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我的2016书单


年读书不足40本,比去年下滑严重,一是读书时间少了,二是读了些“大部头”,比较耗时。大概总结一下。

1.《圣女的救济》东野圭吾★★★☆☆

在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中,除了《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几部顶尖作品外,这本算是还可以的。想挽回丈夫的心却不成功,妻子绝望之下把丈夫毒死,制造了一个几乎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最后被搞物理的汤川老师发现破绽,才破了案。可读性比较强,悬念自始至终都在。小说充满了浓浓的悲观气氛,充分反映了日本人的悲剧性格。

2.《超新星纪元》刘慈欣★★★★☆

先被短篇版的《超新星纪元》震撼到,于是赶紧找来它的长篇版一读,果然也不错。这个世界如果只剩下孩子,会怎么样?按照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和行为逻辑,世界肯定会乱翻天了吧,小说里的这个世界确实乱得一塌糊涂,甚至发生了大面积的死亡,即便如此,也依旧能带给我们希望。

大刘的科幻私货比较多,尤其是对极端条件下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形态的描写,他时常嘲弄虚伪的民主,时常设定能拯救人类的强有力的集权,也时常陷入科学技术能否最终改变人类命运的矛盾中。科幻和玄幻的根本区别,就是前者描绘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把一个看似平常的世界放在不同的时空中去拷问,观察它的性状和反应,反过来再加深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这才是科幻更大的意义。

3.《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

易中天★★★☆☆

易中天的书和他的讲座风格相似,擅长用仅属当代的词汇语言解构历史。初见惊艳,看多了腻歪。本书选了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其中政治和人性的纠缠,政治扭曲人性,人性也反过来影响政治走势。在人性的角度上评说传统政治,相当有趣,但是变量太多,难免挂一漏万。有关鸦片战争的一节,大清一败再败却不自知,易老师着重强调了官员欺骗的原因,但后来读了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后才有更通透的感觉,官员的欺上瞒下、皇帝的愚昧自负、武器的陈旧不堪,当然是因为政治和军事落后,但更是文化全面落后的表现。

4.《钟表馆幽灵》绫辻行人★★★☆☆

绫辻行人的“馆系列”中最好的一部,以钟表馆特殊的建筑结构作为悬疑核心。推理嘛,就是要紧凑,这本做得还不错,但我个人对用建筑结构做“诡计”的推理不太感冒,可能跟我空间想象力很低有关。

5.《湮没的辉煌》夏坚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人喜欢一边抑余秋雨,一边扬夏坚勇。他们都擅长文化散文,余秋雨90年代初以《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风靡,夏坚勇则在年出版了这本散文集《湮没的辉煌》,一时瑜亮。与余相比,夏的散文着眼处更小,视角却更高,有更强的历史穿透力。一篇篇读来,顿起千古兴亡多少事之感。如果论对文化与政治、文化与变革、文化与时代之间关系的探讨,夏确实更胜一筹。

6.《三体3:死神永生》刘慈欣★★★★★

三部《三体》,我是年读的1,年读的2,年读的3。为啥每两部间要隔开这么长时间,文艺点说,是不经过中间的反复琢磨品味,就不能很好的领会大刘埋设在书中的若干深意;而真正原因是每本都太过震撼,不休息休息大脑会烧掉的。

第一部讲述了对人类社会失望的一些精英引领三体人报复全人类的故事,读完惶恐害怕;第二部大刘把丛林法则放进了浩渺的宇宙中,让人类世界和三体世界正面互刚,尤其关于“破壁”和“威慑”的设定绝对是天才之举,读完极为震撼;第三部揭示了人类和宇宙的终极命运,这部最有看点的是在极端社会环境下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读完除了膜拜已经无法用其它词语表达心情。

科幻讲述的不是虚无缥缈的世界,而是沉重的现实。正是第二部里罗辑充满力量的威慑,加深了我对建国初期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持发展核武器的理解。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对于第三部中程心的“圣母婊”的表现,是否也对我们处理世界性的伊斯兰问题有所借鉴和警惕?

7.《大败局Ⅰ》吴晓波★★★★☆

以前视读经济类书籍为畏途,但读吴晓波的不会。在他笔下,经济政策和商业决策,与政治、历史、文化和民风息息相关,尤其在处于巨大变革中的当代中国,更是加深了市场蛮荒时代的荒诞性,读来既妙趣横生,又有所启发。当一个个的创业传奇沦落为书中的笑谈,也就成为了人们常说的大潮退去后显露出来的“裸泳者”了。

8.《绍兴十二年》夏坚勇★★★★☆

很有情怀的历史散文。许多评论说书里有史实方面的硬伤,不过以我的历史水平是看不出来的。直观感受呢,一是比余秋雨的好看,二是这类历史散文不免都夹杂作者的私货,这本的我倒不反感。

9.《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安介生★★☆☆☆

当地图看的。一半图一半文字,看起来不累,但看完收获不大。

10.《老虎的妻子》

蒂亚·奥布莱特★★★★☆

作者是从前南斯拉夫移民美国的小姑娘,用发生在故乡的“老虎的妻子”和“不死人传说”等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找寻属于本民族的精神象征。小说读起来有点累,因为里面那股悲怆的宿命感太强烈了,搅动五脏六腑。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跟年龄完全不相称,有点像写《无声告白》的华裔女作家伍绮诗,把情节的枝枝蔓蔓全部收拢在不急不缓的叙述中,时时用奇诡的想象力给读者一击,不简单。

11.《大江东去(第一部)》阿耐★★★★★

反映从文革结束到21世纪初中国农村、工厂、城市巨大变革的史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因为时间跨度大,千头万绪,开篇部分有点像流水账,但随着情节推进,小说越来越吸引人,轻易地让读者陷入激情澎湃的改革巨大洪流中。在第一部,农村部分比城市部分精彩的多,也跟改革率先从农村打响有关。这本书我向好几个人推荐过,可以作为当代中国经济史的故事版来读,再次推荐。

12.《农民何谓》司徒朔★★★★☆

很有趣的一本书,用跟父辈聊天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农民对政策的感触。我们党的一大工作法宝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现在针对农民群众的调查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13.《红手指》东野圭吾★★☆☆☆

跟东野圭吾的《信》比较类似,是以亲情为卖点的小说,讲了一个儿子不孝的灰色故事。比《信》好的是,它至少有推理的成分。可读性一般,但凡蛋闲得不疼就别读了。

14.《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志同道合者说这本书就是把一个PPT扩展为一本书的水平,足可见其水份。厚厚一本书,翻来覆去地讲模糊化的大数据可以导出你想要的精确的结果,但是对what、why、how几个关键因素又没有深入展开,作者是打算以身作则地让读者从模糊化的大量文字里自行导出想要的结果吗?

15.《大江东去(第二部)》阿耐★★★☆☆

随着农村的改革步伐渐缓,第二部也没有第一部那么精彩了,更多的着力点放在了国企高层的勾心斗角上。作者阿耐是一个经济专栏作家,她对大型国企管理层的刻画非常写实,因此也会让人感叹:中国的现实引力太沉重了,任何理想都会砰然落地。《大江东去》和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结合起来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改革开放这段并不久远却激情澎湃的历史。据说3还不如2,在犹豫第3部要不要读了。

16-17.《晚清最后十八年: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第1部、第2部)

黄治军★★★★☆

我对于号称“比小说还好看”(本书的广告语)的历史类书籍一向有些反感,包括装帧炫目并把书名取为“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那些事儿(仅指模仿当年明月的)”、“袁腾飞讲××”的那些,一开始就没打算正经写,靠抄袭写书,靠噱头卖书。那这套书为啥让我一口气从第1部读到第2部直到没找到第3部才讪讪而止呢?因为啊,确实“比小说还好看”!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有理有据有考证有分析,细节描述不厌其烦,所以把这段历史勾勒得异常清晰。尤其关于甲午海战的几节,把力量对比、战场形势、战斗细节、失败原因都条条缕缕地交代的清清楚楚。减掉一颗星,还是那个理由,这本书“太好看了”,有点点削弱历史感——唉,人呐,就是矫情!

18.《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约翰·赫斯特★★☆☆☆

以后不能再抱着侥幸心理读书了,想花三四天就弄透几千年的历史?tooyoung,toosimple,sometimesnaive!

19.《彷徨之刃》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的小说主题非常丰富,爱情、亲情、友情、校园、治愈、伦理、变态无所不包。这本大概算是“复仇”和“救赎”一类,谜底在小说里早早地揭晓,主要看点是复仇者与目标如何一步步接近,并做最后的心灵的救赎。可读性一般,想有读《白夜行》的惊艳之感太难了。

20.《正红旗下》老舍★★★★★

老舍先生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去世之前没能把这部旷世之作完成,真是作者和读者的极大遗憾!老舍先生是满族正红旗人,在这本书里以自传体小说的形式,描写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生活百态。读它的夜里,打开风扇,泡杯浓茶,一会拍腿赞叹,一会怅然若失,有味道极了!

21.《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

老马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再枯燥的情节也能读下去,读时如口含千斤重的橄榄,读后这橄榄便落入心窝。爱情是人类最复杂微妙的情感,老马出手就把它写成史诗,各种忠贞和放荡,都在这部爱情史诗里轮番上演。当读完发现又相信爱情了也不要高兴太早,老马想告诉你的是,相信也没鸟用。

22.《上帝的拳头》

弗雷德里克·福赛斯★★★★☆

福赛斯的小说没有一本不过瘾的,这本也一样,国际政治间谍系列的顶峰之作。如果说这类书的缺点呢,那就是把欧美世界描绘成了世界上仅有的正义力量。

23-24.《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上、下)

约瑟夫·古尔登★★★☆☆

从美国的视角叙述的朝鲜战争。作者的史观算是比较正的,对美国的决策尤其是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之前那段时期多抱批判态度,但本质毕竟是“白左”,在他眼里,和平可贵,人命也可贵,只是没包含中国人的罢了。

25.《杨门忠烈传》高阳★★☆☆☆

真是千古奇书!你见过主角在全书仅剩10%时才出现的小说吗?高阳就敢这么做。其实故事挺好的,也连贯也流畅,唯一不连贯不流畅的地方是我得时时翻看封皮确定我到底有没有读错书。

26.《长征》王树增★★★★★

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八十年来,有关长征的故事和长征精神早已融进民族记忆。高中时排唱《过雪山草地》,歌曲开头的低沉婉转,高潮的澎湃激昂,无不让尚在青春期的我深为触动——尽管当时不知道词作者就是在长征中任少共国际师政委的萧华(长征时他才18岁)。

这么一群装备奇差、文化层次不高的青年农民,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不怕牺牲去探寻真理、救亡图存,他们又是靠什么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的?这个问题太大,有无数的著述在回答,但归根结底,崇高理想源于党的号召,能够胜利是因为有党的领导。党有理想,有组织,有纪律,党在不断总结学习、打怪升级,党在不断发动群众、播撒火种,有这样的坚强领导,当然能够创造奇迹。与其说长征是国民党军剿匪,不如说是一支正规军沿路收拾各色土匪军阀。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书中常有红军某部光着脚强行军多少公里直到脚底板裂开大口子的记录,以前哪有感触,后来当自己吃饱喝足带上士力架宝矿力全程开着手机导航在从化那被无数驴友和当地村民踩出并做了无数记号的所谓山路上徒步8公里累得嗷嗷叫并且还走错若干回时,更难以想象长征中的先辈们是怎样做到的。即使长征前期有几次惨痛失利,大大小小的战斗,每到关键时刻,红军战士只要发起冲锋,几乎没有不横扫战场的。都是血肉之躯,为什么只有他们能做到?看此书,每每至热泪盈眶。壮哉我工农红军,仁义威武之师,焉能不胜!

27.《解放战争(上):年8月-年9月》28.《解放战争(下):年10月-年5月》

王树增★★★★★

四年解放战争是人类战争史的传奇,战争规模宏大,写它的书也跟着规模宏大——厚厚两本书,看了整整一个月。老王的书可读性很强,读一章想读第二章,读一本想读第二本,今年有三个月的时间都有老王陪伴。

历史类书籍,总能揭示一些规律。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占领延安后,毛泽东还留在陕北,他说:哪里最安全?人民拥护我们的地方最安全。毛泽东和任弼时带着二百来人的机关队伍在胡宗南眼皮子底下捉迷藏,胡硬是找寻不到。胡宗南是怎样找的呢?千军万马一起出动,行则齐行止则齐止,每次只能望着毛食宿过的痕迹而兴叹。小队伍不敢出动,因为被共军的伏击打怕了;出门两眼一抹黑,因为从老百姓那里搞不到一点情报,这仗还怎么打?这四年,国军几乎就像在国外打仗,除了固守待援别无他法,因为城外就是人民的海洋——民心已丧失至此,结果可想而知。

29.《朝鲜战争》王树增★★★★★

朝鲜战争是立国之战,自此,中国人民才真正站了起来,百年耻辱才得以真正洗刷。建国第二年就敢和美国打,靠轻武器步兵把老美从鸭绿江赶到三八线,没有非凡的胆略和气吞山河的英雄主义气概如何能做到?这是一场“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的战争。短短二十几年,中国军队从任人屠灵到不畏强暴,中间经历了什么?作者王树增说:“对于《朝鲜战争》的写作而言,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他说的对极了,关键因素就是民族精神。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关于祖国、民族、理想、精神、信念和意志的答案,可以带我们重温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大家都应该好好读读。

30.《年:一个帝国的背影》

王树增★★★★☆

这本书出版挺早的了,今年连续读王树增,才注意到这本。果然好书。近代史最热闹的部分当数庚子国变和义和团,国未绝境,民已赤贫,曙光初现继而乌云满天,人心浮动,民智未开。二十世纪的这头一年,留给国人的是关于八国联军和义和团的记忆,是屈辱、抗争,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本书和《晚清最后十八年》的内容有一些重叠交叉,各有所长,本书亮点在于史论,透彻,大气!

31.《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韩毓海★★★☆☆

马克思过时了吗?读本书之前就存有此疑问,尤其看过一点经济学书籍后;读完本书疑问既没消除也没加深,因为我读不懂。作者用自己所理解的马克思的观点解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货币、债务、道德、信用,得出要解决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必须要回归马克思的结论。我对这个结论也只能不置可否,唯一能做的就是按作者的推荐,读一读马克思的三部作品:《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32.《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

易中天★★☆☆☆

易老师年纪大了。为啥人们说老不读三国呢,就是怕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洞悉了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会更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易老师又是三国研究专家,又是年纪大了的人,那可不满胸的马甲线似的沟壑,所以渐渐的呢,就从中华历史中看出来了一些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然后就写了这本书告诉大家。

33.《科学外史》江晓原★★★★☆

有趣的科普读物,是江晓原发表过的科普专栏选集。文章包罗万象,天文、历法、医药、数学、科技史等均有涉及,晓原先生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有时间就翻几篇看看,挺好的,长知识。

34.《故国人民有所思: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陈徒手★★★☆☆

神往已久的一本书,书名和作者名都很有趣,前者是毛主席一句诗,后者则让人联想到汪曾祺小说里那个倒霉的接生男陈小手。作者选取了建国后北京几个顶尖高校的十几个顶尖教授,记录他们在几次思想改造中的生存处境,意欲为这些特殊人物在特殊时期受到的“身心摧残”献上同情。同情也好,批判也罢,也要做做历史分析哇,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是个啥样呢,抗美援朝嘛,国际上被西方国家封锁是肯定的了,国内要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了,要对民族资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了,要将土改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重新收归集体了,那你知识分子呢,不得配合点啥?旧时代过来的,无论人还是思想,当然要甄别、批判、改造,就怕你不添柴火只添乱啊。要把资产阶级教授改造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不痛苦是不可能的,扫帚不到,灰尘能自己跑掉?咱们这些教授啊,就喜欢哇哇叫。

35.《流浪地球:刘慈欣获奖作品》

刘慈欣★★★★★

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乡村教师》、《全频带阻塞干扰》、《赡养上帝》等经典中的经典,篇篇都是硬科幻。我想,《乡村教师》可能是有史以来对教师的意义阐述得最彻底、最宏大的作品。人类不具有记忆遗传的功能,相互交流的速率每秒只有1至10比特,却能自主发展成5B级文明(小说内的设定),依靠的就是“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在高智能的外星生物看来,地球人知识不能遗传而且交流方式如此低效,却能发展到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简直不可思议。当刘慈欣把教师的存在意义放在高亘入云的浩渺宇宙中去考察,不禁被震撼到流泪。文明的薪火相传,要历经多少劫难,尽管知识的拓荒无比艰难,来自同类的阻力无比强大,但依靠奋不顾身到和生物本能相逆的挣扎、拼搏,代代接力,终于把人类从黑暗中引领了出来。读刘慈欣,时时有这种蚍蜉撼大树的悲壮感。

36.《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茅海建★★★★★

正经、严肃的历史研究。作者花了极大的功夫考证了以往人们对鸦片战争的一些误解。分析当时之事,当然要用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也许这样,看起来荒谬的事情也就没那么荒谬了。了解一百多年前的观念和思维何其困难,因此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作者还很注意考察被后人所敬仰的人物在当时的作为,以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历史进程的偶然与必然。这不是一本有趣的书,但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

37.《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

刘震云的“说某某事不是在于A,而是在于B,其实也不是在于B或者C或者D,而是在于E”的回旋拧巴式语体,在《一句顶一万句》中的运用已臻化境。晚一年出版的《我不是潘金莲》中,这种语体也大量出现,与朴素狡黠的乡土语言一起,成为刘震云最拿手的叙事方式。他对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了解得太透彻了,用一个看似荒诞的妇女告状的故事,讲述了真切的中国人的生活常理。官,民,厨子,屠夫,警察,法官,每个人的面孔都被刘的笔刀刻上了中国人三个字。刘震云很能扯,也很会扯,把一句话扯成一个故事,再给故事扯出一番道理,这就是水平。

如果从今年读的书中推荐几本的话,那就《大江东去(第一部)》、《湮没的辉煌》、《长征》、《朝鲜战争》、《正红旗下》和《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吧。

年继续加油!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很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t/3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