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未曾读过刘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刘备直到47岁仍然一事无成,但他却不改其志;

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但他仍然积蓄力量;

为了达成目标,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但他足够谦逊,借用别人的力量和智慧,武将找关羽张飞赵子龙,文臣找诸葛亮庞统法正,并很好的实现整合;

他的一生错失了很多很好的机会,但终于把握住了并不是那么好的一次机会。

刘备堪为楷模。

未曾读过刘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说出了我多年来看三国的一个疑问:

看到一句话:“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20岁觉得曹操厉害我能理解,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征战天下,风头无尽。

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也能理解,隐忍善谋笑到了最后,天下归了司马家。

60岁看刘备最厉害?这个,没能理解,刘备有人望所归,有能臣名将,但最后国灭,身边的朋友将领也都没能保住,从用人和留人心上说确实厉害,但怎么说也不能达到比曹操和司马懿强、达到“最厉害”这个评价吧?

对比其他一流人物,刘备的家庭只给了刘备一个天子姓和门口那棵长相奇特的大树。又是单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卖草鞋为生。出身一无所有。

但是,他从开始就以取天下为目标,遇到什么挫折,在多么难的境遇下都没有变过初心。

半生戎马奔波,年到半百,还寄人篱下,寸土未有。在刘表的荆州痛哭自己年华已逝,脆弱的像个孩子。但是擦干泪,我们看到他对目标的坚持毫不动摇。

就好像他早知道自己生前绝对能成功一样。

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坚持,硬生生改变了自己不入流的命运,把自己强行拉高了几个档次,成为那个时代超一流的大人物。

如果不是拼命的坚持和努力,我们就不会在史书上看见这个名字了。连跟别人和传都不配。

01

公元年,也就是建安六年,上帝和刘备开了个玩笑。

曹操大军来攻,新得不久的汝南随即陷落。

刘备又一次成了丧家之犬。

之所以说“又”,因为在这之前,他就已经饱尝失败之苦了。

年轻的时候,他和曹操、公孙瓒等人一起打黄巾,曹操、公孙瓒已经成了一方诸侯,他还只是个县令,手下没兵又没名气;

好不容易有机会入主徐州,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巅峰时,却被吕布偷袭,徐州和家眷都丢了;

向吕布求和后不久,又被吕布打败,他不得不投靠曹操;

原以为曹操能帮他出头,没想到再次败于吕布,又一次丢了家眷;

直到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才打败吕布,刘备随曹操回许都,在这期间,他爱上了种菜;

与曹操煮酒论英雄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曹操派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趁机重新夺回了徐州,可惜没多久又被曹操打败,这次不但家眷,连关羽都丢了;

每一次都输得底朝天,每一次都输得干脆利落,这就是刘备颠沛流离的前半生的最直白写照。

转眼间,他已经四十岁了。四十岁之前,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依然手无寸土,流离四方。

孔子老先生曾经写过一篇10万+爆文《所谓咸鱼,就是指四十岁还不成功的男人》,他指出,四十岁还没有成就的男人,一辈子估计也就交代了,这个观点博得了各个时代人们的广泛认同,深入人心。

很不幸,刘备就是这样一条咸鱼。

40岁的刘备,一无所有,前途茫茫,假如时间停在这一刻,他只是一个才能平平、饱受耻辱的不安分子。

如果让刘备总结一下他的前半生,估计他会这样写:

《年轻人不可不看之创业的十大陷阱,血泪总结》;

《创业不得不承受之痛,没有人比我更懂》;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没人比我更输得起》;

《我的前半生,不是在奔跑的路上,就是在找回亲人的路上》;

《最怕你胸怀大志,却还碌碌无为》;

曹操,你就不要想起我》;

《生活,请给我一个不哭泣的理由》;…

02

哭完之后,还得找出(靠)路(山)。

幸好刘表收留了他。

虽然刘备贵为“常败将军”,但刘表一点也不敢小瞧他,这个跟无数枭雄打过交道的男人,尽管屡次失败,却名满天下,不但是朝廷亲封的左将军、豫州牧,手下还有关张等猛将,跟自己的手下比起来,实在是一支精兵。

为此,刘表专门出城迎接刘备,这个礼数和当年袁绍迎接刘备如出一辙。

刘表:“贤弟,你感动吗?”

刘备:“不敢动。”

刘表:“……”

于是,经过一轮友好磋商,刘备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县城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新野距离曹军控制下的宛城只有50多里。

转了一大圈,刘备又回到起点,被别人当枪使。

虽然要什么没什么,但刘备欣然领命。

刘表肯收留他,又给他立足之地,这已经很不错了。

就这样,刘备成了刘表的客将。

03

刘备,这个屡次被曹操引以为同类、被世人目为枭雄的男人,现在心甘情愿地为刘表这个在曹操看来“徒有虚名”的人看守北大门。

常人或许觉得很难做到,但对刘备来说,这实在不算什么。

他白手起家,二十多年风雨,受过多少辱,忍过多少耻,或许连他自己也记不清。

当初吕布偷袭夺取了他的徐州,却又反过来邀请他驻守小沛,关张兄弟意不能平,他轻描淡写地接受了。

在大家都以为他忘了吕布带给他的耻辱时,他却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让吕布丧命刀斧。

而曹操则心甘情愿给他当刀使。

在曹操这个乱世奸雄面前,他伪装成一副忠厚模样,不但保住性命,还顺利取得曹操的信任和认可,更从曹操那里获得了独领一军的权力。

刘备竟然能让曹操误以为他是一个可以收服可以为其所用的人,翻开史书,还能找出第二个如此“戏耍”曹操的人吗?

这样的手段,比慕容垂之于苻坚,不知高出多少。

世人知道曹操的强大,却不知道刘备的强大,岂非失之偏颇?

04

然而,这还不是刘备身上最强大最耀眼的地方,刘备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他好像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形成一种强大的信念,让其始终不甘居于人下。

在后来,他更是树立起了兴复汉室的崇高理想。

而曹操呢,似乎一直也搞不清自己要什么,走向哪里。

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读《让县自明本志令》,人们看到的更多是文人式的意气慷慨,随波逐浪,而缺少一个帝国架构者的气质。

而孙权一生的努力,也不过在于自保。

司马懿之流更无足道。

只有刘备,始终为了这个理想奔波努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飘零半生仍不改初心,不亦壮乎!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个梦想,坚持一阵子没问题,但时间一长,吃了几次苦,遭了几次失败,听别人说了几句闲话,可能就难以为继,即使仍然坚持,也很难像刚开始时满怀激情地去做。

刘备说,这点我做到了。

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遭遇多少失败,刘备始终不改理想。

05

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二年,刘备在新野一待就是六年。

除了在建安七年,打过一次小仗后,刘备其余时间都待在新野。

这可能是刘备一生中最为安逸的时光。

一个长期生活在紧张状态中的人,有朝一日突然安逸了下来,或许会很快失去斗志。

看看满洲的八旗勇士是怎么堕落的就知道。

看看多少人倒在糖衣炮弹之下就知道。

就说我们自己吧,如果有一天,老板突然给你一个月假期,你会做什么?

绝没有意外,很多人都会选择吃喝玩乐。

但是刘备没有,战争没有打垮他,安逸也没有打垮他。

遍观史书,我们找不到在这期间,刘备放纵享乐的蛛丝马迹。

他做的事情还是练兵、访才。

这样的人,可怕吧。

刘备知道自己要什么,更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极度自律,永不放弃,构成了刘备生命中的第二条主线。

爱因斯坦说:“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对这种猪栏的理想,刘备是一向不以为然的。

有个许汜的名士,就因为曾经跟别人“求田问舍”,被刘备狠怼了一顿。

后来辛弃疾更是在词中引用这一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06

日子一天天过去。

40岁到47岁这段时间,正值壮年,是一个男人大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候,刘备却只待在一个小县城,天天望着北方的强敌,暗自嗟伤。

如果刘备会填词,恐怕也会写出“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这样的句子吧。

但在这个期间,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建安十二年,此时的曹操正率大军讨伐乌桓,国中空虚。

刘备趁机向刘表提出偷袭许都的建议,但此时的刘表已是年老志衰,不能采纳。

后来,刘表请刘备赴宴。

相谈正欢时,刘备起身去厕所,回来之后,刘表却看见刘备脸上有泪痕,忙问他怎么回事。

刘备说:

“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他伤感的不是房子车子,而是不能在人生最好的岁月里去建功立业,这才是一个英雄的悲伤。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髀肉复生,这对一个胸怀大志、想要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多么悲伤的事。

刘表只能表示呵呵哒。

07

这段时期可能是刘备最惶恐最无助的时候,曹操大军随时可能南下,刘表病危,可能引发荆州的内斗,该何去何从,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这时,他多么希望有个人能为点拨迷津,出谋划策。

说来也巧,诸葛亮“恰逢其时”地进入了刘备的视野。

以今天的眼光去看,三顾茅庐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我们按下不表。

只说说刘备。

虽说诸葛亮有“卧龙”的名声,但跟刘备比,是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的。

刘备是左将军,领豫州牧,英雄之名海内无人不知。

而诸葛亮尚只是一介布衣。

从年龄上看,刘备47,诸葛亮27,足足大出二十岁。

但就是这种情况,刘备几次三番翻山越岭腆着脸去见一个比他小二十岁的布衣青年,向他咨询国家大事(不是问怎么保养皮肤哦)。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短短几句话,就把自己对于时局的痛心,对于自己虽有雄心却无力改变的无奈,对于虽然无奈却仍欲赴汤蹈火的决心,对于人才的殷切渴望,勾勒得无比清晰,即使今天听之,也不禁使人泪目。

如果你是诸葛亮,能不感动吗?

这一点,刘备就足以和他的祖先刘邦相比。

在人生艰难之时,刘备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不忘学习,不耻下问,努力寻找事业上的导师和同志。

结果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一出山,刘备才迎来了人生的最大转折。

08

现在,很多人三四十岁就觉得自己折腾不动了,而在一千八百年前,47岁的刘备仍然说自己“志犹未已”。

我想,这就是英雄吧。

连续的失败没有消磨掉他的雄心,多年的安逸也没有消磨掉他的锐气。

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Hungry,StayFoolish。

刘备不就是最佳的诠释者吗?

在那么多的挫折和失败面前,他从来不觉得时间太晚,从来不失去自信,从来不骄傲不气馁,时刻保持初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对此,我只想用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来作结语:

“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九幽之下,也会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来。只要他想,没什么不可能的。”

项目背景

泱泱中华五千国史,三皇开化五帝奠基,秦汉集权建制,唐宋文道争鸣,明演清进,煜煜生辉,可谓无处不辉煌,无处不动人。兴衰更替,鉴古至今,文明昭彰,乃国史之大道。

观今盛世,开放包容,华夏儿女重拾自信,阔步前行共追中国梦。家国同理,皆涌优雅商贾,习史、知史、鉴史、用史,以图企业善治,腾达稳健。承蒙优秀企业家学员厚爱与倡议,博雅俊商学院成立了博雅史学名家讲堂,以史冶情,以史求道,以史修身,以史观今。

悟历史之真谛,明企业治理之法则,探寻共有之规律,用中华文化滋养情操,揽古今格局,铸常青基业。

史学名家讲堂以历史年代为脉络,从远古社会、夏商周一直讲到清朝,文明史卷,徐徐展开。

社群概念

以共同的兴趣做媒介

链接平台优秀学员个体

交新友,联旧友

薪火相传相见欢,情谊长存!

社群,就是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精神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

史学名家讲堂社群班的精神内核:学习、陪伴、多赢、发展,相互促进彼此成长!

打破传统的班级模式,增加参与感、体验感、成就感,培养同学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挖掘并展现每位同学的深层次个人魅力。

具体方法:

1、进班即有唯一ID号(以进班先后顺序排序);

2、各班分组,每个组内配备类似班委的编制。各组均需要负责一次课程的课外活动安排,历练团队;

3、结业时,全班投票,遴选出最优秀的组,组员升级为第一届同学会核心成员。负责策划、组织班级同学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展现团队魅力、个人魅力;每届同学会核心成员均按第一届规矩选出,任期一年,期满进行换届选举,以增强同学会公信力和班级参与度,让同学会真正成为长期发展的权威组织。

4、成立项目组总同学会,由院领导、辅导员与各班同学会核心成员共同推动、策划、组织。

付出是多赢的开始!课程模块

◆朝代:远古社会、上古三代

知悉“三皇五帝”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透析国史源头中的文化自信;阐明“三代”历史的更替规律和文明奠基。

◆朝代:春秋战国

懂得春秋战国两大阶段形成背景;清晰春秋格局状态及“五霸”争霸术;清晰战国霸权兴替及“七雄”称王策;探寻春秋战国文化变化和轴心文明的历史意义。

◆朝代:秦汉

明析秦始皇和秦王朝建立衰亡之路;领悟汉朝创建与演变的规律;懂得秦汉史在中华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探索秦统一六国、秦衰汉兴及前汉和后汉的文化变化的关系。

◆朝代: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战乱频仍。但地域经济尤其是南方有长足发展。各民族向黄河流域聚集,民族融合扩大,佛教、道教等宗教广泛传播,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文化。思想文化多元,人们追求个性,形成了璀璨瑰丽的文化艺术。此时期是隋唐经济文化高潮的过渡期和准备期。

◆朝代:隋朝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使得南北方统一,它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课程学习要了解隋文帝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和意义,明晰隋朝为唐朝盛世局面开创奠定的基础;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历史功过,吸取隋亡之教训,明白守江山比创江山更难的道理。

◆朝代:唐朝

比较汉唐历史的不同,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帝王的治国得失,讨论唐代盛衰对现代的启示,并分析晚唐改革困境及对当代的借鉴。

◆朝代: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五代十国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期。

宋朝政权的建立,与后周柴世宗柴荣的治国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柴世宗的文韬武略,为宋朝的强大和实现南北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乱中有主流,统一为方向。

政权相更迭,五代轮登场。

郭威建后周,子耀立纪纲。

宋室统南北,源自柴世宗。

◆朝代:宋朝

宋代历史存在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更加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在制度方面独树一帜;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朝代:辽西夏金元朝

用故事的形式演绎辽金元朝精彩的历史,让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残酷无情,领略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惊叹古代文化的灿烂不息,了解中国的过去,认清中国的现在,看到中国的未来的过渡期和准备期。

◆朝代:明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生活最多彩、国家管理最复杂、思想文化最开放、社会发展转型变化最大的时代。读史明智,读明史,可以帮助企业家学员懂政治,学管理,提高做人做事的能力。

◆朝代:清朝

学会客观辩证的看待历史,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不能受所谓的历史剧、穿越剧的影响。

●所谓康乾盛世,是在明清交替、完成了政权交接的背景下,在大清政权高度专制独裁的前提下,康雍乾三代帝王比较有效的解决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情况下,最终得以实现的。

●所谓康乾盛世,既没有给百姓以自由民主的思想,也没有给中国以科学技术的未来。故而,所谓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绝响。

◆回顾:中国历史回顾

以历史年代为脉络,从远古社会、夏商周一直讲到清朝,为同学做课程主线回顾。

课程安排

历史朝代

课程题目

授课时

远古社会、上古三代

国史之源与三代文明

2天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通史

2天

秦汉

秦汉通史

2天

三国+魏晋南北朝

多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2天

隋朝

大隋朝兴衰启示

1天

唐朝

唐朝兴盛的历史经验

2天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通论

——兼论柴世宗治国韬略

1天

宋朝

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2天

辽西夏金元朝

从征服到统治——辽西夏金元史解

2天

明朝

夕阳与曙光——回首大明往事

2天

清朝

康乾盛世新解

2天

回顾中国历史回顾2天课程实拍

博雅史学名家讲堂游学历程

顾问与师资

以史为鉴与名师同行

袁腾飞

曾任中学历史教师,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两宋风云》系列节目,打破百家讲坛收视纪录。后相继录制《腾飞五千年》《袁游》《袁视角》等大型历史类脱口秀节目。并出版《两宋风云》《这个历史挺靠谱》《战争就是这么回事》《世界历史很有趣》系列等著作,深受观众喜爱,江湖人称“史上最牛历史老师”。

楼宇烈

博雅俊商学院主讲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佛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博士研究生班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宗教协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

张帆

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

邓小南

博雅俊商学院主讲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

阎步克

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历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

王子今

王子今:博雅俊商学院主讲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秦汉史。著有:《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交通史稿》《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等。

韩昇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赵世瑜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乡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等。先后获得第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第二届韩中青年学术奖等奖项。

徐小跃

博雅俊商学院主讲教授,中国历史学博士,中国哲学、宗教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江苏省“名师”,现任南京图书馆馆长。

孙立群

博雅俊商学院主讲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碧波

博雅俊商学院副院长,国学班主讲教授,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总裁班专业导师,中国传统文化高级职称。

史睿

博雅俊商学院主讲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敦煌吐鲁番文献、隋唐五代史、书画鉴藏史、写本书籍史。

郑小悠

博雅俊商学院主讲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清代制度史、政治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擅长历史文学、历史普及读物的写作。文笔生动平易,引人入胜。出版作品《年羹尧之死》《清代的案与刑》。获得“9博库﹒钱江晚报春风悦读盛典”年度新人奖。

丁万明

博雅俊商学院主讲教授,河北省委党校教授,中组部组工干部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国学客座教授。

古丽巍

博雅俊商学院主讲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业为中国古代史之宋史。近年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62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