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功成名就。
然而要想成名,却都离不开三个载体:一是报刊书籍,二是电影电视,三是移动网络。
这三个载体,从古至今,为我们输入输出了太多的精神粮食。
以至于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流转,让我们的精神得以传承。
文人,追求立德立言。
在古代,他们把千锤百炼的文字,刻之以书,是为精华传世。
近代,思想解放、报刊杂志盛行。有学问者,奋笔疾书,是以启迪民智,文字救国。
而现代,电视网络发达,会识字,能说话者,都以老师称,是以寻求名利,娱乐大众。
而年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则给这一群“文人”,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舞台。
《百家讲坛》以链接学者和大众,致力于打造“雅俗共赏”的知识盛宴为目标。
在各大知名大学里,筛选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这其中不乏有真正的知识精英,比如老一辈的红学泰斗“周汝昌”。
也不乏有早已成名成家的人,比如“叶广芩”、“马瑞芳”、“刘心武”。
他们上这样的讲坛,理论上讲,不是“抬身价”而是“降身段”。
走过了18年的成年岁月,《百家讲坛》如今依旧健朗。
但这些年他的文人造星能力,却是有目共赏、毋庸置疑的。
年,易中天《品三国》
年,于丹《论语心得》
年,钱文忠《玄奘西游》年,袁腾飞《两宋风云》。
连续四年,让这四位文化学者爆得大名,从而他们急急忙忙地奔走在聚光灯下的鲜花与掌声里。
易中天品完三国,四处讲学,手挽美丽司仪,大手一挥、气定神闲的走起了红地毯。
于丹,更是被冠以“文化圣母”的荣耀光环,在有人的地方就能坐地论道、侃侃而谈。
而钱文忠,戴着季羡林学生的帽子,和周立波之流大谈学术。
袁腾飞,在微博爆得大V头衔后,整日里游山玩水,乐得和美女一起品论历史、娱乐身心。
他们俨然自得其乐的流念于这个名利场,好似要想以此补偿昔日窗台孤灯下,苦读时所受的一切寂寞和冷落。
然而,既然是文人学者,是以讲历史品人性的人。
他们也必然知道,这月满则亏、盛久必衰的道理。
多年过去,易中天还是那个易中天,他的三国虽然有趣,可毕竟只是一闪而过、恍如流星。
钱文忠,讲完玄奘后又讲三字经,把最初跟随老师所学的“梵文”专业不知抛到了哪里。
而于丹则太过于招摇,以至于在北大演讲时,被学生大喊“滚下去”。
袁腾飞则更为极致的任由自己发挥,以另类的方式讲历史博眼球,最终被禁言。
他们四人,毫无疑问,都有很高的才华。
但作为一个真正的文人学者,却欠缺了一点原则。
他们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传的不过是花哨的功夫,解的也不过是名利的问题。
当一个学者,放弃冷板凳不坐,而非要往人堆里钻的时候。
他的心里便没有“知识”的纸,而只剩“金钱”的纸了。
10多年过去了,有的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们曾经的辉煌。
至此小编想深深的问候一句:昔日《百家讲坛》的文人明星,今何在?
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袁腾飞,你们还好那?
赞赏
长按白癜风药物治疗能好吗白癜风需要做手术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