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大家好,欢迎来到循迹漫聊。
前一阵看新闻说有公司招聘搞地域歧视,什么不要河南人,不要东北人。
正好跟我的撰稿人徐恺聊天,我就问说咱们公司招聘有地域歧视么?徐恺说咱们基本没有,不过多少有点不爱招北京人。
说到地域歧视,那绝对是古今中外都不能少的了的事儿。就拿中国来说。
咱们都知道宋朝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是在中原地带,不过就算都在中原,互相之间也得歧视。
春秋时期,中原国家里最受地域歧视的就是宋国,咱们熟知的好多成语,像宋人疑邻、宋人掘井、守株待兔、揠苗助长,这些带有贬义的成语说的都是宋国人。
还有楚国,主要是现在的湖北这边,当时是比较偏远的。
周朝封爵,公侯伯子男五级,楚国的国君只是个子爵,可见确实不怎么被待见。中原各国也都把楚国视为蛮夷,所以楚国也是地域歧视的重灾区。
什么刻舟求剑、画蛇添足、趾高气扬、叶公好龙、晏子使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等这些故事,都是以楚国人为主角。
后来司马迁写史记,也大量记载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其中好多咱们今天看来就是赤裸裸的“地图炮”,比如他说河南这些地方,因为最早的先贤尧、舜、商汤都是在这儿生的,所以当地就有先王遗风,容易出君子;山西大同这一带,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接壤,所以就沾染了少数民族的习气,喜欢打架斗殴。
柳宗元画像
唐朝的柳宗元,说山西人好色,湖南人贪财,还说广东人没见过雪,所以专门造了个词叫“粤犬吠雪”。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版图越来越大,南北方的差异就成了最主要的差异,南北歧视也就成了地域歧视的主流,最典型的就是明洪武期间的南北榜案。
当时会试,51个录取的人全部是南方人,结果所有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告几个考官,说考官都是南方人,所以我们考不上。朱元璋下令重新判卷子,加几个北方考官,发现北方人的卷子是真不行,最后没辙,朱元璋只好再给北方人专门开个考试,所以明朝从此之后都是南北分开取士。
地域歧视当然也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格林童话里有一个故事叫《不莱梅的音乐家》,说有四个动物,一个鸡一个猫一个狗一个驴,四个动物都老了,失业了,就商量着决定一起去不莱梅做乐手。
那他们为啥非要去不莱梅呢?其实就是德国人黑不莱梅的传统,德国人普遍觉得不莱梅人的文化水平低,所以阿猫阿狗到那边都能混个工作。
市政厅前的铜雕
最逗的是不莱梅人对格林童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在市政厅旁边立了这四个动物的铜像,现在这个铜像成了当地的地标了。
说了这么多地图炮的事儿,大家就能看出来这事儿不新鲜,说白了就是人之常情。
罗素有篇文章叫《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这里面就说:不管我们属于世界上哪个国家,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民族比所有其他民族都优越。
我们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加以调整,以便证明自己民族的长处乃是真正重要的长处,而其缺点相对来说则微不足道。这是说民族的,地域歧视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