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之
从某种意义上说,河南师范大学就是“河南省立第一师范”,但相比于主席,我在这四年的师范学习中收获了什么呢?这值得一直去追问。
其次,截止到目前来看,我的辅导员张伯伦老师和中国科大孙吴嘉楠学长在这大学四年来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在此主要以嘉楠学长为例总结一下这一年,张伯伦老师对我的影响会以后慢慢详细道来。偶尔和学长聊过几次,虽然整体来讲也没有聊过太多,大多数还是我经常浏览学长的空间说说,虽未曾谋面,但神往久矣,学长可以说是带给了我很多观念上的冲击,换句话说是强化了我的三观,幸运莫过于此。在学长的影响之下,我可以说变得更红专了,开始有意识、有目的的去了解我们党背后的真正有历史性的,有规律性的东西。开始有意识地去听《国际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去看王树增的《长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传》、电影《秋之白华》、献礼剧《长征》、《人间正道是沧桑》、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等。
以前对这些红歌也并不是很感冒,甚至觉得无趣。但是这一年来思想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再去听这些的时候,大部分都会渐渐想到红歌背后的史实以及价值观,常常感到很激动,甚至潸然泪下。“以前所谓喜欢历史,热爱党,其实并没有深入思考历史及党国背后的真正具有规律性、真正伟大的东西,简而言之“读书不过脑子”、盲目崇拜……”因此我把学长在年元旦前后写的总结整理了一下附在后面(已经征得学长同意),希望对大家有些积极影响。附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吴嘉楠学长感
马上年元旦了,写一点东西回顾总结一下自己的这一年。大概分三部分,学习,思想,情感。
今天首先谈一谈学习方面:
这部分也算是给列表的学弟学妹一点建议吧,虽然我也不算顶尖……
首先说一点概括性的东西。个人觉得,上了大学,如果想要“搞出点东西”,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大概需要这么几个因素:确定目标,收集信息,找对方法,持续努力。具体的就不解释了,大家自己应该也有相应的经验。
自己在学习上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进一步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力,能够持续地,独自一人地在学习上努力拼搏。同时,也认识到了,这其实是一种优点,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因为我以前总是觉得,这种特点,应该大家慢慢锻炼,都会有的,但其实并不是。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很多人在向学弟学妹分享经验的时候,总是强调自己的方法,但很少考虑到这种方法适不适合于那些暂时还不具备上述的这种顽强意志的人。
但我有时候又在想:那是不是意味着,缺少这种品质的人,就很难取得不错的成绩,达到比较高的高度呢?我曾经是这么认为的,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我觉得,其实还是因材施教的问题。如果换个角度,对于我们自身,就是要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机械地去套那些大佬的方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老毛的这句话,也提醒了我们,只要自己下定决心去找,这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肯定是能够找到的。
列表里的很多学弟学妹都是刚上大学,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困难,困惑,但不要着急,很多人都有这个适应期,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度过这个时期的时候,确实会痛苦,会困惑,会彷徨,但也要执着地走下去。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度过了这段时间,那就是一段坦途了。
虽然之后还会面临崎岖……
下面主要谈一谈关于思想上的总结,也是我来科大一年多最大的收获。首先还是强调一点,我这里所给的所有“经验建议”,大家一定不要盲目地照搬照抄,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几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试一试
我觉得,科大对于我影响最大的,是“红专”的氛围和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这里我就分这两点来谈谈,分别是性格上和三观上两个方面
性格上,科大的学习环境,繁重的课业任务,加强了我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自律能力。我以前其实是个很贪玩的人,以前听到的称赞往往是"聪明”,从来没有被人说过是”认真努力”的孩子。改变的时机出现在高二,那时候班主任动员我们几个搞数学竞赛的去”闭关”,也就是全天停课搞竞赛。当然了,我本身也不属于那种在数学上特别有天赋的,再加上我们高中数学竞赛培训缺乏老师的指导,基本上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最后只得了个辣鸡省三。想必列表里科大的学弟学妹们不少高中搞过竞赛的成绩都比我要好(笑)。
当然了,近半年的“闭关修炼”在当时,我短期内的收获是提高了数学解题能力,以至于高三前一段时间数学考试都考得还不错。但我觉得,这半年间,更大的收获,是通过夜以继日地与难题苦战锻炼出来的顽强意志,是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刚毅品格。这些都在我后来度过高三下学期刚开始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样,在我以及父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艰难而又充实快乐的高三,我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律能力。在讲进科大后我的改变以前,我想提一下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高考完了,我也是在家里疯狂地玩耍,然后就跟高中同学一起散散步聊聊天。我觉得那个暑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高考成绩出来后的那一个星期,跟母亲一起探讨我高考为啥能够正常发挥,以及为什么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发挥失常以及超常发挥。那时候,母亲每天下班回来,就在厨房里做饭;我呢,也在厨房里,跟母亲讨论教育问题。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其实这种讨论和对话,让我明确了自己的优势,明白了自己高中为什么能发展到那一步,最终考上科大。我也建议列表里大一的学弟学妹,不妨趁着这个新春佳节的日子里,自己好好思考思考/跟父母讨论讨论,自己高中为什么会发展到这-步?自己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明确了自己目前的优劣势,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朝着期望的那个自己前进嘛。
下面就继续讲一讲我进科大以后的事情。科大的学习环境,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自由度更高的高三。我大一上的时候,其实也没想那么多(比如目标啊什么的),就是想着要把学习搞好。这句话看上去也简单,就是要求一个学期内每天都坚持好好学习,用心去对待自己的学习。那时候自己又参加了不少活动,也占用了不少时间。为了有更多学习时间,那时候自己简直是在”跟时间赛跑”。洗澡要尽量快,洗衣服要尽量快,吃早饭要尽量快,所有的出行都是骑车...那个学期也取得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成绩。不过后来仔细一想,那时候其实有点过了,一心扑在学习上,忽视了很多其他的活动;不过也有好处,大概就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中,磨炼了自己的意志,也就像上面我说的,进一步加强了我的自律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品质。
这一部分就先说这么多,有一些问题我觉得要留到”红专那部分才能说清楚。
接上一篇开头,这一篇主要是写我进入科大以后在“三观”上的变化。
总体上来说,就是变得“红专”了。这不但归功于科大的环境,还归功于在科大遇到的很多学长学姐。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观。
我其实从小就是一个喜欢历史的孩子,这主要来源于我的祖父的教诲。他可以说是一个在文理两方面都有一定建树的长者,也是他在我小时候经常跟我讲历史故事,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然后初中阶段看了很多袁腾飞讲的历史课视频。虽然现在仔细一想,他讲的很多历史都是自己主观臆断的,而且屁股很歪;但客观上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对与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兴趣。由此以后,我就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积累了很多知识。
总的来说,来到科大以前,我还是偏向“右”的。总是幻想着西方民主制度是很完美的,照搬照抄就行。现在看来,那时候还是太na?ve,属于被公知忽悠瘸了的类型。
来到科大以后,记得军训的有一天晚上,班主任组织放凤凰卫视为科大校庆五十周年拍的纪录片《科学的春天》。那时候第一次了解到了郭永怀等前辈科学先驱们用生命报效祖国的家国大爱。那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是什么让他们愿意为之奉献生命呢?
大一下的时候,学了马原课,然后又遇到了一些非常“红专”的学长学姐,跟他们探讨了很多问题。然后就突然发现,自己以前所谓喜欢历史,看了很多历史书,那都只是仅仅记住了史实,没有深入思考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读书没过脑子”。从那时候起,我就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但还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它适合当时的中国。
真正出现巨大变化的时机,出现在大一下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大一下我的成绩有了明显退步,于是在去版纳的之前大概一个月,我在家里也进行了反思。那时候我想起来一位学长跟我说的,“辩证法和唯物论,你不能空洞地只去学习理论,而要把它运用在你的生活实际中去,用它来解决你的实际问题。这样你对它的理解才会更深一些。”然后我就粗浅地分析了一下:
我大一下的时候,由于上学期成绩还不错,所以把学习简单化了。以为大一下学期,继续沿用上学期的学习方法就行了,结果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多变量比单变量难度要大不少,沿用上学期那种单纯做题,而不是先把书本概念理解清楚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线代这门课,对于初学者来说,体系是全新的,跟微积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刚开始学的时候,也应当注重理解概念,课本概念可以多看几遍,定理多推导几遍,或者换一本参考书多看看,都是很有必要的……另一个“把学习简单化“的表现是,大一下的时候以为只要多花时间,就能把很多课学好,以为只要每天都自习到十一点,考试周复习的时候从早自习到晚,最后就能把一门课考好学好。这其实是很幼稚很不成熟的想法。单纯地花时间,并不一定会带来较高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要找对方法。不同的课有不同的方法;即便是同一类型的课,在不同学期,也会因整体课时安排的不同,参加的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学习是高度复杂的,不是我们用简单的几种方法途径就能够搞定的。同时,也正是学习的这种高度复杂性,我们在不断攀登高峰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学习的美。如果说学习非常简明,大家都明白它的规律,随随便便都能拿个4.3,那我觉得,这样的事物,也就不值得我们为它不断奋斗努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付出20年的学校时光,乃至于一生的时间了。
越是复杂艰难的事业,越能锻炼我们的各种性格品质;同时我们在战胜了各种困难以后,就越能发现它的美丽。
(下面的内容可能涉及到较多历史和政治相关内容,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到结尾部分)
在粗略地搞清楚大一下退步的原因后,我又在家里玩了一个月,就去版纳了(中间其实还去加拿大和百慕大玩了两周,这个放在以后的文章里面讲)。版纳之行分在昆明和版纳两部分,从昆明到版纳需要坐一天大巴车。那时候我碰巧带上了之前在旧书店淘的王树增的《长征》上下册,想着玩一天手机其实也很无聊,而且手机电量也扛不住,于是就拿起上册看了起来。说来也快,在车上的一天时间,就把上册看完了。当时就对书里描写的长征时的老毛有了极大兴趣;后来又在版纳的晚上,找到了01年拍的献礼剧《长征》看完了。看完了以后,对其中两个情节印象很深,一个是红军在长征出发前夜,被中央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给好友饯行。剧中秋白的原话如下:
“你们就要走了,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如果不能相见,那就永别了……”
“我一生虽然犯过错误,但对党,对革命忠心耿耿,全党同志有目共睹。”
“今后,不管我有怎样的遭遇,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祝你们前途顺利,祝革命顺利成功。此心,可表天日!”
(红军长征开始时,瞿秋白患有严重的肺结核,之后在突围转移途中被捕,在福建长汀罗汉岭英勇就义。关于他的故事,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窦骁主演的《秋之白华》这部电影)
另一个情节,是第22集里面,红军过草地,邓颖超高烧不退。医院院长傅连暲来探望她时,她坚持要把最后一针退烧针留给周恩来。
这两个情节,更加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什么他们在面对如此巨大的艰难困苦时能够表现得很乐观,而且最先想到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己?在这种巨大的好奇心驱使下,我从版纳回来以后,翻出了家里老旧的合订本《毛选》,看了几篇文章。之后大二上学期刚开始,又在旧书店淘了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的《毛泽东传(-)》,仔细阅读了毛泽东从青年到开辟中央苏区,发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钢铁雄心4里面TG的一个国策:“Marx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这就使我想起了之前上马原课时课本上的列宁的一句话:“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仔细一想,当时的中国革命不也是跟我之前思考的学习问题差不多么: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是高度复杂的,不能简单地通过照搬照抄俄国经验就能解决的,还是要通过调查研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来指导革命。(大家可以对比下我在这里对中国革命的描述和之前我对学习的分析)
由此,我更加坚定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一切,还要归功于那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们,以及科大的校训前半句“红专并进”。
总的来说,我在科大的这一年,受科大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如果要问我,如果再选一次,你会选科大还是南大?
“我觉得吧,是吧,我还是会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此我也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春节愉快,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也祝各位,学习科研生活开开心心,快快乐乐,门门4.3!(笑)
何谓自由?邓雍辉学生手册就是学生的“法律”;团章就是团员的“法律”它们清晰的规定了各个身份:学生或者团员应当遵守或者执行的各项事务条例。团章规定,团员的权利之一是对团的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并且可以向团的上级组织提出。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予负责的答复。团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团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这是每个组织都会要求的,既然加入了组织,就必须遵守组织的规则,在你脱离组织之前。同时也是我们党保持战斗力的源泉之一,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局面,我实在很向往这样的场景。什么是自由?什么叫做禁锢?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自己的法律,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遵守它,维护它的尊严。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又是青年中高知识层次的群体,更应该知法、守法、护法。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大学生,更谈不上优秀的革命事业接班人。不但无益于国家,无益于人民,甚至会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事实不只一次证明,我们自已损害法律尊严的时候,无不给人民的敌人造成可乘之机。到头来亲者痛,仇者快。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个人也因受到法律的严惩而遗恨终生。强调守法,决不是剥夺公民的民主和自由。因为,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具有社会性的。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有一种东西来约束各个社会成员的行动,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东西在原始社会表现为血缘、习惯、道德等。在阶级社会就表现为法律。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和自由都是有阶级性的,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民主和自由,但是,有一点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就是民主和自由不能超越法律所允许范围。民主和自由表现为一种权利,一种从事一切对国家,对公民没有害处的权利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这句话出自于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他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共党员。他是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他的思想影响着整个西方,由此观之,某些人所幻想的西方世界,也不是纯粹自由的。回望千年前,无论是盛唐和强汉崩塌零落,无论是党争还是割据混战,受苦受难的只有想生存下去的老百姓。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有自由,可以有选择不活下去的自由,也是唯一的自由。现在有些国家打着同样的旗号,把这个唯一的自由送给更多的人。可是在只有这个自由的时候,活着,是最痛苦的事情。更直观一点,不说那么严重。组织管的好,个人发展的好,你将来高学历,好工作,大收入。你有经济条件能周游世界,这是多么的自由,不然只能窝在小山村里,没人管你,没人说你。你自由了,但你具备说走就走,想游就游的本事了吗?再次,任何多元化的思想,都需要一条主流的思想去引领,否则还是杂乱无章,一盘散沙。在不偏离主流:即,忠诚党,热爱国,奉献民,发展自己这个主线上,你可以有自己的自由。难道你说要去自杀,我们不让,你就说不给你自由了??曾在《钱学森传》中看到,钱老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美国所没有的。(大意为此)放眼世界,这是每一个执政党都会做的事,即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例如美国政府就不可能允许敌对势力天天在其眼皮子底下传播破坏思想,一样的道理,我党是执政党,就必然要宣传我党的主张与思想,培养我党的接班人,反对敌对势力与各种破坏思想,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而共青团员是党的助手与后备军,于情于理,于公于私,党都会重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