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科学与教育语境中l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作者简介:

王慧敏,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政策研究系博士。

基金项目:

美国国家教育研究院/斯宾塞基金会博士论文奖学金(NationalAcademyofEducation/SpencerDissertationFellowship)。

摘要

由于心理科学的发展与心理卫生运动的影响,人格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为美国学术研究与学校改革中的新话题,本文探讨这一时期美国科学界与教育界人格概念的兴起与发展。在当时的教育界主要存在两种考查学生人格发展的倾向:一种试图量化人格概念,将其分解为可测量的外部行为特征,从而对学生的人格调适与行为问题进行标准化测验,这种方式脱胎于大众化教育时代学校应对个体差异的需求,也满足了学校对管理效率的追求,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得到应用;另一种方式将人格发展视为独特而动态的过程,试图通过个案史分析来阐释个体的整全人格,它在更小范围内为一些进步教育改革者和社会科学家所推崇,但对当时学校实践的影响甚小。

年,纽约市公立学校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名为《处理学校适应不良问题的经验回顾》(ReviewofDepartmentalExperienceinDealingwithProblemsofSchoolMaladjustment)。该报告称:

近来有关青少年犯罪、逃学、成人犯罪等问题的大量研究……使人们直接意识到,这类后来发生的情况与儿童早年行为失调有关。这些研究有力地说明,学校除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117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