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年终总结时,今年公司的考核你通过了么?不要以为年终考核多么折磨人,从清代起朝廷就已经形成年终考核制度了。
清朝的皇帝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官员,建立了一项特殊的制度:密考。
这项制度源于康熙皇帝的密折制度,正式形成于乾隆时期,直到清朝灭亡。由于密考的清单是每年年终奏报,所以也被称之为“年终密考”。
(康熙:年终考核是朕先设立哒。)
康熙皇帝的密折制度,说起来很无奈,康熙皇帝称自己为最高级的笼中鸟,意思是他对天下大势根本就没有可能知道,大臣们干的那点事他知道,永远的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康熙皇帝有心治国,但不知道国内的情形如何,怎么治?
思来想去,他开创了密折制度,就是他自己培养了一批探子,帮着他去斟茶国内情形,私下考核官员,无论大小级别都有权考察,皇帝的人嘛,探子们递上的折子被封住,除了皇帝谁也不能看。
探子最初的级别都不高,即由官小的考核官大的,康熙帝对密折没有具体要求,全凭探子和康熙帝的亲密关系,康熙帝对密折非常重视,随时都会下命令考察,也随时都会要求探子汇报情况,所以算不上是年终密考的正式制度。
等到了雍正时期,情况就不同了。康熙年间的法律还“行”,因此滋生了一大批腐败,加上康熙年间对外战争频频,国库空虚,雍正治理贪污的任务刻不容缓。他的密折也发生了改动,他老爸的密折内容主要是官民动态,而他的则上至军国大事,下至民间琐事都列入其中,事无巨细,如此敬业的职业皇帝,也难怪有说他最后是被累死的。他的探子也不再是局限自己秘密培养的心腹,而是允许官员之间互相秘密考察,由最开始的级别低的官员向级别高的秘密考察,到倒过来,高的向低的秘密审考。
(雍正:朕这一辈子,那真是忙忙哒。)
等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刚登基的时候,和许多新帝王一样,面对很多前任皇帝的重臣,这些重臣虽称不上对自身统治造成威胁,但确实是统治的障碍。乾隆想怎么才能把这帮老东西弄出朝廷呢?
有了,他爷爷和他爸不是留下了的密折么?于是他广泛地利用密折,悄悄地将雍正时期留下来的老臣换成了自己的人,手段比起雍正的狠戾,二话不说直接杀。乾隆三年六月初三,乾隆帝首次明确密考应该成为一项制度。
历史也有意思,康熙在位时面对满汉融合,律法相对温和,但滋生出一批腐败;
雍正帝为打击腐败,实行严法,虽然有效的打击贪官,但是太严了让人喘不过气,连他儿子弘历都看不下去;
乾隆帝登基后,放宽了律法,结果“造就”了清朝最兴盛的腐败之风。
他的儿子嘉庆皇帝接过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嘉庆帝将密折制度作为打击贪污腐败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明确了年终奏报密考考语清单的具体要求,此后一直到清朝灭亡,密考制度都没有间断过。
有些书中将皇帝的探子说成是窥视百姓官员平日的言论,闹得人心惶惶。在王朝走向终结的时候,确实矫枉过正,探子用于控制言论,但在探子队伍刚成立的时候,其实是为了能更好的为民请命。
赞赏
长按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t/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