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你是个好人,就是个好官了吗


追《人民的名义》,还有人经常问一个很low的问题,李达康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

问这个问题的人,显然没有听说过张居正。

海瑞对他有一句经典的评价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张居正这个人担任首辅大臣时,穷奢极欲,特别爱捞钱,对于贿赂来者不拒,私人的轿子豪华到都配置了卫生间。而且把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发挥到了极致,独断专行,打击异己,任人唯亲。为人表里不一,十分虚伪,好色纵欲,吃春药吃到头冒热气也就罢了,居然还私下和太后有一腿。用道德规范一看,此人简直一塌糊涂,十足的贪官污吏一只。

然而,在大明王朝岌岌可危之时,此人力挽狂澜,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政治上实行考成法,考核官吏,大大打击了懒政怠政,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经济上清查土地,改革税负,不仅减轻了农民税负,还让农民第一次获得了离开土地的自由,发展了工商业。军事上重用名将守边,采用互市政策,这一系列改革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不仅推迟了明朝四十年灭亡,甚至中兴了明朝,其在位期间,国富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边疆相安无事,国库空前的充实。

梁启超评价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万历十五年》的作者甚至感慨说:“世间已无张居正”,是对他一生政治生涯的高度评价。

可是,他是个好人吗?他是个清官吗?

说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海瑞,倒是个著名的清官,这个人很有意思,立志要当清官,不仅自己一个子儿也不贪,也不准别人贪。

大家都觉得:哎,清官哎,一定是个好官,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好好用他!

结果海瑞在应天府当一把手时,当地税收减了一半不说,很多富人都纷纷把资产转移到松江,不仅经济没有发展起来,还引发很多流民。最后下属们也不肯跟他干了,纷纷辞职。

不仅如此,海瑞判案非常迂腐不化,不分原因不分常理只按礼数的标准来断案,严惩贪官,不问青红皂白超过60贯铜钱就按贪污充公,结果官员们都填不饱肚子,官不聊生。

可是,百姓因为海瑞刚正不阿,却非常爱戴他,民间有歌谣:“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

但是,是个好人,就是个好官了吗?海瑞为官一生,屡屡碰壁,唯一的政绩是修浚了吴淞江,只可惜,三年后又堵了。所以海瑞的清官的名声留下来了,可是却干不出留名青史的成绩,是清官而非能臣。

明代人评价他: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明褒实貶,还是说他为官没什么实绩。

袁腾飞就总结过,道德的楷模,没有一个是真正能够干成事的,中国历史上的忠臣大都没什么大用。岳飞还算能打赢,文天祥、史可法这些人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你死则死了,国家却不会因为你的死就能改变。我们崇拜他们的气节,只可惜他们干的事没有实际效果。

你看看,好人和好官有时候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张居正肯定不是好人,不仅不是好人,还没给万历皇帝做好老师的榜样,万历皇帝一看老师说一套做一套人品这么虚伪,干脆连朝政懒得理了。但是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个伟大的改革家。

你问李达康是不是个好人,这个问题low不low?你应该问,李达康是不是个合格的市委书记,所谓,居其位,谋其政,而不是问他是不是个好人。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也借阎罗王狠狠嘲讽了“唯清官论”,说有一官员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进阎罗殿,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都是只喝一杯水,现在来冥府报到,无愧于鬼神。阎罗王微微一笑,说:”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民众的事情,下至管理驿站、河闸等,都有应该做的事。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把木偶放在大堂上,它连一杯水也不喝,不更胜过你么?“这位官员又辩解说:”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过。”阎罗王说:“你这个人不论干什么都只顾保全自己,某案某案,你为了避免嫌疑而不表态,这不是有负于百姓么?某事某事,你拈轻怕重而不去做,这不是有负于国家么?《舜典》中‘三载考绩,是怎么说的?没有功劳就是罪过。”这位官员极为不安,顿时锋芒大减。

在其位,谋其政,作出功劳业绩,才是为官之道,徒有清名,却没有实绩,只能是不称职,甚至可以说没有功劳就是罪过。如果是张之洞之类的沽名钓誉之徒,就更可怕了。

那么现在,你可以问:李达康到底是不是好官呢?

清浅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t/78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