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敬虔,高贵,美好


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779907.html
浅谈基督教古典教育历史课史料选择的原则

暮云

引言

历史是基督教古典教育的核心科目,但现阶段并无成型教材可供选用,特别是在中国史方面。是否可以直接选择《上下五千年》和吕思勉《中国通史》或钱穆《国史大纲》作为K-12的中国史教材?或以“古典精神”直接要学生阅读二十四史?还是借助他山之石,以讲谈社十二卷本中国史为主?

我想着重指出的是:在选择材料之前,一定要先明确选择原则。设若关于明朝,只有六个课时,身为历史老师的你,会选择讲解哪些事件或人物呢?以怎样的史观讲解呢?

二十四史,尤其前四史以降,的确是不折不扣的“帝王将相”史观。然而己丑之变后的历史教材,则成了红色史观:起义即正义,贵族皆祸害。

其间的民国时期,也有不少史书出现,其史观相对而言较为多样化,在横轴中西、纵轴古今的平面上,分布于不同象限。

在了解上述大背景的情况下,我想谈一谈,我的史料特别是中国史史料选择原则。

立场声明

作为改革宗长老会的牧师,我曾在我讲授的基督教古典教育课程中明确声明了我的三观:

1:长老会的传统

2:英美保守主义

3:西方古典路径

这是我在谈论历史时的基本出发点。

然后我要借用Logos学校的历史课教学大纲来说明我的史观原则大致是什么:

各年级通用的历史学习目标

1、学生要理解基督教(预定)历史观。

2、学生要能够识别从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视角出发所写的历史。

3、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历史。他们会学习如何批判性地评价阅读材料,识别原始和二手文献。

4、学生要知道远古历史的价值和西方文明的历史。

5、学生要知道从圣经时期到当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一般时间线索,尤其是西方文明。

基于圣经的历史观

1.在宇宙被造之处,历史有特殊的开始,而在基督再来会有特别的终点。

2.对于公义,上帝有客观的标准。上帝的话语教导我们,真理是客观的标准。因此神的标准应该用于裁判人类或国家的行为。

3.上帝,人类和宇宙的创造者,统治着历史。

4.上帝的话语不仅教导人,而且在人的内心和人的一生中,会在知识或者公义方面提升或促进一个人。

5.顺服上帝的话语会带来祝福,而悖逆带来咒诅。对于个人和国家,这都是真实的,这会影响到其子孙。

6.上帝的话语是历史性的,上帝的子民应该学习历史,以在圣经的光照下,更好理解和评价文化。

7.在评价历史学家的著作和结论时,必须要考虑历史学家的世界观。

8.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因此任何人都要视之为有尊严的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或条件。

9.上帝对不同时空的人和国家的祝福并不均等

10.基督徒使用知识的方式要对上帝负责。

11.做光做盐,属神的基督徒对政治和文化有极大影响。

12.上帝建立了三个机构:教会、公民政府和家庭。

13.上帝给予公民政府以权威进行正义战争。

对照来看,中国的历史书绝大多数有重大问题,尤其严重的是如下三方面:

?天生左倾的无神论思想

?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思想

?中国本位的自大狂思想

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以上三种思想的毒害,在历史教学中规避之。

具体办法是建立坚实的神学基础,然后多读教会史、世界通史(保守主义视角)以及重新解读过的中国史。作为补充,也可以读一读雷海宗、张荫麟、蒋廷黻甚至袁腾飞等受毒害较浅的史学家。但没必要读翦伯赞范文澜等。

而多数中国家庭教会,也有严重的史观问题,具体表现为对文化使命和政府角色等问题的理解,与大公教会传统有重大偏差。比如上边引用的“基于圣经的历史观”中的2、9、11、12、13等项,就未必是所有教会都能认同的。

并且目前我们也严重缺乏适合基督教古典教育的历史教材。这意味着在教会学校里,历史教师面对的挑战可能是最大的,甚至大过对圣经、语文老师的要求。

三原则

接下来,我愿试着正面提出选取中国史料的三原则:

一:教会入华史

这部分史料相对匮乏,特别是景教入华之前。但仍颇有可为之处。

应当梳理出挪亚洪水之后,人类如何迁徙至华北的大致路径(结合最新的基因研究成果,以及西方学者的相关论述)。即梳理“中华文明西来说”。

新约时代之前,黄河文明与犹太人可能的交往。可从青铜器、文字等“硬”史料入手。

新约之后,多马被认为是向印度宣教的使徒,但同时据说他也是印度支那的主教。需要寻找相关的史料。

三国时东吴曾出土铁十字架。

第一个重点:景教入华。这方面史料开始多了起来。可以兼论一点在华犹太人。

景教(也里可温)在辽、金、元的传播发展。马可波罗,祭司王约翰,旭烈兀,爱薛。

第二个重点:利玛窦与徐光启。兼及徐的学生孙元化等,以及天主教对华的贡献和影响。

第三个重点:马礼逊开始的新教入华史。此后史料更加丰富,不再详述,这也是我们历史课本的重点所在。

讲近代教会史,应重点对比近代思潮,义和团五四为代表的民族主义,非基运动,从左翼到贡铲等。

教会史最后的落脚点应当是:家庭教会史。

二:反巴别塔史

巴别塔式的汉本位极权专制是中国所遭受的最主要咒诅之一。所以应仔细寻找历史上有意无意反思、反抗秦政的典型事件和人物。

这并不排斥部分农民起义的正当性,但不应该左倾到认为起义皆正义。马丁路德再反对天主教,也不会认为闵采尔的狂暴行动是正义的。

更具体来说,要寻找在暴君和暴民之间,那些有意无意的共和制与贵族制的事例。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就特意以“封建制”为核心,其史料选择颇可借鉴。

中国信史以前年的“共和元年”为始,大有深意,值得纪念。

被二十八画生嘲笑为蠢猪的宋襄公,其“不擒二毛”其实是春秋贵族精神的反映。被讽刺为玩物丧志的卫懿公,更可能是被不负责任的贵族抹黑的典型。

楚汉相争不能简单从成王败寇角度高举刘汉,而应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99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