兴趣的读者可看我写的在安曼中餐厅遇见杜美如(点击可读),文中有更多有趣资讯。

我有时还能遇到来自港澳台的华侨。在巴西,陪同我们旅游的台湾陈大姐,近50岁,已移民巴西30多年。她最佩服巴西人的快乐。她举了一个例子:她认识的一位带着5个年幼孩子的巴西单亲母亲,在街边以卖烤肉为生,收入微薄,今天还不知明日能不能吃上饭,可只要桑巴舞音乐一响,她马上就跳起桑巴,一跳就是几小时,乐此不疲。从她快乐的舞姿看,她可是一点都不知愁。

陈大姐说,这就是典型的巴西人性格,再穷,再累,再苦,只要跳起桑巴,就有真心的快乐和放松。相比之下,在巴西为生活多年打拼的华人,虽然许多人很成功,攒下不菲的财富,但还真没有巴西人这种真情的快乐。

欢迎阅读《顾顾看天下》近期精选文章

过关那些事

威尼斯往事

教皇祈福的地方

芬兰为何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最幸福的国家”

“海豹日”里忆海豹

说中文的老外带我玩

对自然、帝国和人生“吹哨”的画家

缠绵翡冷翠

“我所不需要的东西竟然有这么多啊”

邮票上的恐龙

对背影情有独钟的大师

今天,我们再看看打不到的弗里达

再看《天堂》和《春》

走进“换心”的德国国会大厦

爱看澳网小动作

瞧瞧与我们千年“胞波”的缅甸人

科学家之外的居里夫人

假如西方没有决斗……

我见过的那些国外工业旅游

在马克思故乡遇到的马克思

蹲着看德国的疤

看拉斐尔的圣母子画,您会想起谁?

探访不恋权的“汉萨女王”—吕贝克

走过波罗的海三都

34岁芬兰女总理咋在中国刷了屏

难忘大卫和他的画

在采琪莲宫听讲波茨坦会议

赫尔辛基机场的椅子

芬兰圣诞老人产业为何经久不衰

教堂里的管风琴

在柏林博物馆岛看画

华沙遇肖邦

写出《欢乐颂》的人没有欢乐?

博物馆里看盔甲

感受新西兰的田园乡村之美

危难面前的以色列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fz/67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