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教育孩子上课ldquo不认真听讲


米爸

铁路特种集装箱运输高级搬运工,家有5岁女儿未长成,痛感不适中式教育僵化,遂自疯狂博览教育群书寻求良药,自开处方以期陪伴孩子自然快乐成长。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很扯,说是有个牛逼的大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声称学习好的唯一秘诀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还说,课堂上越是“全神贯注”听讲的学生,将来成绩就越好。

这话虽然没有大错,但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因为那篇文章草草结束了,在结束时只是轻飘飘说了几句:家长要严管,父母要身教重于言教,要从小培养专注和坚持的习惯等等,诸如此类的,非常正确但毫无用处的废话。

“注意力不集中情况似乎是个顽疾,无论教师怎样管教,很大一部分同学就是改不了”。其实,何止是学生呢,哪怕是成年人,想让自己全神贯注40分钟,又谈何容易?

但在这里,我要为学生们辩护几句!

因为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一些“神”一样的老师,例如在新东方讲课的罗永浩,例如“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例如每周读书给你听的罗振宇,还有许许多多让学生们着迷、上瘾、沉醉的老师们。我相信大家都可能会遇到过,或者至少听说过,他们一讲课,时间就会过得飞快,就象是让自己的大脑在愉悦和酣畅中乘坐思维的过山车。

我的意思是说:课堂上面学生的思维能不能专注,会不会全神贯注,其实跟老师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甚至是决定性的关系。

否则,就无法解释,同样一批学生,在某个老师的课堂上面昏昏欲睡,在另一个老师的课堂上面情绪亢奋。

老师讲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表演艺术”,他是面对一群人进行演说、展示、推理,要吸引注意力、要制造互动、要影响情绪、要营造氛围,最好还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训练”。相当于同时要具备演说家、球队教练、电影明星、资深学者的某些特点和天赋。

老师好当,也不好当。

说好当,只要在师范学校混个文凭就行;说不好当,没有比较高的素质、比较牛的天份和勤奋,完全不可能“登堂入室”,做一位让学生着迷、让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话又说回来,一个天赋很高而且勤奋上进的年轻人,如果他不当老师,无论他混企业界、金融界、科技界,甚至政界,他的成就和财务收入一定远远高于当老师的选择,所以他为什么要去当老师呢?(其实这就是所谓的“体制问题”啦)每年师范院校的招生状况也说明了这一点,按现有的人才状况,在老师队伍中,真正有悟性、有灵性能讲好一堂课的有多少?(贴在墙上那些荣誉和光荣榜不算数啊)

所以说,咱们不要一天到晚斥责孩子不专心听讲,让你自己去听那些味同嚼蜡的课,估计你拼了老命也没办法“全神贯注”40多分钟吧?更何况,还要时时如此,天天如此!

既然你自己都做不到,你凭什么让孩子做得到呢?——但是,有人就反问了,难道你就不对孩子的学习提要求吗?难道你让孩子不听课吗?

别急,别急,咱们来寻求科学的帮助。

科学证明,人的大脑生来就是不同的,每个人都习惯于用某种感官系统去感受世界,有的人靠眼睛洞察这个世界,有的人靠耳朵聆听这个世界,而有的人用皮肤感受这个世界。因此,人的学习类型是有差异的,大致分为三种,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触觉学习型。

简言之,如果你是视觉学习型,那你看一遍会记得最牢,听一遍可能是稀里糊涂的。如果你是听觉学习型,那你听一遍就完全明白了,写在纸上给你看反而是难如登天。如果你是触觉学习型,可能最需要做的就是多感知、多体验,去做个试验可能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其实还不止这三种呢,还有“交谈学习型”,单独自己看书和听课时,总是学不进去,但是只要一跟别人交谈,立马眉飞色舞、情绪高涨,学习效率迅速增高,这种学生最适合“一对一”的教学;还“演讲学习型”,这种人做多少题目都记不住,但是只要让他自己讲解一遍,哎,感觉他就把所有的知识都融会贯通啦。

看过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传记吗?这位激励英国人民坚持战斗的二战英雄,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家,居然在青年时期是一位“阅读障碍”的学生。他似乎终身都无法流畅地阅读和写作,他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别人讲述和收听广播得来的;如果有报纸上登了重大新闻,他也是宁愿别人读给他听,而不愿自己看(幸好丘吉尔出生贵族,否则去哪儿找人来读报呢);到了年老写回忆录时,他也是先口述出来,然后才让别人帮助写成文字。

本人的故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我曾经任职过好几个单位和部门,有些单位的领导就是喜欢听汇报,一有什么事就让你跑过去,详细地把事情说给他听。你说你的报告上写着呢?根本没用,他基本看都不想看。而有些单位的领导就是喜欢看报告,一有什么事就让你写个报告给他。你说你已经口头汇报过了?根本没用,他转眼就忘了,必须看文字的东西。

好,现在我们回到学生的课堂上,再接着聊上课听讲的事儿。假如,我是说假如,你的孩子真的是一位典型的视觉型学习者,再加上那位老师的讲课水平又不咋地高明,一方面不想听,另一方面听也听不明白,怎么办?

我想,也许最终解决办法就是:不听课。

与其纠结在听课专心不专心,学习专注不专注这些虚头巴脑又毫无解决办法的问题上,还不如干脆承认现实,别再逼孩子听课,在长长的课堂时间里,做点其他的有意义的事儿吧,也许对学习更有好处,对成长也更有好处。

不是吗?你小时候难道在课堂上没有过偷看武侠或言情小说吗?你小时候难道在课堂上没有神游万里,开小差开到瓜哇国去吗?你小时候没有偷偷讲小话,与同座同学深入交流昨天晚上偷西瓜的美好经历吗?——我的意思是,虽然老师在讲课,但是你完全可以不受老师影响,自己安排做些自己的事。

现在回想起来,我本人在小时候其实也是不听课的。也许是课外书看得比较多,阅读能力还可以,课本发下来以后,我看一遍基本上就理解了,然后呢,要么继续看课外书,要么提前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给做完(比如上一堂课是数学课,下一堂课是语文课,那我在语文课上就把上一堂课布置的数学作业给偷偷地做完,这样就省下时间,到晚上放学就可以玩了啊)。唉,想起来都是泪,因为不听课,还因为上课讲话,不知道多少次被罚站和告诉家长。

总而言之,如果孩子实在是无法专心听课,如果威逼利诱、引导说服、或者“训练专注力”等种种办法都用尽了,孩子仍然还是不能专心听课,咱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法,承认现实、不再纠结,允许孩子“不听课”。

当然,允许孩子“不听课”,不是放任不管,还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个前提:别闲着,利用上课的时间自学。

第二个前提:别放任,利用放学的时间检验。

课堂上的“自学”,其实很容易,可以和老师商量一下,只要孩子不影响其他人的学习,就不要过多干涉。课堂时间如此宝贵,可别让学生在纠结在“不认真听讲”的痛苦之中,愿听就听,实在不愿听——就让他去看课外书吧,海量阅读才是语文水平提升的最好的办法;就让他去提前写作业吧,偷出来的宽松时间写作业是一种幸福;就让他去偷偷写小说吧,就象当年的韩寒、蒋方舟和郭敬明一样……总之,不听课也可以,别闲着就行啦。

放学后的“检验”,其实也很容易,你可以对孩子说,“既然你实在是不想听课,那我就认为你懂了,或者认为你是“视觉型”或“交谈型”学习者,那你应该可以把你近期‘自学’的知识讲一遍给我听,你当老师我当学生,如果你能教会我,就证明你真的懂了。”——其实这也是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没准孩子在“演讲”或“交谈”中如鱼得水呢,对知识掌握迅速深化呢,那就恭喜你啦,终于找准了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成为学霸也许指日可待了……总之,不听课也可以,学习能跟上就行啦。

事实上,很多教育家还深信一个说法:真正优秀的孩子,都是自学出来,或者都有强大的自学能力。然而,自学能力也是锻炼出来的,自学的时间越多、科目越多,孩子就越会自学;自学的环境越复杂,孩子就越能学会抗干扰的专注力。既然是自学,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进行,可以在公交车上,可以在田间地头,可以在山野郊外,那么自然也可以在老师正在讲课的课堂进行自学,为什么不试试呢?

声明:我们鼓励原创作品,除无法确认来源,都会标明作者,并保障相应权益。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

赞见精彩

转见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64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