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清华爸+南大妈的原创亲子分享平台
点击上方“水木百合课堂”,即可订阅
文
果妈
最近半个月,每晚的睡前故事,果宝不满足于听其他自己能看懂的绘本故事,只“专一”地盼着我讲手绘版《中国历史地图》。再晚也要听完一整页才肯睡。
我讲历史书是好听的。因为从不把它当书念,而是当作一个题词器,发散到广阔的历史时空中,侃背景、聊人物、讲典故。这样,一页的文字在孩子眼中,不是枯燥无趣的故纸堆,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从书中走出来。
有朋友说:“当年读书时我历史就烂啊,根本记不住那些年份事件,怎么还能教孩子呢?”你看,他们把历史和“死记硬背”画上了等号,怎么可能喜欢上历史,又学得好历史呢?
1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历史?
人类之所以能够构筑文明,就是因为人类立足于历史经验,并重视经验所产生的意义。我们研究历史,避免走祖先的弯路,同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具备充足审时度势的空间。历史是先人对后来者的经验馈赠,同时它又反映了人类文明数千年来的发展方向和轨迹,我们知道了文化的根源,了解了文明的传播,也能预估人类未来文化的样子。
历史也同样是在回答哲学中的三大基本问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一定知道你是谁,那么你是怎么知道自己是谁的呢?凭着记忆!从有记忆开始,每一分一秒的清晰或者不清晰,甚至已经变成不可调用却依然在影响着你行为的记忆,构成了你的自我认知。而历史,就是我们的记忆。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也因此充满人文主义的关怀,读史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因为我们很难回到过去,不可能站在十字军东征的战场,不可能在雅典学院披着袍子讨论哲学,不可能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不可能火烧赤壁舌战群儒,也不可能百万雄师过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但我们可以在读史的同时想象那些或激昂、或悲壮、或哲思、或晦黯的往昔,而这些,都是我们的孩子应该拥有的美妙的精神食粮。
对于历史不错的孩子,知乎上总结,通常有这样几个性格特征:
1.对于“善恶”的评判不再那么武断。
2.对于不了解的领域不敢妄言。
3.更擅长换位思考。
4.言谈写作更加严谨。
5.对人和事的预判更加准确。
2
怎样让孩子学习历史?
个人觉得主要是培养兴趣。其次就是要掌握方法。
先说培养兴趣。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把书当故事看。所以,史记各传奇人物的列传通俗版看起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我小时候,很难接触到史书,也就是看看历史小说和影视剧打的底子。虽说影视剧演绎成分较多,但对引起兴趣和探索欲也是有帮助的。比如我们无法强迫一个5、6岁的孩子不看《三国演义》连环画,非要去啃《三国志》。
等孩子对历史有了初步的兴趣之后,就可以逐步引导他们去阅读史书的通俗版、缩略版(后面会列举),再然后,是看真正的完整版原著。之前有失实的了解没关系,很多辨伪的过程都会在他们后来读正史的过程中慢慢挖掘出来。
边学诗词边了解历史。文史本一家。前几天,相信大家都被“部编版新教材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篇,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的新闻刷过屏吧?同样,初中新教材的古诗文选篇也是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也就是说,无论你的孩子爱或不爱,将来都要学会这些古诗文,何不把它们和历史结合起来相得益彰的学呢?举个例子,我们初中时必背的篇目《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前出师表》、《触龙说赵太后》等等,你是否发现名字非常熟悉可一时竟然不起来它们到底讲的什么?如果你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理解和记忆就再容易不过了。
很多孩子不喜欢背诗,其实每首诗都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诞生的。同样,如果孩子们懂得这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每首诗词都会变得很有生命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西汉时期千万将士抗击匈奴的历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佛教兴盛,都城建康寺院林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南北朝时期陈后主亡国的靡靡之音。)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再就是可以访古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很多家庭都很重视亲子游。自然风光固然是好,更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去游览历史古城,人文古迹,探访历史博物馆。访古旅游是增加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让孩子觉得历史不是刻板的文字和时间点,而是好玩好看的东西。
说完培养兴趣,再说学习方法。
很多人说历史靠背,记忆力不好就学不会。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如果认真观察,其实你会发现热爱人文学科的人学习跟本不需要背,看几遍书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记忆是必须的,但绝不是背。
历史的学习是立体的、成系统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线性的,所以很多知识点都能够推导出来,乐趣很多。
分享一个很妙的方法。就是历史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可以放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纬度上来联系,如果是应试,可以再加上“民族、信仰、外交”三个维度。
画一个坐标图,将历史时间的纵轴和这六个纬度的横轴联系起来做成表,我们会发现教科书上的很多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举个例子,文成公主嫁吐蕃王,与唐贞观年间的政治背景和外交环境有关,同时又与民族事物和文化问题有关,再延伸一下又与初唐经济复苏有关……
再看中国每一个朝代,几乎都经历了战乱初定百废待举(以西汉为例。西汉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后,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励精图治一度繁荣(文景之治后的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安逸滋生文恬武嬉(汉末外戚专权)、内忧外患终于亡国(王莽篡汉)的过程。相应的,其他的维度上也大同小异的出现相关类似时期,这都是可以推导出来的。建立这种联系以后,历史就变得立体丰满了。
如果能够这样综合地思考历史问题,比死记硬背要灵活的多,也可以让学习历史事半功倍了。
3
培养孩子历史兴趣,有哪些推荐书目和剧目?
整理了一下,加上我看过的,作一个推荐:
3-8岁:《中国历史地图》(手绘版)、《我们的历史》、《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蔡志忠国学启蒙系列:史记》、《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
7-10岁:《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故事》、《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希利尔讲给孩子的世界史》,长篇评书:袁阔成《三国演义》,袁腾飞《这个历史挺靠谱》系列音频,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0岁+,可以看的书就很杂啦。根据兴趣和程度,直接上繁竖版二十四史都行,更别提琳琅满目的历史小说了。
至于历史电视剧,作为兴趣引导(别当正史看),拍得比较好的有:《大明王朝》《大秦帝国》系列、《贞观之治》、《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天下粮仓》、《走向共和》。推荐给7岁以上的小学生们。
顺便多说一句,家长们尤其是学理工科的家长,也和孩子一起学历史吧,它真的很很很有趣,也希望你将来没有被孩子问得抓耳挠腮、一问三不知的时刻啦~!
-END-
本文原创,版权归水木百合课堂所有。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请回复"授权"了解细则。
相关阅读直接点击题目可跳转
?和孩子一起玩数独游戏吧!
?自从会了这个玩具,孩子竟把兴趣玩成了数学神器!
?我为群众读烂书之:七套传统文化启蒙读物评测
水木百合课堂
0-7岁儿童教育
主创团队
果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高校教职
果爸:清华大学化工系本硕博,某特聘教授
果宝:5岁中班元气少女,一枚“十万个为什么”
左手科学,右手文学
长按治疗白癜风著名的医院白癜风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t/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