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深处的伊米尔切尔村,每年9月会举办“相亲大会”,当地未婚男女,在“相亲大会”上相识并谈婚论嫁。年复一年,相亲大会成全了无数美满姻缘。这场盛会也吸引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清晨6时,笔者和朋友阿尤布开越野车,从卡萨布兰卡出发,行驶近10小时,来到海拔多米的高原小村伊米尔切尔村。
白色帐篷星罗棋布
伊米尔切尔村约有人口,但一下子拥入近3万游客,着实难以招架。住宿成为大问题。当地百姓,一般自带帐篷。外地或外国游客,就只好租帐篷住了,阿尤布准备了羊毡帐篷,找了块稍为平坦的地方,支上帐篷。站在山坡鸟瞰,一顶顶帐篷,大大小小,连成一片,仿佛白色海洋。
很久以前,伊米尔切尔地区柏柏尔人艾特·哈迪杜部落的两派世代结仇,冲突不断。可分属两派的一对青年男女却产生恋情,遭到双方父母坚决反对。这对恋人流下的泪水形成湖泊,他们双双跳入湖中,但湖被一座山隔开,两人死后也无法相遇。部落吸取这一惨痛教训,决定利用丰收后的9月,拿出三天时间,在伊米尔切尔村举行“相亲大会”,允许青年男女自由选择。这一习俗沿袭至今。伊米尔切尔村是艾特·哈迪杜部落保护者西迪·马格哈尼陵墓所在地。在这个地方相亲,会得到这位保护者的保佑,婚姻才会幸福长久,所以相亲大会选在这里举行。
待嫁少女美如鲜花
陵墓附近空地,是相亲大会主要场地。少女或坐或站,身后坐镇的是其父母或其他亲人。这些少女多数看上去年龄也就十五六岁左右,个别可能更小。根据摩洛哥法律,女性年满16岁方可结婚,但在柏柏尔地区,不少女孩12岁就结婚了。
待嫁少女个个衣着鲜亮:头戴圆形头饰;内穿白色长袍,外罩花格羊毛披风,上面印有部落标志;脖子上、手腕上,全是闪闪发光的银饰,还有玛瑙饰品。在柏柏尔人看来,银饰多少是家庭地位和富裕程度的象征。有些柏柏尔姑娘仅用面罩遮住口鼻,露出迷人双眸。多数人手和脚上,一些人甚至在脸上,有散沫花文身,色彩艳丽,香气扑鼻。
一些女人看上去20多岁,穿戴朴素,表情肃穆,她们头饰的额顶打有布结,这是寡妇和离婚女人的标志。阿尤布说,她们某种程度上更容易找到伴侣,柏柏尔人讲究实际,离婚的女性或寡妇,生活经验丰富。再说,她们对自己婚姻有决定权。不像少女,光自己同意不行,还得征求父母意见。
“你掳走了我的肝”
来相亲的小伙子,则一水白衣打扮。头缠白色头巾,身穿白色长袍,留着胡须。他们脑后均飘着一方白布。阿尤布说,这是柏柏尔男性光棍标志。他们穿梭于待嫁姑娘群中,睁大双眼挑选意中人。
见到中意女性,他们会上前搭讪,说“你真漂亮”等赞美之词。如小伙对女性有意思,便会伸出右手。倘若女性同意,就会用自己右手握住对方的手;要是不愿意,就不伸手。小伙便会知趣离开。双方握手的时候,继续交谈。如果女孩子也相中这位小伙,便会说:“你掳走了我的肝。”柏柏尔人认为,真正爱情寓于肝,健康的肝能给家庭带来幸福和美满。
这时,女孩父母把小伙请进帐篷,坐下来,泡上一壶薄荷茶。边喝边聊,不时与亲戚交换意见。未来老丈人和丈母娘点头了,这事就算成了。随后两人去附近政府设立的婚姻登记处,填写表格,签字画押,交20摩洛哥迪拉姆(约合人民币14元)费用,再由政府授权代表盖章认可。婚姻正式生效。此时,小伙要付给新娘50摩洛哥迪拉姆见面费。
第三天傍晚,政府举办盛大结婚典礼。约50对喜结良缘的新郎新娘走上舞台,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载歌载舞,直至深夜。正式传统的结婚仪式会在一个双方商定的日子举行。▲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王信强
了解更多摩洛哥资讯,请长按以下图片,识别白癜风最好治疗偏方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zz/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