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对我国公众史学发展的深入思考


公众史学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新兴学科,大约在80年代被引进中国。公众史学,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史学大众化,让国家里的每一个公民都学历史、懂历史、用历史,并且能够深刻地领悟历史的价值与意义,而我国目前的公众史学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我之所以谈到这个问题,缘起我和别人交流中一次非常不愉快的经历。犹记得大学刚入学时,我与中学时一位理科同学的家长聊天时被问到是学什么专业的,我便如实回答“学历史学专业”,本以为对方会回以“博古通今”“知识渊博”之类的赞美之辞,没想到对方冷嘲热讽地来了一句“学历史要背那么多年份,肯定不好学吧”。当时我非常不爽,感到自己学习的专业受到了鄙视,于是索性怼回一句:“是啊,就是不好学,一般人学不了。”

就我个人来说,我不怎么对历史感兴趣,报考历史专业也不是我的本意,但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再不发展大众史学,那么老百姓对于历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学历史就是背年份”的误区中,公众之所以这样看待历史学这门学科,就在于他们根本不懂得历史的价值和意义,都说“历史是活着的过去”,可在大多数外行人看来,历史就是死的。

反思我国公众史学发展中的种种阻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们的历史教育起步晚、标准低。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年就开始对全国四年级、八年级、十二年级的中小学生进行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主修学科(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和非主修学科(历史、地理、艺术、经济等)教育评价。最初历史学科划人社会学科,在-年、-年、-年进行了三次评价。随着前面几次评价取得的成效以及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课程评价的日益重视,评价也逐渐规范化、标准化,美国开始把历史课程单列出来,在年进行了第一次评价。此后,年至年先后进行了五次历史课程的评价,美国国家教育评价管理委员会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中小学生历史教育成就评价,并发布了评价标准,可见其对国民历史教育的重视。

反而观之,我国在小学阶段不设置历史课程,而是把历史知识作为百科知识融合到语文和品德与社会(即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少数发达地区小学开设的“国学课”也主要以背诵历史名篇为主,较少传授历史知识。而中学阶段的历史教育主要用于应对中考和高考这两大升学考试,况且相当一部分理工科的学生高考不考历史科目,历史就变成了以“突击背诵、应付考试”为目标的学科,这种历史教育难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更不要期盼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历史的处境也是比较尴尬的,我们的高校在校生必修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很明显我们把历史教育方在了难以博得学生兴趣的政治课中,而不像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是独立必修课,更加重要的是把历史学习的范围限定在中国近代史,不学习中国其他阶段历史和西方历史,不得不说大学里这种以过关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和中学历史教育如出一辙。

其次,历史学在我国的社会认可度低。就业难是我国大学生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历史学专业是真正冷门中的冷门。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93.6%),其次是工学(93.5%),最低的是法学(84.9%)。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95.4%),最低的是历史学类、法学类(均为86.1%)。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5%)、工程管理(95.9%)、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95.8%)。报告还指出,在本科各学科门类中,毕业生简历平均被企业下载数量最多的是管理学(5次),其后为经济学(4.2次)和工学(3.4次),最少的是历史学(2次)。这种情况是不足为奇的,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学习历史专业的个人发展就是去中小学做中学老师,或者是另谋公务员、企业的职务,很难把历史专业和做学问、做公众史学工作联系起来,甚至很多人偏颇地认为历史等于去考古、去“挖坟”,长此以往无论是毕业生、家长还是用人企业都在无形中否定了这个专业,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亟待社会和公众能够懂得历史和学习历史学、运用历史学的价值与意义。

再次,市场经济下大环境下公众史学产品鱼龙混杂、整体质量不高。我国公众史学产品的开端非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莫属,年7月9日开播以来,栏目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在科普历史知识及深入点评讲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百家讲坛》的内容质量有一定保障,该栏目的开播在我国公众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工具的发展,以快速阅读、即时资讯为特点的自媒体诞生,其中以普及历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自媒体更是如雨后春笋版涌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自媒体运营者就要想方设法地吸引读者眼球,以赚取阅读量和广告收入,那么其中就势必会缺少对传播的历史知识是否严谨和正确的把关。

例如历史题材图书作者、自媒体运营者袁腾飞因为其广为流传的“出格语录”被很多网友追捧,同时也被不少网友“围剿”,根据北京市海淀区群众事务呼叫中心网站上的一份投诉记录显示,袁腾飞因为讲课时有“严重的错误言论”,已被责令检查、警诫谈话、批评教育。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不等于“人人可以乱发声”,袁腾飞绝非个例,公众史学和专业史学研究同样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若不加强对自媒体历史普及乱象的治理,市场经济的弊端会使网络渐渐失去作为推动我国公众史学发展重要载体的意义。

最后,公众史学与青少年群体的融合难度大,难以迎合年轻人口味。在很多非历史学专业学生眼中,历史学是一门枯燥且无用的学科,而且若不以应试为目的也很少有人去主动学习历史。究其原因,历史在大众心中的刻板印象已经根深蒂固,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在这个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为主流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发展公众史学,让历史在人们心中,尤其是青少年心中活起来、生动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从国家、社会已经历史研究者各个层面深入研究如何用青年群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去讲述历史。

谈到公众史学与青年群体融合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及在年“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奖的由国内军迷漫画家申报的动画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该动画通过象征和再现的方式将历史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讲述了一群兔子(中国人象征)是怎么从种花家(中国象征)一穷二白的时候,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将其发展成为蓝星(地球象征)强国之一的故事。该动画全面展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峥嵘历史发展进程,受到了各年龄段受众的广泛好评,更是受到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官方媒体的极力好评。据报道,抗战老兵石爷爷与其孙因代沟有很大隔阂,偶然机会石爷爷看到了正在孙子电脑上播放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动画中战士们埋伏在雪地中等待冲锋命令的情节让他回想起了峥嵘岁月,就此两人找到了共通点,在其后的敞开心扉交流中,石爷爷理解到了孙子内心深处潜藏的爱国热情,他的孙子也开始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一直被认为古板守旧的爷爷。《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公众史学普及的一个范例,它不仅仅起到了普及历史的作用,更是很好地起到了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我们期待有更多这样的作品来展现历史“求真”与“致用”的可贵价值。

公众史学素养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因为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我认为着眼于发展公众史学应当也必将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参考文献:

吕程慧.美国中小学历史教育评价的实践.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1):35-37

二〇一七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光明日报,年06月14日04版

百度百科_百家讲坛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招聘淘宝推广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t/3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