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吃人的利息,嗜血的资本


北京冻疮哪个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112/8582594.html

作者:张是之;转自:张是之

文丨张是之1.被妖魔化的利息今天我们把钱存进银行、余额宝或者理财通,都会有些利息。我们购买理财产品,间接把钱借给别人,很多也是在赚取利息。我们也许对高利贷还有不少负面看法,但利息本身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完全是不需要再讨论是否正当、是否正义,以及该不该收的问题了。总之,利息的合法性,在今天已经完全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了。但要知道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人们长期对利息抱有敌意,认为利息就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所以需要打击收取利息的人。而这个打击不是一般的,我们今天所认为的打击高利贷,而是任何收取利息的行为都是罪恶的。我们甚至可以从《圣经》中找到「理论依据」,《旧约》「诗篇」14中写到主啊,谁可以徘徊于你的处所?是那些从未将自己的钱财去放高利贷的人。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一个人放过高利贷,那他就进不了天堂,只能下地狱。但丁也在《神曲》中,把放高利贷的人打入了九层地狱中的第七层:在滚烫的沙子里受煎熬。我们今天对高利贷的定义是,远高于银行正常的利息水平,大部分国家还对此做了具体的数字规定。但在欧洲中世纪所说的高利贷,指的是任何超出本金的部分,几乎涵盖了所有可以收取利息的业务。而在欧洲,从《圣经》到教规再到世俗的法律,对于利息的错误认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后来经过了很多个世纪,经历了几代的教会法学家、神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努力,我们今天对利息的认识才算基本正常。但对高利贷,以及类似于高利贷的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认识,依然处于轻则举报封杀,重则刑罚伺候的阶段。古老的历史上,有无数因为利息问题被判有罪的人,当今的案例也有不少,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些历史?回头来看,我们人类从蒙昧走向理性,付出了太多惨痛的代价。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些代价是必须的,是必要的。但很显然,这样的说法太过草率也不负责任,主要还是因为说这话的人并不认为自己会成为那个代价。2.被批判的资本主义道路同样是因为认知的缺失和错误,在我们改革开放前期,有着大量关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讨论,「关广梅现象」就是其中一例。关广梅当年创造了改革的很多个第一:年,第一个承包商店;年第一个租赁商店;年组建中国第一个租赁商业集团。她是媒体眼中的商业租赁第一人。关广梅年参加工作,后来干过营业员、门市部主任,一直做到了业务副经理、经理。总之是个女强人。年改革开放以来,她先后租赁了8家副食商店,组建成为东明商业集团,并创造出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经营形式,人们称之为新租赁制。关广梅对租赁的商店进行了体制改革,如对各店的经理实行「委托经营责任制」,收入取决于经营业绩;对职工实行「百元销售工资率」的分配办法等等,也就是有了提成。今天我们回头来看,这几招打破了当时的「大锅饭」,于是也就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商场经济效益迅速提高,短短两年间创收一百多万,职工收入也是翻着番的涨。这个时候有人跳出来指责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走的不是社会主义道路。关广梅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变成了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罪状」。比如她的收入高于职工,说她是「没有资本的资本家,搞剥削」;她实行经理委托负责制,说她是「坐收渔利的二把头」;她组建租赁集团,说她「学资本主义搞垄断」等等。到了年,对关广梅的批判愈演愈烈,公开说她是本溪搞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在市老干部局召开的会议上,有人向市委领导质问道:「关广梅是优秀共产党员,为什么还去搞租赁?为什么去挣钱?」3月份,在评选省劳模和党的十三大代表时,一些人对来考核的省有关部门的同志说:「关广梅带头搞自由化,搞的还那么厉害,有什么资格当劳模、当党代会代表?」4月中旬,摆放在市内展窗里的她的大照片被人打上了X。直到6月12日,《经济日报》以《租赁企业究竟姓「社」还是姓「资」》为题,开展了四十多天的大讨论。看似是对「关广梅现象」的大讨论,实际上是对当时的改革,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我们今天再看关广梅的那些具体的改革措施,用句流行语来概括,这都不是事儿。委托管理、销售提成、精简人员,这在今天是公司管理的基本标配,你能想象就在三十多年前,这被认为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吗?历史应该记住她的名字3.同样被妖魔化的资本今天我们对利息的认识基本正常了,对那些曾经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用钱来腐蚀我们的东西,也逐渐认可了。但很不幸,我们从根子上还是在痛恨着「资本」和「资本主义」。虽然他们未必确切知道,他们到底在骂的是什么,但他们不管,他们就是痛恨。你耐心告诉他,你用的手机电脑、通信网络、软件硬件,几乎可以说,统统都是资本推动的产物,我们都是资本的既得利益者。但他永远都会搬出祖训来训斥你,资本是会吃人的。Marx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必须吸收活的劳动,方才活得起来,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大。他们不会思考资本是怎么积累的,他们真的认为资本就是资本家凭空变出来的剥削工具。他们也不会思考资本又是怎么去推动技术进步的,他们只盯着资本会垄断市场,然后抬高价格敲诈消费者和劳动人民。即便他们在资本的帮助下,不仅实现了生活的丰富,也实现了自己收入的增加,但他们依然认为资本是坏的。蚂蚁集团上市遇阻,国家给定了调子;蛋壳公寓爆雷,年轻人被赶出房屋,成为了弱势群体;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又要杀入卖菜的领域,跟大爷大妈们争夺资源。这TM统统都是资本的错,教科书就是这么教的,国家都出手了,你还要为资本家说话,这不是为资本服务是什么?这不就是明摆着洗白吗?是啊,骂资本既是政治正确,也是道德道义的制高点,貌似毫无反驳之力。但问题在于,生而为人,我们总还是要讲点道理、讲点武德、讲点逻辑的吧?基本的生活逻辑告诉我们,小到摆个地摊开个网店,大到雷军拿出1亿美元投资小米,这都需要资本,都是需要积累的。市场的逻辑则告诉我们,人们为了追逐更好的生活而追逐利润,为了追逐利润而积累资本,为了积累资本而克制消费增加储蓄,为了增加储蓄而努力赚钱,为了能够赚到钱而必须为别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得到别人更多的认可。这些逻辑环环相扣,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既不是构建的模型,也不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而你却只告诉我一句祖训,资本是会吃人的。年轻人就这么不讲武德吗?4.结语我们纠正对利息的错误认识,用了成百上千年,今天利息已经不再是问题。我们纠正对道路之争的错误认识,用了三十多年,今天承包也已经不再是问题。希望我们纠正对资本、对垄断、对知识产权的错误认识,不要再等这么久。

为防失联,请加,谢谢!

关于经济学教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袁腾飞爆料历史,专讲教科书不敢讲的新段子

袁腾飞:

中国通俗讲史界领军人物,百万级畅销书作家,他擅长以独特清晰的视角,通俗幽默的方式解读历史,是一位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古书、了然无趣的年代、相隔久远的事件,生动麻辣地讲述出来,还原历史本真趣味的文化人。

袁腾飞独特的"史话体"讲史风格,引起了千万粉丝对历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77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