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二十四节气
至
为落实我区“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改革理念,全面提升我区小学科学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育教学质量。6月17日,我区小学科教研团队组织了小学科学探究式课例研讨活动。
一、课例展示
李磊老师出示了《声音的产生》一课。李老师用趣味小制作“会跳舞的毛根小人”引出课题,聚焦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孩子们利用丰富实用的实验器材,自主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在探究“声音具有能量”的教学环节,李老师通过“看得见声音”和“蜡烛跳舞”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声音的能量,再通过自主体验鼓声的能量,理解了声音具有能量。整堂课,探究活动层层递进,体现了思维的进阶。
赵璇老师出示的《杠杆》一课,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认识杠杆,设计实验并引导学生寻找实验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结论。每个环节教师做适当引导,让学生思考、分析、发现、实践、归纳。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路霞老师出示了《光合作用》一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知识应该是比较零散的。路老师经过精心的重新整合,从人类生活需要的营养是通过动植物给的,然后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提出问题“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是从哪里来的?”并且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究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再通过实验验证绿叶在阳光下能够产生养料,并且发现光合作用对人们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并面向全体。
二、议课评课
观课结束后,全体科学教师依托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线上评课议课。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思想交流,思维碰撞,交流了三节课例的优缺点,就三节课例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三、总结引领
议课评课结束后,耿家小学的许彩霞老师作了题为《依托探究活动,提升科学素养》的经验介绍。许老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版)新课标的变化,指出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育人目标扎实落地,并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对多种探究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并分享了自己在设计探究实践活动时的经验,激发年轻教师立足科学课堂,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不断的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观课报告
观课议课报告
黄家小学宋英萍
看了老师们展示的三节课,我总得感觉是:老师教的仔细用心;学生学得开心,做实验用心细心;作为观课老师的我,看的开心、收获大。
李老师的课是一节有趣、充实、扎实的课。一、有趣的课:整节课就是小游戏魔术实验制作等(毛根小人跳舞、课堂五个探究小实验、看见声音小实验、声音具有能量实验:蜡烛火焰随音乐起舞、声碎酒杯实验等。)二、充实的课:游戏实验小制作充满了整节课,老师安排的紧凑有序。本课实验多信息量大师生收获大。三、扎实的课:从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安排、教法学法的设计以及学生参与完整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来看,(制造感受声音、设计交流改进实验方案、小组实验、汇报总结、提高升华,)这是一节扎实完整的课。
赵老师的课一、有趣:课的开始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木棍撬起一桶水,感受杠杆,而在座的学生也亲眼见证这个过程;课的结尾老师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小制作。二、赵老师的课设计思路新奇,特别吸引师生的眼球。课的设计目标性强,而且目标达成度高。三、灵活:简单机械的这些实验都很费时费力,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能完成就很棒了。赵老师设计的杠杆尺的左边挂两个钩码表示阻力点,并且几组实验做下来只有一个不变的阻力点。杠杆尺的右边是动力点,有四个挂钩,实验要求阻力点不变,只改变动力点。这样既省时又达成了实验效果。四、传统文化精神/内容的渗透:桔槔、脚踏碓、杆秤、投石战车、杠杆结构的建筑物。
路老师讲的是四年级上册《光合作用》一课,这是一节专业性强、动手能力强、信息量大、资料较多的课,怎么把这样的一节课在40分钟内讲完,学生还要有所收获呢?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我想,路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讲这种课的优秀的模板。这节课的实验现场不易操作成功(对我来说),而且需要课前做很多准备工作。路老师之前做了关于“植物的养料从哪里来?”的调查问卷,提前录制了“暗处理”的视频,提前准备好了做实验用的叶片,因为这节课整个实验的流程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路老师对本课的实验处理的很好,教师现场演示“脱去叶绿素”实验,学生现场做“滴碘酒验证是否生成淀粉”实验。最后老师还拓展了海蛞蝓靠叶绿体生活的视频,很有趣。
一次研讨,多重收获
------南定小学马斐斐
今天,有幸参与了区小学科学探究式课例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切实落实了“学位中心,素养为本”,三位教师的课例各具特色,许老师的专家引领加深了我对科学教学的理解,这样的研讨活动,切实促进了课程改革的纵向发展,收获颇丰。
李老师的《声音的产生》实验较多,设计紧凑,环环紧凑,带领孩子们在一个个的实验中探究了声音产生的奥秘。猜测—实验—继续验证---得出结论,一个个环节下来,孩子们对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的更为透彻。“有趣的毛根小人”,更是吸引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有趣活泼,最后,李老师还不忘回扣主题,带着孩子们思考小人会跳舞的原因,实属一大设计亮点。
赵老师的《杠杆原理》、路老师的《光合作用》都属于5年级的课,难度虽大,但是两位老师都克服了。赵老师问题引领“你能想办法把水抬起来吗”,问题引领出杠杆原理,接着带着孩子们探索三类杠杆的奥秘: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省力杠杆。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赵老师还不忘记科学文化的渗透,投石战车、脚踏樵等,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心的老师,扎实的课堂。路老师的课堂新颖点比较多,课件设计的精心、视频制作的用心、植物脱色的细心,交互式平台的创新,让我大跌眼镜,这类课程一直觉得难以上公开课、难做实验,但是路老师却做到了,还处理的那么细致,很棒的一节课。
此外,许老师的专家引领也让我逐步理解了科学课真正应该怎样上?如何上?探究不等于实验,实验只是探究的一部分,观测、分类、游戏等也属于探究活动。路老师还细心讲解了探究活动的注意事项:结构要严密、背景要情景化等等。总之,一堂活动看完容易,学到是难。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多反思,依托新课标,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养。
区小学科学探究式课例观课报告
聂村小学袁鹏
听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真正领略了名师的上课风采。这三节课都充分体现了《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是难得的好课。下面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谈谈我的看法。
1.课题引入生动有趣。李老师《声音的产生》,赵老师的《杠杆》,路老师的《光合作用》,每节课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欲望与学习热情,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教学设计的思路非常清晰,对教材的处理很到位。这三节课,每位老师对教材内容都进行了精心整合,每个环节设计合理,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设计非常缜密。3.教学目标设定合理,达成情况较好。三位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有自己不同的目标,但不管是什么样目标,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都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明确、有梯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本课所学知识,达成目标。4.教学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了恰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等,抓住重点,突破了难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
5.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并面向全体。教师始终
总之,这三节课均注重探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注重能力培养的创新课,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优质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文苑学校观课议课报告
6月17日上午,区小学科学探究式课例研讨借助淄博市交互式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文苑学校科学教师积极参与教研。
首先听了三位老师带来的精彩的课例,然后进行评课议课。三位老师的课围绕着探究式教学展开,为全区科学教师探究式教学起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李磊老师《声音的产生》一课,以会跳舞的毛根小人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用尺子制造声音,感受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接下来给学生充足的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一节课,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课堂内容丰富,学生思绪打开,实验探究有序。
赵璇老师的《杠杆》一课,学生通过杠杆尺实验,依次认识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和省力杠杆。然后老师准备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工具,让学生了解不同工具的杠杆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还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桔槔,脚踏碓,杆秤,投石战车等。自主探究,交流解疑,杠杆知识深入学生脑海。
路霞老师的《光合作用》一课,在课堂上设计实验,难度较大,但是路老师充足的准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亲身验证了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全区科学教师积极观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在全区小学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本次科学探究式课例研讨活动的引领和促进下,我区小学科学教师业务和授课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夏至将至,未来可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zz/1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