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七年留住中国根行动清单


周三的文章《一个不了解中国的中国学生,你的未来在哪里?》引起了很多国际学校家长的共鸣,所以,行动起来。这是七年和群友给到的一个行动清单和资源推荐,有补充的欢迎留言。

中国根和教育国际化并不矛盾,甚至,更重要。

在国际化教育中如何让孩子保留更多中国文化的行动清单:

争取让孩子在国内生活更长的时间,建议高中毕业出国读本科。理解一种文化,最重要的是在其中生活。

文化了解和认同的前提是浸润,首先是家庭的浸润。作为中国文化背景的父母,首先要多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这样的家庭文化的潜移默化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

注重家庭对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仪式感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强化孩子对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让孩子和中国文化背景深厚的同龄人交朋友。尤其是体制内的学生,他们代表了中国文化未来的主流。

培养一个和中国文化强相关的兴趣,如唐诗宋词,书法,古筝,武术,中文写作等。

可以多看中文电影,电影里,文化的元素会被放大。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多读中文书,多读和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中文书。我个人不很推荐国学,因为这个和目前孩子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距离。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历史的有趣的入门读物,如:袁腾飞讲历史。

可以阅读用英文写的介绍中文历史和文化的书。例如,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SpiritofChinese》,林语堂《吾国吾民,MyCountry,MyPeople》,林语堂后面致力于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用英文写了一系列的书《武则天传》,《苏东坡传》,《京华春梦》都是用因为写成的。很多在国际学校里,学术母语是英文的中文孩子,这些书值得推荐。

寻找有趣的中国文化课程。很多孩子说喜欢世界历史,不喜欢中国历史。原因是将世界史的外籍老师更有趣,中国老师讲历史太枯燥,所以,找到有趣的中国文化课程和老师和重要。

假期的时间需要用来做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把在国内的游历/文化活动作为优先考虑。例如七年的壮游项目:华夏壮游/黄河壮游。

七年群友关于中国历史学习的一些补充和资源推荐:

七年群友关于历史书的建立:孩子小的时候先听中国历史故事,上下五千年,台湾的哪个啥的中国历史故事等几套,大点了就开始历史树的建立。一般孩子先从三国入手,顺序是简单的三国历史故事到复杂点的三国故事到袁阔成的三国演义评书到三国演义的原版音频,看原版三国演义,最后到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

我引领孩子学历史遵循这样一个理念:首先,搭建一个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的宏观框架。大多学生高中毕业也无法从商代到清朝的朝代顺利地写出来,就是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学的是琐碎的片段,而并没有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框架。所以有了像船的龙骨一样的框架基础之后,再带着孩子学习艺术、文化、政治、经济及军事些“肉”架到框架之上。同时成语故事、古文观止、诗词等一起登场,历史知识就结成网了。孩子在学的过程中有成就感,兴趣浓。

看一些国外学者的中国史书籍,会给我们一些不同的角度,例如七年以前推荐的日本学者写的系列。(讲谈社)

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尽早引入中国历史的相关阅读,当然书籍的选择要适合孩子的年龄,我家在五六岁的时候和她一起读了《国宝的故事》系列四册,文物图片加上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按照历史年代编写的,同期读了不少历史故事,然后就开始看各种博物馆了。之后一般在国内旅游是必看博物馆。看博物馆必请讲解员,效果还不错。

系列丛书《寻宝记》,有国内和世界两个系列,国内每省一册,孩子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已经反复看了好几遍了,目前出到20几册,还没出齐,都是由个省博物馆馆长作序,包括了地理历史人文等信息,在孩子中间流行。

喜马拉雅听书,儿子(5年级)最近在听《大宇茶馆》,听得津津有趣。

罗素年前写的的《中国问题》,即使到今天看,也觉得眼光毒辣,言之有理。推荐给中学生!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简史》,上图有,光是拿在手里摩挲,就能感受到这个半路出家的科学史爱好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痴迷。

《乐死人的文学史》,由思泉大语文的创立者窦昕编的。

平说经典里最近都在讲古典作品,讲得很好,很适合孩子听,但内容并不肤浅(群友推荐)

...七年...

用最酷的方式,了解中国。

最精华:沿着黄河,和丝绸之路,造访中华文明最鼎盛的历史地点

最综合:阅读,讲座,实地考察,项目研究

最直观:脚踏实地的行走,零距离接触

华夏壮游官方视频(4’04”)

圣诞17’招募|黄河壮游:

看见上下五千年

点击上图了解报名

学贯中西不易

留学只是教育之选项,无他

回到根本,做好阅读,拓展视野

日积跬步,名校咫尺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t/7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