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赫鲁晓夫访美,这是苏联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出访美国。赫鲁晓夫跟美国当时的副总统尼克松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厨房辩论”。两个人参观美国的厨房用品,引发话题,辩论谁的生活方式好。争霸的过程并不都是缓和,更多的是伴随着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紧张。
赫鲁晓夫在尼克松回访的时候,带他参观苏联的香肠生产车间。你不是说我们苏联的经济落后吗?让你看看我们吃得也不错。在参观香肠生产车间的时候,赫鲁晓夫的“IBM”本性发作了,他指着香肠跟尼克松说,我们正在以这种速度生产洲际导弹。
尼克松一下就被吓坏了,他没跟这路人打过交道,不知道这路人是张嘴就来。回到美国,尼克松在国会说,赫鲁晓夫跟我讲,他们在以生产香肠的速度生产洲际导弹。美国人一听,那咱也得以这种速度生产啊。美国当真了,他们不知道苏联是开玩笑啊,这一下美苏战略核武器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能够打到苏联本土的洲际导弹是枚,苏联只有3枚。阅兵的时候,卡车拉着这3枚导弹,一圈一圈转。后来美国外交官看出了破绽,这辆车的号码刚才见过,怎么又来一遍?你换个车牌子,再一遍一遍地转也不迟呀。
为了缩小和美国在战略核武器上的差距,苏联就把中程导弹运进了古巴。古巴离美国90海里,多公里射程的导弹进去,严重威胁了美国。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美国25万名陆军士兵,9万名海军陆战队,做好了在古巴登陆的准备,以6艘航母为核心的艘军舰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舰队,把古巴岛围得铁桶一般。美国的轰炸机带着氢弹,24小时不着陆,就在上空飞,一旦接到命令,马上就可以飞往苏联投弹。
用美国的话讲,两个小时之内,让苏联变成一堆冒着烟的废墟,把苏联从地图上彻底抹掉。B-52轰炸机带着四颗氢弹,一颗氢弹的当量是万吨,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倍。莫斯科来一个,列宁格勒来一个,苏联就没了,光剩下森林有什么用?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之际,苏联退让了,证明战略优势还是在美国这边。
战后的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经济高度繁荣。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头羊,科技革命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同时,资本主义阵营普遍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用现在时髦的词儿讲,叫宏观调控。不过美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多的是靠国家订货进行干预。
比如,美国现在最著名的F35战斗机,当初要生产的时候,两大航空巨头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争这个订单,亿美元的大订单到底是该给波音还是给洛马?美国政府就说了,我下达研制的指标,你们两家公司作出样机来,看看谁先进,我就把订单给谁。实际上波音的飞机比洛马的先进,但最后这个订单却给了洛马。为什么呢?美国政府的解释是,我要成熟技术,波音的太先进了,万一玩儿不转怎么办?
实际上是因为波音拿不到F35的订单不要紧,它还可以生产民用飞机。洛马只生产军用飞机,要是拿不到订单,它就可能倒闭。洛马要是被波音吞并,全美国就一家飞机制造企业了。原来好几十家,共和、闪电全没了,现在还剩两家,洛马要再落马了,那政府要再买飞机,波音说多少钱一架就得多少钱一架,要不然美国空军拿风筝打仗去吧。
所以不能让波音形成垄断,政府成心把这订单给了洛马,波音其实也心知肚明,无所谓,反正我还能生产客机,下一次政府可能还会照顾到我,得先让洛马活着。这就是美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1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