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乐
···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出英雄,乱世显忠良,乱世会产生很多彪炳史册,可歌可泣的英雄,奸雄,枭雄和恩怨情仇。如描写乱世的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传世经典,虽然演义不全是历史,但世人通过这些经典亦可对乱世都能品谈一二。相对于乱世,盛世真的是稀少的,这次我们也来试着回顾一下中国历史的各个盛世。
先秦:
中国人说的圣主明君,最具代表的,无可争议的无法超越的就是三皇五帝,商汤,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似乎那时就是盛世,其实不然,先秦尤其是春秋以前,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普通大众混个温饱都很困难,而且先秦的历史记载都有些半仙半史的感觉,所以不做讨论。
秦: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华夏,秦对中国乃至整个东方影响深远,统一文字,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驰道,中央的政令可以顺畅通达帝国的地方郡县乡亭,始皇帝本来有望开创中国史上第一个盛世,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混战结束,中原大地地广人稀,大片无主荒地,如果不是始皇帝暴政急政,如果始皇之位传于公子扶苏,废始皇刚猛劳民治国之策,让百姓修养生息,以秦国的民风,兵威,开疆拓土,“始皇盛世”,“扶苏盛世”也许就会载入史册。
西汉:
秦二世而亡,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经过十数载厮杀,无赖出身之刘邦,席卷天下,亡秦灭楚,建立了汉朝。战国时期尚未恢复的生产力水平又经过经过始皇帝几十年的暴政急政,秦末十几载的厮杀破坏,整个天下已经接近崩溃。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皇帝的马车都不能挑出四匹毛色相同的的马,将相只能乘坐牛车,天下疲敝可见一斑。面对这样的形势汉高祖刘邦采用道家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士兵卸甲归农,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了残破的社会经济。平城白登山一役失败后,此后数十年与匈奴实行和亲国策,不对外用兵。高祖后吕后专权,诸吕作乱,周勃安刘,迎立汉文帝,此段动乱皆发生在统治阶级高层,对社会经济影响甚小。地广人稀,修养生息之国策,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增加,国库充盈,百姓富足。经过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继续和发展,统治阶级高层,天子带头厉行节约,抑制豪强兼并土地及奢靡之风,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经过高惠文景四代七十余年的积累,厚积薄发,到汉武帝时财大气粗,集四世之积累,举全国之力,开疆拓土,北击匈奴,西通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大汉文明远播万里,同时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治国,汉作为一个民族符号首次形成,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华文明富强的序幕,普通民众有了民族意识。当然秦皇汉武做的都是劳民伤财之壮举,国库为之一空,武帝后期悔悟,发布轮台罪己诏,修正国策,才避免汉全盛而亡。后还有“昭宣中兴”,但大汉之衰落不可避免。所以,兵者,凶也,开疆拓土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国力支撑,否则就是穷兵黩武,自取灭亡。
东汉:
“位面之子”光武帝刘秀,再建大汉,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后继者汉明帝、汉章帝承继了光武帝的施政方针,继续执行宽松治国和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史称“明章之治”。汉之声势又一次达到顶峰,但是东汉建立者本就是豪族,从开始土地兼并就很严重,汉和帝后,外戚,宦官相继专权,国势迅速走向平庸。
隋:
汉灭亡后,三国乱世,经过西晋短暂统一后,又是长达两百多年的十六国,南北朝对峙,四百年后,中华文明终于走向第二阶段。与秦一样,隋建立于数百年乱世之后,民生疲弊,隋文帝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休养生息,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在全国推行均田制以及严厉的户籍清查,行政上精简行政机构,大幅缩减行政公务支出;更重要的是人才选拔制度上,废除了落后的,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中央建三省六部制,成为后世政权架构的模板,此两条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史称“开皇之治”。继任者隋炀帝杨广,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之雄才大略之君,不在秦皇汉武之下。开凿大运河,把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衔接了起来,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衔接在一同,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苦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壮举,在以后千年及到现在,仍在受用;开创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提高了官员的文化水准,使得下层的知识分子有了上升的渠道,大大的削弱了士族,豪族的特权,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延续两千年,科举制度功不可没,现在的高考也可以算是科举的延续;再次打通中断数百年的“丝绸之路”。但隋炀帝不惜民力,如始皇帝一样,滥用民力,暴政,急政,三征高丽失败而天下反,帝国大厦迅速土崩瓦解。盛世没有持续,但杨坚杨广父子,为唐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隋唐经常被同时提及,一脉相承。
唐:
唐继承了隋打下的制度基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运河将江南的赋税,粮食源源不断送往洛阳,长安。唐太宗亲历强大的隋王朝在强大的农民战争中迅速崩溃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警诫自己及下属。吸取隋亡教训,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选贤任能,从谏如流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留下“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言。在强大国力的支持下,开疆拓土,北灭突厥,西击吐蕃,吐谷浑等西域诸国,设立安西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将漠南、漠北、西域、青海纳入唐朝的统治之下,还打败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大唐声威远播,四方臣服,太宗被尊为“天可汗”,这一切都是强大的国力支撑,此外灿烂的文化,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是为强大的软实力。后经过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周时期,统治阶级高层虽然权力斗争激烈,但整个社会还是发展向前,到了唐玄宗时期,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延续太宗时政策,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各方面实力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经济空前发达,文化空前繁荣,民族政策空前包容,人口也大幅度增长,鼎盛时期人口达到万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商业繁荣,数十万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层出,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当时的唐就如现在的美国,开放包容,强大军事力量后面,更为强大的软实力,才是盛世的关键,如蒙元之强大军事力量,却无文化,也难以造就盛世。但盛极必衰,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跌下巅峰,唐乃至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走下坡路,中国历史再难见此等盛世。
宋:
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不限制商业发展的朝代,商业繁荣,国库充盈。宋的GDP占当时世界的七成以上,人口数量巅峰时突破1亿,经济文化繁荣,百姓富足,(武大郎卖炊饼都能在城里住独栋)。但有宋一代重文抑武,民风渐弱,程朱理学渐渐开始控制人的思想。宋就如一个有钱的虚胖子,文武不均衡,不能称作盛世。一直处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大压力下,不能抬头,最终华夏族第一次被团灭,沦陷,拥有当时最先进科学技术和繁荣经济文化的南宋,亡于蒙古,古典意义上的中华文明彻底衰败。
元明清:
中华文明整体走向衰落:1两个王朝是少数蛮族建立,对多数的汉族实施民族压迫;2两个王朝闭关锁国,片木不得下海,粒米不得过疆,西方发展最迅速的时刻即是中国闭关自傲最严重时期;3中央高度集权达到顶峰,管控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在朝廷和民间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民族面貌整体上是愚昧,麻木的,大兴文字狱,愚民政策达到极致,国土之内的社会组织打成一片散沙,天下苍生被分别禁锢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庄里,男耕女织,大家老死不相往来,不知魏晋,不论国事,这样中国社会的进化完全停滞。这样的文化,这样的社会,是无法产生盛世的。盛世指的并不是版图的宽广,而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包容繁荣,民族自信......
结语:
读历史可以明兴衰,乱世的原因是各有不同,或有内忧,或有外患,或两者都有。但我们发现盛世产生的原因却大抵相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只要不折腾,休养生息,不与民争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三十年中国人民就能从废墟上爬起来,七十年就能再现一个盛世!开放的思想,繁荣的文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有生能再见一次中华盛世!
中国历代乱世之我见(上)
中国历代乱世之我见(下)
想投稿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白癜风早期能够治愈吗治白癜风沈阳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