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蛞蝓 > 海蛞蝓的生活环境 > 袁腾飞精彩解读神作敦刻尔克
当前位置: 海蛞蝓 > 海蛞蝓的生活环境 > 袁腾飞精彩解读神作敦刻尔克
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已经上映,这部被国内部分电影人鼓吹为年度最期待的影片,到底质量如何呢?确实值得比对说明一下。
该片之所以被期待,是因为以下两点。第一,诺兰的名号。第二,战争题材。绝大多数的影迷期待诺兰带来一部又有战争反思,又有战争场面的电影。尤其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有历史真实案例,四十万人龟缩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场面不可谓不宏大。后有德国装甲师的追兵,上有战斗机的轰炸,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矛盾冲突又不可谓不激烈。这个题材,闭着眼睛想,好像也很好看。
然而,我要先对《敦刻尔克》的场面西喷一盆冷水。
想要看到吴京《战狼2》那种爆破快感的影迷,对《敦刻尔克》可以慎行。吴京的这部票房现象级电影,在场面戏份上,随便桥段有所争议,但没有人质疑电影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快节奏的坦克爆破,更是能让影迷大呼过瘾。
而再看《敦刻尔克》,如果带着场面戏的期待的话,那基本上会失望离场。诺兰这部电影,在多个角度上彰显了场面戏的不够宏大。敦刻尔克的海滩,在群众演员的气势上,便已经输掉了一半。一个聚集了四十万人的海滩,在诺兰的这部电影中,尚且不如中国片《我的战争》里边的急行军彰显出来的人多。
如果说诺兰导演有意营造一种“小制作”“大情感”的影像诉求的话,那轰炸机的空中战斗场面,则更捉襟见肘了。我们看惯了《血战钢锯岭》里边的铺天盖地的空中轰炸之后,再看《敦刻尔克》总会觉得,是电影制作经费太少,还是当年战斗双方真的只是几架飞机小打小闹。
其实,这部《敦刻尔克》正是在小制作甚至故意做小场面的前提下,试图做一种大的情感认知。这与《战狼2》又不同。无论是空中飞机对战,还是海上渔船救援,诺兰都只是抓了一两个典型,进行尽量克制不歌颂的展示,包括撤退士兵中,也以“典型逃兵”为视角,海陆空三个典型人物,都是小人物,小视角。诺兰导演试图用这种小,来实现大的情感野心。
《敦刻尔克》大的情感野心是:英国士兵,无论你们在哪里,你们背后的人民,都是营救你们的主力。通过这个大情感,来实现对“祖国”概念的升华。吴京的《战狼2》也是营救主题,但它走的路线是个人英雄主义,中国英雄深入险境,营救整个群体。单刀会的唱念做打,更适合塑造英雄个体。
而诺兰反其道而行。他电影要展现的,是数不清的人民,去营救自己的部队。这种情感关怀,就不再是赞誉个体,而是肯定群体,用肯定群体的方式继而歌颂祖国。诺兰要带来一种假想:祖国是人民的祖国,人民是祖国强大能够营救危难群体的基本保障。这种追求,与《战狼2》道虽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都要落在肯定祖国的常识性概念上。
《战狼2》让我们期待英雄救世,《敦刻尔克》让我们自己便是人民,便增加积极能动性。诺兰的小制作与大情感,有自己独到的好处,然而整部电影实现起来,我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海陆空三个章节的剪辑,在时间线上是混乱的,当然,我们可以说,三部分错乱剪辑,在情感线上是统一的。
这种以小人物视角进行故事叙事的错乱剪辑办法,最终呈现出来的《敦刻尔克》并未带来多么巨大的电影情怀,营救主题也是老生常谈,看到祖国的言辞,多少有些口号化。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部商业爆米花电影,在特效与视觉技术上,又有待提高,而视觉一部诺兰式的文艺片,又总让人觉得,不解渴。
《敦刻尔克》的尴尬正在此处。而它在上映期间,法国方面也面的了一些的质疑,过分展现了英国方面的救援,和士兵们归家的心切,却对法国军队顶梁柱的阵地战,展现太少——有美化英军,贬低法军的味道。再加上,二战期间,中国的缅甸远征军,也被英国军队的不战而逃坑了十万子弟兵性命。所以,中法两国对这部弘扬英国主旋律的《敦刻尔克》多少有些微词。
在我看来,英国在二战中的战斗力表现与自己的大国形象不够匹配,应该没有争议。但这并非诺兰电影的问题,相反,诺兰该片,对英国兵卒的遇枪就跑,开篇便有淋漓尽致的刻画。这算是诺兰的一种历史客观主义。
而影片也并未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携带法国士兵的历史进行回避,电影中有过多处正面呈现。该片不算歪曲历史。至于电影最后,主持撤退的英国主帅说自己要留下来,帮助法国军队,大败德军,我暂时没有查到真实的历史原型人物,可能是我的读书不多不精造成,当然,也存在诺兰的人为编造。
对于《敦刻尔克》,我建议想要观影的影迷,适当降低自己的期待,对自己对影片,都有好处。
陆
海滩防波堤逃生录
时间:一星期
主要人物:汤米(菲恩·怀特海德饰)亚历克斯(哈里·斯泰尔斯饰)吉普森(阿纽林·巴纳德饰)
在传单如雪花般散落的法国小镇上,菲恩·怀特海德饰演的英国士兵汤米率先登场,他在街头一路被追兵包围袭击,来到40万盟军等待撤离的海滩防波堤上,与一个几乎不怎么说话的同伴吉普森相遇,他们从死去的战友身上剥下装备,假装救护兵混进先撤退的救生船。随着救护的船只被轰炸沉于海底,与另一位士兵亚历克斯被迫回到了海滩,其后数次登船、数次失败,最后电影结尾撤退成功,疲惫的士兵回到国土,受到欢迎的他们却不知所措。
幕后·重建防波堤
故事线中的人物几乎没有台词,但“紧张的台词”似乎全写在他们的脸上。诺兰表示,这条线中士兵的状态是全片的重点,能呈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困境,他们充满着排除万难、突破重围、挣扎求生的渴望。
电影制作人采取最重大的决策之一,即陆地场景在敦刻尔克原址拍摄,最大的困难是将东部防波堤恢复到年的面貌。这种石头防波堤采用白色的木质结构,美术总监内森·克劳利说:“我记得当时站在海滩上想‘天啊,我们得重新造一座防波堤’。”此次修复让当时跟组的历史学家欣喜若狂,克劳利的艺术部门用14×14英寸的木材打造了防波堤基座,比原防波堤扩建了约英尺。到了实拍时,一场大风暴不期而至,把刚刚搭建好的防波堤刮倒了。快速变化的气候条件对电影场景的连贯也造成很大影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人告诉我,我以‘天气福将’而闻名,但实际上我一开机天公就往往不作美,”诺兰笑道:“但是只要你能接受这一切,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了。事实上,一些最好的画面往往是在最恶劣的条件下拍摄的”。
海
民间船只救援录
时间:一天
主要人物:道森(马克·里朗斯饰)彼得(汤姆·格林-卡尼饰)乔治(巴里·基奥干饰)发抖的士兵(希里安·墨菲饰)
在海面上,英国人道森、他的儿子彼得、乔治因受英国政府征召,驾驶着自家游艇“月光石号”,从英国本土划船出发前往敦刻尔克,希望拯救困在敦刻尔克的士兵。在海上他们救出的士兵受到了惊吓,怒吼着“调转回头!不许去那片沙滩。”其中乔治意外受伤再也没有醒来,只换来了在当地报纸上的一条英勇事迹报道。海滩上的汤米、亚历克斯最后都因为登上了道森的游艇而获救。
幕后·搜集古董船
整个撤退过程中,沉没的船只超过艘,其中包括6艘英军驱逐舰。而最多的一天剧组在海上安排了超过60艘船进行拍摄,诺兰表示,“这也是远超我以往的拍摄经验,甚至可以说电影史上很难会有这样的场面。”内森·克劳利弄到了九个不同国家的数十艘幸存船只,包括三艘扫雷艇,医院船和一艘英尺长的法国驱逐舰。“月光石号”是制作团队购买的一艘古色古香的40英尺长游艇,建于年。大部分“月光石号”轮船的戏是在荷兰一个名为艾瑟尔湖的浅人造湖拍摄。诺兰说:“湖泊深度在12到14英尺之间,浪潮也类似大海的浪潮。”“船上的一切都更慢,”船戏拍摄的操作员迪恩·贝利说:“你不能坚持原计划;风影响你,波浪影响你,潮汐影响你,潮流影响你……而且系统将近有两个月每天都要沾水,必须将其设计成防水模式。”此外影片还在环球影城的湖设置了一些外景,在那里完成了一艘磅重的巨轮沉没的拍摄。
空
碧海蓝天生死录
时间:一小时
主要人物:柯林斯(杰克·劳登饰)法瑞尔(汤姆·哈迪饰)
“一小时”是当时战斗机油量能够提供的最大飞行时间,英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柯林斯、法瑞尔和分队长在天空中与德军飞机展开战斗,不仅要躲过空中敌人的追击,也要给陆地上的小伙伴提供火力支援,逐渐耗尽的机油是他们更紧迫的威胁。在首次激战中,分队长牺牲,后来柯林斯的飞机也被击落,再由月光石号将其救起。最后法瑞尔抵达敦刻尔克,进行空防任务,由于飞机油料耗尽了,被迫降落被俘。
幕后·不用绿幕拍空战
陆地和海上的撤退行动需要空军的支援,生还的希望都落在空军上,柯林斯他们的每一轮战斗都关系着陆地和海上的士兵逃生,他们的命运与生死相连。
诺兰表示,自己会把《敦刻尔克》描述为一个反高潮电影,“但它其实也有一系列高潮,电影的结构是基于一些音乐剧的原则,不断地加速,不断地随着故事的进展创造更多紧张感,这在空中线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前期制作的过程中,诺兰就亲自乘坐了一回战斗机。他还怂恿摄影范·霍特玛和美术克劳利也坐坐看,体验一把这些不同凡响的飞机是如何捍卫敦刻尔克人民的。诺兰承认,“为了便于区分,我们以历史的准确性来对待某些随意化的细节。例如,我们的ME-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有黄色的鼻子,其实在那个年代,没有人把ME-涂成那个样子。但是观众在诸多的战斗机中更容易分辨哪些是敌人。”无论如何,导演坚持一点:“我们不会采用任何绿色或蓝色的屏幕。我们要在一个适当的高度拍摄实体的水,自然的天空和阳光。”
演员阵容
老演员???
马克·里朗斯(57岁)
新晋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间谍之桥》男演员马克·里朗斯在片中是一名船主,他告诉儿子正确的事情值得冒着生命危险去坚持。拍摄《敦刻尔克》时对于剧本也是保密到家,不仅诺兰本人注重,也要求其他演员严格保密。马克表示,“我的经纪人根本看不到剧本,诺兰直接把剧本封在信封里寄给我,还是用武装车运送来的。”
肯尼斯·布拉纳(57岁)
同样获得过奥斯卡提名、在片中饰演指挥官的肯尼斯,将面对残酷战争的无助个体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也表示,“剧本是一叠不能拍照复制的红色纸张,上面还刻了我的名字,每当剧本作出修改,我就必须飞到洛杉矶直接把剧本交还给他,我觉得自己好像在拍间谍片。”他还提到,自己在片场每天都很累,没地方坐、没一处是舒适的,也没有时间去喝茶。
希里安·墨菲(41岁)
《敦刻尔克》是希里安·墨菲继《盗梦空间》《黑暗骑士》三部曲之后与诺兰合作的第五部电影,他在片中饰演了无名的“颤抖士兵”的。他回忆当时收到诺兰邀请的情形:“克里斯给我打了个电话,告诉我他要给我寄个东西。我们彼此非常了解,他知道我可能感兴趣的是什么,我可能会对什么样的角色作出回应并视之为挑战。而这部……我完全被它击倒了。”他表示在现场,诺兰就像一部精密运转的仪器,永远不会产生一团糟的局面。
汤姆·哈迪(40岁)
扮演空军的仍是诺兰的老搭档汤姆·哈迪,这是他继《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盗梦空间》后再度与诺兰合作。和《黑暗骑士崛起》中的贝恩一样,他的大部分时间依旧是在面罩遮掩下出镜,台词不超过10句,几乎每一句都是很简短的单词。诺兰表示,很多二战片飞行员会把面罩摘下说话,真实情况是,麦克风在面罩里,摘下了就听不到,“汤姆的眉毛、眼睛都充满演技,为呈现真实也只有委屈他了。”
小鲜肉???
菲恩·怀特海德(20岁)
被诺兰挖掘、首次登上大银幕的菲恩在片中饰演汤米这一关键角色。被诺兰选中前,他只有一次电视剧经验,甚至还在咖啡店打工。诺兰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发现这个演员足具魅力,是一位让他觉得对电影怀有责任感的年轻人。《敦刻尔克》给菲恩带来不少震撼,还特地进行了两周的海军集训,“大雨下个不停,寒风刺骨,我们还泡在水里。我们穿着羊毛做的制服,羊毛又吸水。那段日子我真的是体会到了那种绝望的感觉。”
汤姆·格林-卡尼(22岁)
生于年的汤姆,在现实生活中留着一头火焰般的橘红色头发,在片中他饰演随父前往敦刻尔克救人的青年,此前,他对演艺的唯一经历是客串BBC剧集《急诊室》。《敦刻尔克》的拍摄中他和饰演其父亲的马克经常商量角色,体会到很多来自前辈的关爱和指导,“戏里我从来没想到自己是在演戏,一切都是那么逼真,你根本不必演。”
哈里·斯泰尔斯(23岁)
饰演既要救人又要求生的年轻士兵亚历克斯的哈里,是单向乐队成员,在全球拥有超多粉丝。《敦刻尔克》也是哈里的大银幕首秀,他经过四次严格试镜最终才获得这个机会。哈里对参演有独特体验,“第一天,我穿上制服,走了出去,导演检查了一下,说‘你绑鞋带的方式错了’。他解释说,英国士兵绑鞋带的方法不是十字交叉。他曾研究过关于敦刻尔克的一切事情。”
杰克·劳登(27岁)
片中,杰克饰演最年轻的喷火战斗机飞行员柯林斯,“我驾驶战斗机飞越英吉利海峡,他们把IMAX摄影机架设在机翼上,跟着我在英吉利海峡上空飞行、俯冲,这体验太神奇了。”在诺兰看来,这是一位踏实稳重的演员,也有不少评论认为他自带军人气质。之后杰克还会参演巨石·强森的新片
回复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t/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