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复旦哲学王子阅读经典,能打开被压抑的心灵


点击上方△蓝字可   我们身上都有孔子的影子,尽管是80后,尽管满脑子西方观点,仍然不妨碍我们成为中国人。尽管我们懂那么多的数理化,乃至整个西方的哲学,但孔子还在我们身上。   比方说,我们的汉语系统里有诸如"觉悟""因果""心心相映",这些词都是佛学来到中国之后产生的。这些词被我们言说,也就参与了我们民族对世界的基本理解和人生态度的形成。所以说中国的儒道佛三家的经典,不是西方外来的陌生的东西,而是我们自己的亲身感受,这一点是非常基本的。然后,中国文化有毛病,在根基上有病症,这一点也是确凿无疑的。经典怎样存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对经典应该持何种态度?不是尊重,而应是热爱,让它在我们这个时代焕发出它应当有的生命力,能够让经典的思想来回答当代问题。所以我对"国学热",第一,我觉得是应当欢迎的现象;第二,"国学热"要提高为另外一种目标,就是构筑经典,我们中华民族要重拾大道。不要以为这个任务过分宏大,以至于我们无法胜任,这其实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经典活在每一个时代对其的重新解释里,就像贝多芬的音乐,我们如果能够听到最古老的贝多芬交响曲的指挥版本的话,会发现和今天我们指挥的差别非常大。这就是今天的人让贝多芬继续活着的方式,因为他有必要活着,因为他展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的境界,仍然是真理。所以在阅读经典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在经典面前跪下,那是单纯的一昧的崇敬和敬畏。我们站起来阅读经典,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回答当代的问题,所以我们热爱它。我们对一部经典和一部伟大的艺术品的最佳态度不是崇敬,而是热爱。这是我们民族精神延续、生生不息的唯一的方法。我们不能因为西方的真理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完全走向复古。

▍经典充满了被重新解释的可能性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乃是因为它充满了重新被解释的可能性。而那些算不上经典的作品,它们的意义是被定义的了,没办法再去解释它了,它说的太清楚、太具体、太教条了。经典不是教条,它富有生命力,它不朽。所以阅读经典方法的第一条,就是别把它当作一个完全确定了的知识来记忆,而是我们从中能体会到多少?这取决于我们的经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人生的阶段,取决于我们生命感受的范围。也许我们的生命感受还是那么狭窄,所以大段的文字我们不能领会,但只要你领会一点点,就把已有的人生体会提升了,这就是一个重大的收获。第二点,阅读经典时我们要焕发想象力,要有这种思想的能力。这就是反思的判断力。康德认为这种反思的能力是伟大的天赋,这样说太严格了。那么我们没有天赋的人怎么办?其实反思的能力在后天也还是可以训练的。我们通过艺术作品和人文典籍来培养反思的判断力,使我们心灵的另一种能力得到发挥。我一直强调一点,就是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不是理性。感性有很高的境界,它高于理性,那叫作"性灵",是"性灵的力量"。   在经典的世界里面,我们的性灵得到了开启,也就是我们的想象力、哲学和感悟的能力得到了滋养和发挥。我们不能把性灵放到边上不去管它,让它慢慢的枯竭,那我们就失去了创造力。所以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乃至非常技术性的专业,你仍然要   我们这个时代要求每个人去重新寻找他的意义。马克思说了,"于是,个人只能在自己的灯光下思考哲学"。马克思用这句话来描写古希腊的晚期,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也是如此。   在毛的时代,我们不必去寻觅意义,因为意义已经为整个民族预先设计好了。今天不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必须自己来确定我们的人生意义。我们要重新去寻找,于是找到了经典。它不仅对于我们滋养心灵,发挥想象、直觉和感悟很重要,对我们安身立命也十分重要。西方文明不可能把它的理性规范植入到我们中国人的内心深处,让它安定下来。这件事情五四新文化运动想做,但终于没做成。我们可以遵从一个理性的规则,但不会把这个规则看成是安身立命的所在。这一点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不得不返回到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基中来,回到先秦的智慧里去,先返本,然后要开新。这就是我认识到的经典阅读与我们时代的关系。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感谢你的支持!

精彩推荐:(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

面对百年不遇的强降雨,他这样处理……

女干部自述:女人混官场真心不容易

表面风光内心痛苦:一个普通公务员的升迁笔记

表面干净,私生活混乱,女领导的“龌龊事”真多!

好书推荐:(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

日本学者写的中国史,为何震惊政商圈儿!精日反日都该看看

乌托邦的掘墓人:纪念哈耶克逝世6周年袁腾飞视频全网下架,好在还有这套幽默犀利妙趣横生的书千万别再禁了!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吗?看完一战、二战全史,你的看法会有巨大变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zz/115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