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啥外用药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05113.html上面这幅书影选自杨慎的《廿一史弹词》,第一段用一曲《西江月》作为总说,其中说:“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这样的感慨若有些历史常识,是很容易启发共鸣的,尤其是到某个年龄之后,或在某个经历之后。毕竟读历史,更多的时候是读其中的人,在别人的生活里发现自己的世界!
杨慎的讲古词曲,大家最习见的是《三国演义》开篇词那首《临江仙》,经过书法家们不断的传写和电视剧用作主题曲,都令人耳熟能详。而讲古的事,还要早得多。大苏《东坡志林》中说:“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北宋时期已经有讲述历史的营生,而且也有很明确的政治倾向了(尊刘贬曹)。
我们不再举更多的例子来说明这种现象的久远与常见,而是说至少到宋代,一般大众的文化水平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要求,或者说文化消费在当时经济发展的情势下也变得普遍。不过这些花钱请来给大家讲说历史故事很少专业的史家,难免道听途说的野史轶闻更容易流传,有些则因其掺杂了相当数量的真实而干脆被听讲的大众以为就是“史所当然”,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普通民众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三国志》。
现在公众的文化水平自然是提高很多,评书小说之类听者仍然不少,却少了直接把评书小说当真的,同时在《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的推动之下讲史也一时之间蔚为大观,涌现出不少拥有大量拥趸的明星讲史者,比如阎崇年、王立群、孙立群、袁腾飞等等,各路讲法分擅其场,也引起了大家读史的兴味。
罗嗦了这么多,今天的读书推荐给大家的是七十多年前便声名大噪的一位讲史者的作品,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书的时候称为“细说中国历史”丛书。这个名称常常引起误会,读音和“戏说”相同,便总有人在听到书名的时候把这套书的严肃性忽略过去。书的作者是黎东方教授,像他这样在执教大学历史讲席之余还愿意分散精力做历史通俗化工作的学者实在还不算多,他的成就书前有邓广铭先生、唐振常先生的两篇序文可资参阅,不需我再来赘言了。
黎先生此套书的大陆版(有些先生写作的同名细说的著作现在还难以在内地出版,比如说抗战的部分等)中,先生自己的作品共有五部,分别是《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细说秦汉》为后人整理,王子今先生作了补充,而其他时代未足的部分则有几位内地史家(沈起炜、虞云国等)的作品为补充,尤其出版以来颇受欢迎,出版社屡出新版,各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读即可。我个人推荐先读三国,我实在无法忘记初读这本书的时候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
此套书的不同版本书影。
葛明
打赏不在多,在于多多益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t/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