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曾经风靡一时的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顿觉恍如隔世。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初中学生,家里刚刚置办了彩电,对《百家讲坛》有一种莫名的神秘和崇拜感。我看的第一期节目是“纪连海讲和珅”,一个长相奇怪左摇右晃带着高度近视镜说话有些撇腔怪调的老者在讲台上戏说满清第一贪官和珅,他讲得非常有趣,我听得津津有味。之后我连续看了这个节目好多年,直到现在我偶尔还会打开电视看看,只是由于主讲老师水平良莠不齐,所讲内容也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加上各种娱乐节目的狂轰滥炸,时至今日,《百家讲坛》走下神坛,成为鸡肋一般的存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聊聊我对这个节目的看法!01《百家讲坛》的前世今生年7月,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一档讲座式栏目——《百家讲坛》,每天播出两次,首播时间中午12点,重播则在晚上12点,一路播了三年多,很多观众压根都没看过。当时节目的宗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说白了就是请一批专家教授选择观众比较感兴趣的文化、历史、军事、经济等内容,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讲解。大约类似于一些大学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心而言,《百家讲坛》最初两年的节目单,着实让人惊艳不已。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给你讲物理,厉以宁、成思危给你讲经济,周汝昌、叶嘉莹、格非、余秋雨给你讲文学,随便打开一期都是顶级学者。然而,豪华的主讲阵容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可,大师们讲得都挺认真,但是题目太高深,听众起码是本科以上才能跟上思路,一般老百姓听不懂,手中的遥控器一抖就换了台。第二个原因是很多一流学者的讲述方式有些“不接地气”,他们不会照顾观众的情绪,一板一眼地讲述尤其是不适合电视传播,这种大学课堂甚至学术讲堂的方式毕竟与普罗大众相去甚远,没有任何诗词国学功底或者科学底蕴的人几乎对这种讲座毫无兴趣。此刻,一个契机出现了,清宫戏从新世纪除开始火爆荧屏:《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还珠格格》《康熙王朝》《李卫当官》《康熙微服私访》《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等等等层出不穷。老百姓看了这么多的戏说,特别想知道正史里的康雍乾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种情况下,导演组彷佛看到了希望,他们将目光锁定全国高校甚至中学一些讲课精彩的人身上。于是,纪连海,易中天,于丹,袁腾飞,阎崇年,王立群等一批二流三流学者便走上了百家讲坛的舞台。最开始是阎崇年,编导在北京社科院找到了研究清史多年的阎崇年,三顾茅庐加面试之后,策划了十二讲的《清十二帝疑案》。之后找到了高级中学的纪连海,那阵子大家对和珅与纪晓岚特别感兴趣,于是纪老师一口气讲了《正说和珅》《正说纪晓岚》等内容。导演组吸取之前的教训,对这批学校老人电视新人进行专业的培训,要求这些讲师们按照单口相声与说评书的方式讲解大家最为感兴趣也最能理解最乐于接受的历史文学等故事。于是,我们看到了纪连海一本正经戏说和珅与纪晓岚的奇闻异事,看到了易中天用现代时髦的语言解读诸葛亮周公瑾的恩怨情仇,看到了于丹以鸡汤式的语言对观众进行心灵按摩...不得不说,《百家讲坛》的导演组是慧眼独具的,他们选择的主讲嘉宾大都擅长表演与讲述,惯于煽情与忽悠。人们没有想到课堂上严肃正经的老师到了电视上可以嬉笑怒骂,幽默风趣;人们没有想到,千百年前孔圣人的话到了现代人嘴中变成了人人易懂喜闻乐见的心灵抚慰剂。《百家讲坛》成功捧红了一批主讲人,当易中天、于丹这对学术“超男”“超女”于年度迅速爆红,《百家讲坛》也达到了收视巅峰,成功在央视各种娱乐节目的丛林中杀出重围,成为一个独具一格的品牌节目。年到年是它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全民趋之若鹜,很多高校甚至以本校老师能上《百家讲坛》为荣。这些老师们只要上过一次节目就迅速化身明星,开始大量捞钱。易中天、于丹签字售书,每日数万本,每年版税高达上千万,阎崇年、纪连海、王立群、钱文忠、蒙曼、康震、郦波等人同样赚得盆满钵满。就连哈尔滨大学一个不知名的三流教授讲了一次慈禧,回去后签字卖书还赚了30多万。除了赚钱,这些明星讲师们开始频繁上各种综艺节目,文化节目,尤其是纪连海、康震、王立群等人,几乎在所有“文化类”节目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在观众心里,他们是学问的代表,是知识的化身。有他们在,就意味着权威,就代表着品味。然而好景不长,从12年开始,《百家讲坛》慢慢走向神坛。曾经红极一时的易中天等人渐渐退居幕后,回归校园;阎崇年因为过分美化康熙而在签字售书时遭青年人掌掴;于丹在北大演讲因不懂装懂而被北大学子轰下舞台;袁腾飞因为恶意解读历史,对毛泽东肆意污蔑而被学校记过处分...人们越来越发现,这些所谓的学者专家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学问,他们在讲台的的讲述更多的是一种表演和作秀。而那些所谓的真知灼见也不过是个人对历史对古人的随意曲解罢了。同时,节目组并没有继续创新,而是坚持老路,依旧是请一些老师们过来讲历史,讲述方式照搬当年的评书解说,除此之外,再无新意。随着各种历史类娱乐节目的层出不穷,《百家讲坛》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走下了神坛。02《百家讲坛》捧红的学术明星们作为《百家讲坛》的忠实粉丝和其成功落寞的见证者,我想聊聊我眼里节目中走出来的几位学术明星。1易中天:最有学者范的翻案讲师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他最大的功劳是将《百家讲坛》带火,让很多人爱上三国。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甚至有些大舌头,夹杂着一部分武汉话,但是讲解方式非常新颖别致。他讲解历史的方式与当年的清华大学国学导师之一的陈寅恪颇为相似,即考证论据,层层推理,分条缕析,逐渐逼近历史真相。能将“三国”这段历史上最为扑朔迷离的历史讲出新意着实不容易。他戏说诸葛亮和曹孟德的情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尤其是解读“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全新解读,可谓妙趣横生。他讲“祢衡裸衣骂曹操”那一段,一遍解扣子脱衣服一遍模仿祢衡的说话语气,可谓声情并茂,让人忍俊不禁。他讲“空城计”那一段,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各自的心理活动,并提出自己的假设来质疑“空城计”的真实性,给人醍醐灌顶之感。有些出格的段子让编导笑过之后出了一身的冷汗,比如解构三顾茅庐的这个:“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以贤相管仲和名将乐毅自许的。他怎么会不出山,又怎么会不想出山?他不出山,呆在隆中建设“shehuizhuyi新农村”吗?”至今很多天涯论坛上对三国的讨论帖子还在沿袭易中天的说法,很多小孩子迷上三国也与他的讲座有莫大关系。时过境迁,现在流传最广的易中天语录,不是品三国的嬉笑怒骂,而是各种怼人合集。比如易中天在讲坛上说诸葛亮是帅哥,有人觉得不正经,他笑着回击:《三国志》里说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啊!至今为止,他是《百家讲坛》中我最认可的主讲人。2于丹:口才最好的心灵按摩师之所以将于丹定性为口才最好的导师,是因为她出口成章,而且遣词造句华丽典雅。听她讲话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很多人说她的话直接打印出来就是一篇中学生美文。于丹的另一个贡献是拉近了圣人与当下普通大众的距离,从来没有一个专家和学者敢将《论语》解读成心灵鸡汤,也从来没有一个人用现代传媒的方式为大家做心理疏导。于丹讲述的特色就是大段大段的华丽辞藻砸向你,砸得你头晕目眩,进而陶醉在其优美的文字中。你会觉得她的每一句话都是至圣真理,都是人间大道,因为他是代圣人立言,是孔圣人思想的当代传播者。然而当我们剥去她那些华丽的辞藻,理清她那些怪诞的言论,梳理她那些鸡汤小故事,我们就会发现,她讲的都是正确的废话,都是如今流行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fz/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