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窥探高墙内的那些离合悲欢明朝后宫里的


投稿/王晗

···

现今宫斗剧、穿越剧热播,人人都对后宫里面的事情感兴趣。清初文人毛奇龄撰写了《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自言:“取外史所记与实录稍不符者,草成应之。而拾其余剩归而杂之先子之所藏,复为斯篇。大抵事取可验,宁阙勿备,谓之拾遗。既无彤史,称彤史者,曰非史官之正史焉。”使得大明后宫三百年故事得以流传后世,与正史里面着重描写帝王将相叱咤风云不同,里面更多的是第一家庭的家事,森严制度下的亲情。与正史互补,使得历史人物立体化,使人感觉原来他们与我们具有一样的情感,仿佛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本文节选了几个小故事,以窥高墙内的那些离合悲欢。

(一)

明宪宗纯皇帝朱见深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最出名之处应该是他和万贵妃的忘年恋情。宪宗在位年间,万贵妃摆平了吴皇后王皇后独霸枕席,后宫中无人可以抗衡。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邵氏就是在这个形势下入宫的。邵氏出身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杭州淘沙军邵林的女儿,被杭州镇守太监养大,太监教授诗书礼仪,长大后被太监带回京城接受掌礼嫔妃的选拔。另一种说法十分离奇。邵氏是杭州人,生得漂亮,但因家庭贫困,小小的年纪就许配给了人家。可不幸的是,男方在成亲之前就意外死亡了。

没过多久,又许配了一户人家,可新郎跟上次一样,还没娶亲就去世了。一连嫁了七次,每次都是这样,男方婚前不明不白死亡。最后嫁的一位倒霉的男人是名指挥使,他一直坚持到了结婚那天都安然无恙。但却在迎亲的路上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这下杭州一带再也没有人敢娶她了。她的父亲没有办法,就把她卖给了杭州一名太监。太监见她姿色秀美,而且聪明,觉得奇货可居,于是悉心教授琴棋书画,诗书礼仪,然后带回北京参选。然而此时万贵妃正妒火中烧,不知是邵氏还是背后搞风投的太监的主意,使邵氏编个生病的理由居住在外宫,以免撞万贵妃枪口上。

接下来的故事则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一个普通的黄昏,邵氏独坐吟咏自己所作的红叶诗:

宫漏沉沉滴绛河,

绣鞋无奈怯春罗。

曾将旧恨题红叶,

惹得新愁上翠娥。

雨过玉阶秋气冷,

风摇金锁夜声多。

几年不见君王面,

咫尺蓬莱奈若何。

恰好宪宗皇帝路过听到了这首诗,十分高兴,怜香惜玉之感油然而生,当夜便与邵氏共度良宵。(时万妃妒甚,妃托微疾居外宫未进也。偶夜坐自咏所制红药诗,宪宗过闻之大喜,遂召幸。)

接着,成化十二年,邵氏被册封为宸妃,二十三年又晋封皇贵妃。这么多年邵贵妃并未能专宠,毕竟没有人能替代万贵妃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有理由相信,邵贵妃是个情商极高的人,她使得万贵妃把她当成了某种意义的自己人,谋求废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孝宗皇帝的时候,推荐了邵贵妃的儿子。因为泰山地震,这件事情被皇帝否了,这个儿子被封为了兴王。

等到明孝宗即位后兴王去自己的封国的时候,邵贵妃希望能一起去,丈夫不在了,希望能和儿子在一起,毕竟那是自己的骨肉。但是因为制度的原因,邵贵妃无法随儿同往。千山万水,只能眺望与想念。兴王曾经写诗表达思念情感给母亲,这位才华横溢的母亲作诗答复。之后邵贵妃的另一个儿子岐王死在了封地,此时的孝宗皇帝为弟弟举行了祭祀活动,邵贵妃参加了。没有史料记载她的言行,但是不难想象她的悲伤。丈夫已经不在,儿子又远在封藩或已经过世,幽居深宫的邵贵妃怀着凄然的心情面对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任凭光阴在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岁月到了正德十六年,兴王的儿子明世宗入继堂兄武宗皇帝大统(正德十四年兴王过世),这个时候邵贵妃已经很老了,眼睛已经失明,依然居住在深宫里。知道了自己的孙子做了皇帝,非常高兴,把孙子从头摸到脚,想象着孙子的模样。世宗皇帝感念祖孙至亲,尊祖母为皇太后,但是邵贵妃年事过高,刚刚封为寿安皇太后不久就过世了。世宗皇帝顶住群臣压力使祖母与祖父合葬在十三陵的茂陵里。

邵贵妃曾经在后宫说过:“女子入宫便没有了普通人的乐趣,饮食起居像监禁一样不得自如。以后选女子入宫,不要再去江南了,这就是我给予江南女子的大恩德啊!”(太后尝曰:“女子入宫无生人乐,饮食起居,皆不得自如,如幽系然。以后选女入宫,毋下江南,此我留大恩于江南女子者也。”)

史梦兰《全史宫词》有一首记邵贵妃事:

外宫冷落病何堪,红药低吟意妙含。

一语宏恩留故国,不教选女到江南。

后宫生活艰辛外人无从知晓,但是对邵贵妃而言却是刻骨铭心。她已经厌倦了。十几岁入宫,几十年来的算计,防备,伪装,几十年来的欢喜,悲伤,忧愁,换成了一句赦令,造福了江南女子百年。

(二)

明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是著名的中兴明主,然而他的童年生活却十分坎坷。很小的时候孝宗皇帝就失去了母亲,长大后多方寻访亲人也未能如愿。大学士尹直撰写哀悼孝宗母亲纪太后的文章有“睹汉家尧母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汉昭帝刘弗陵母亲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生刘弗陵,古代的尧也是十四个月出生。汉武帝高兴地把刘弗陵所生之门命名为尧母门。在汉昭帝很小的时候就被汉武帝处死。宋仁宗实为李宸妃所生,归于刘太后名下,宋仁宗后来才知道这一切,尹直以纪皇后比钩弋夫人李宸妃,明孝宗比汉昭帝宋仁宗)二语,孝宗闲暇时常吟诵,悲从中来,怆然涕下。也许是因为自己有一个苦难的童年,明孝宗后来对家人特别好。

比如说,明孝宗对自己的皇后百般宠爱,古今少有。

明孝宗皇后姓张,兴济人。与孝宗皇帝恩爱如同民间夫妇。按照规章制度,帝后是不能通宵合宿的,但是孝宗张皇后就像百姓一样住在一起。(旧制,帝与后无通宵宿者,预幸方召之。幸后,中人前后执火炬拥后以回,云避寒气。惟孝庙最宠爱敬皇后,遂淹宿若民间夫妇。——《宙载》明·张合)张皇后曾经患口疮,太医院熬了药,宫人没人敢传药。太医院院使刘文泰受孝宗皇帝赏识,忽然得到密旨选一个女医去看病。孝宗皇帝亲自带着她在皇后床边进药,还亲自持漱口水给皇后。宫人扶皇后坐起来,皇后瞪着皇帝。一会儿皇帝急忙离开床榻,原来是皇帝要咳嗽,害怕惊扰了妻子。(张后尝患口疮,太医院进药,宫人无敢传者。院使刘文泰方受孝宗宠顾,忽得密旨选一女医入视。帝亲率登御榻传药,又亲持漱水与后。宫人扶后起坐,瞪目视帝。少顷,帝趋下榻。盖将咳,恐惊后也。其厚伦笃爱若此。——《明良记》明·杨仪)

皇后能得到孝宗宠爱,肯定是很有素质的,但是她的两个弟弟却不知是疏于管教还是其他的原因,四处违法乱纪。皇帝因为是自己的舅子,所以经常在他们惹事被弹劾后替他们擦屁股。比如户部主事李梦阳弹劾这两个祸乱之源,这两个家伙立即反咬说李梦阳谤讪母后,当斩。皇后的母亲金夫人进宫哭着帮儿子告状,使李梦阳进了诏狱。然而孝宗皇帝心里十分清楚这两个舅子是什么货色。后来皇帝携皇后夜游南宫,两个舅子陪席到一半,皇帝把张鹤龄召到跟前说:“不要让我因为外戚杀害谏言的臣子。”张鹤龄吓得尿都差点甩出了几滴,连忙免冠谢罪,这才过了皇帝姐夫这一关。李梦阳也只是象征性罚了工资。孝宗命司礼太监萧敬、刑部侍郎屠勋、大理寺丞去勘察。敬与勋等俱秉公将二张家奴数人依律问处,萧敬回内廷复命。

这时候孝宗夫妇正在吃饭,皇后听闻很生气:“外边大臣每不注意礼仪,还说得过去。你的狗奴才也这样?”孝宗假装很生气,大骂。皇后走后,孝宗招呼萧敬:“方才所言非我本意,你不要说出去,恐外边臣子听了吓到。”萧敬力辩未尝让外面臣子知道,孝宗都还很不信,还遣人各以白金五十两赏赐给二勘官。孝宗皇帝还说:“偶然与皇后有气话,开玩笑不当真。恐你们害怕,以此为压惊。”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件,孝宗皇帝就是这样对内照顾皇后对外回护群臣的。皇后生了武宗皇帝朱厚照和蔚王朱厚炜(另有说法明武宗乃郑金莲所生)。武宗皇帝即位后对母亲非常尊重,加封为慈圣皇太后。武宗皇帝驾崩,太后委政杨廷和,定策迎世宗皇帝入继大统,解散豹房,捕江彬等,罢免了威武团练官军,使得天下焕然。世宗皇帝朱厚熜入继大统是带老妈来的,世宗母亲兴国太后入宫的时候,张皇后把这个弟妹仍旧当成藩王的妃子看待。

世宗皇帝入朝的时候,张皇后还很有架子,这与世宗祖母邵太后把孙子从头抚摸到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世宗皇帝记下了仇。按照常理,世宗皇帝大婚时本该奉张皇后的旨意,结果皇帝以宪宗邵贵妃的旨意取代。皇帝还振振有词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邵太后是奶奶,张皇后是大娘,当然是奶奶说的算。嘉靖三年皇帝亲妈诞辰,世宗皇帝搞了大party,隆重非比寻常。到了张皇后诞辰,世宗皇帝却不准有任何庆祝仪式。修撰舒芬上书:“张皇后过生日是陛下孝敬亲人的大会,应该好好举办。

今传来免除生日活动的消息大家都很吃惊,应该再发布命令,以彰显你作为皇帝的孝顺。”(昭圣诞节,乃陛下承欢之会。所当聚天下欢心,以奉事其亲者也。今处传免贺,远近惊疑。宜别降纶音,以彰至孝。)世宗立即响应,罚了他三个月工资。御史朱浙上言:“张皇后亲自定你做皇帝,这是母子间大恩德,老天看到了。现在张皇后过生日,怎么你也应该去祝寿,即使她辞让你也要诚恳请求。免除生日宴会的命令怎么能出于陛下的手里?”(昭圣手携神器,亲授陛下,母子至恩,天日昭见,幸值千秋,义应请贺。纵母后固辞,陛下犹宜敦请,岂可以传免之旨,出自陛下。)世宗秒回信息,把他抓了。御史马明衡,陈逅季木、员外郎林惟聪也上书,世宗把他们一起抓了拷问。

世宗对张太后更沉重的打击是惩治张太后的两个兄弟张鹤龄、张延龄。张太后对这两个弟弟百般庇护,这两人也倚仗皇亲国戚的身份,横行不法,无恶不作。百姓无不恨之入骨,不少官员也要求予以惩治。孝宗、武宗碍于张太后的情面,并不予开罪。在张太后与世宗关系紧张后,二张仍不知收敛。后来张延龄被告发杀人谋反。刑部尚书聂贤覆言:“无左证,即有谋,亦未成。”世宗大怒说:“这种事情难道以成功与否论罪?”正得宠的阁臣张璁替张延龄求情,被世宗皇帝批判了一番。但是张璁说谋反是诛九族的,张太后也是张家族人啊!咱可不能搞这个大新闻!

世宗乃第判张延龄杀人罪绞,降鹤龄南京锦衣卫指挥。到了农历十一月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世宗皇帝想送张延龄去世,张璁再次回护得免死。后来又有人告发张氏兄弟搞诅咒,并牵连张太后。嘉靖又将张鹤龄逮捕入狱。不久张鹤龄就死了。张皇后身穿旧衣服,提着一块席头在嘉靖皇帝面前为弟弟哀求从轻发落,世宗皇帝不宽恕。张皇后屡遭打击,在丈夫和儿子都已经不在的无依无靠中,于嘉靖二十年八月忧愤而死。因名位仍在,被尊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合葬孝宗的泰陵。

回想当年与丈夫孝宗皇帝双宿双栖,后来孤身一人万景凄凉,虽然史籍没有记载张皇后的情感,但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种万念俱灰于字里行间。

孝宗的儿子武宗皇帝朱厚照,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帝。比如他自己给自己封了官,实际上这和今天一把手在军队职务是军委主席一样,只能说武宗皇帝理念比较超前。武宗皇帝不太满意包办婚姻,在去大同的时候遍索女乐于太原。皇帝对其中刘美人一见钟情。开始居住在豹房,后来渐入西内霸占枕席。武宗皇帝饮食起居都带着她,说什么听什么。左右惹武宗生气,偷偷求刘美人求情,皇帝则一笑就过去了。江彬这些宠臣,虽然十分能得瑟,见到也磕头,当成亲妈,称呼其为刘娘娘。

后来武宗皇帝南征,把刘美人驻在潞河,相约皇帝先走,然后以其他船迎接美人。刘美人摘下一个簪子给皇帝作为信物,说:“见到簪子就去。”武宗把簪子藏在衣服里,过芦沟的时候,骑马把簪子弄丢了。武宗很着急,发动很多人找了几天没有找到。等到了临清州,武宗派使者召美人,美人拒绝说:“没有簪子做信物,不敢去。”武宗于是自己乘船昼夜赶路到张家湾亲自迎接美人,载着美人一起南行。这简直是暖男和霸道总裁的结合!连武宗黑毛奇龄都说:“此千载韵事,且出自《实录》,而旧史以异词讳之,殊不必然。”皇帝南征从上方寺到南京的所有驻跸的寺观,若是赏赐便一定署自己和刘美人的姓名,以作为浪漫爱情的见证。当然署名也很有个性:“威武将军镇国总督及夫人刘氏。”后来堂弟思想比较复古的世宗即位,觉得堂兄搞这个皇帝别号的东西恐怕后世皆以为亦可赛艇,下令全部撤去。

刘美人仿佛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朱厚照和她真的爱过。虽然短暂,在她的心中却是永恒。

后记

正史是帝王将相的舞台,但是这些后宫女子也曾经来到这世界走一遭并留下些许的印记,虽然汇入了历史的河流,但是也曾荡起过涟漪。她们和今天的女性的情感没有什么差别。邵贵妃的苦后人知道,很多和邵贵妃一样苦甚至更苦的人我们无从知晓。洗尽铅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一个替孙子骄傲的祖母。张皇后只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妻子,娇惯弟弟的姐姐,失去亲人的寡妇。刘美人也不是一个红颜祸水,不过是一个得到霸道总裁宠爱的傻白甜而已。这是她们的故事,也是万千和她们命运相似的后宫女子的故事。透过史籍,我们发现,她们和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是如此相似,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离合悲欢。跨越几百年,我们与古人心灵交通。

也许历史的魅力正在于此。

想投稿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袁老师最近在忙啥?长按下方







































白癜风医疗
软件开发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2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