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60622/4877565.html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袁sir与你同在!
(在洹上袁林本家袁大总统画像前)
去年十月,袁腾飞老师在美国各地巡游,引起在美华人轰动。谷歌工程师王先生说,“对于不乏创意的硅谷工程师们来说,袁腾飞对历史解读独特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脸书李先生说,“谷雨过去举办过上百场讲座,这一次是其中轰动最大一次,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iPhone张先生说,“我最欣赏的是袁腾飞的幽默。这是我来的原因。我们码农们太需要学习这种具有历史文化功底的幽默了。”
很多人对袁腾飞的认识来自当年火爆的《百家讲坛》,离开百家讲坛后的袁腾飞在干什么呢?想必许多人都不知道。曾经有人传,年,袁腾飞当年讲课的一部分视频在网上传播后,他被学校领导找去“警戒谈话”,一些课外的讲座和兼职被勒令取消。有学生鸣不平:“照本宣科就是好老师吗?能让学生不被标准化的思维定式所禁锢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袁老师至少告诉我们,历史除了课本还有另一种解读的视角,告诉我们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那之后,袁腾飞确实是递交了辞职申请,离开《百家讲坛》的历史老师从此走下讲台。
袁sir后来说,他辞职的原因除了不被主流接受外,其实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就是厌恶做PPT,我个人也是对凡事要拿PPT、思维导图装逼显得自己逼格高而格外反感,很长时间我都分不清究竟是屁屁踢还是踢屁屁,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世界的看法,对事物的了解和判断,也并不影响我的正常工作。
袁腾飞从此成了自由人,他把原本应该站在讲台上教授的历史搬到了更广阔的历史舞台,在古战场、在旧都城、在铭刻了历史记忆的每一寸土地上。他在全世界行走,在有深厚历史底蕴历史故事的国家地区给不同的人传授历史文化。
袁腾飞一直很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历史说书人,而不是历史学家。和职业史家相比,他说自己会汗颜,他的兴趣更多在细节,在宫廷的器物、玩意儿、战争中的武器、排兵布阵,话虽如此,听过他讲历史的朋友,依然会感到,在他风趣幽默别有一番滋味的讲述中,历史事实是严谨的,人物、事件、乃至年代,他都能随口道来。
(安阳殷墟团友合影,后排左二为袁腾飞)
春节以来,我们被突如其来的病毒限制在家里,很多人都快憋出毛病了。五月底,原本应该在二月举行的袁腾飞带队安阳古都行才得以成行,这也是我们农历新春后第一次出远门。出行之前,各种忐忑不安,生怕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尤其是湖北和武汉的朋友在路上被刁难、进出当地被遣返。但是经历了一次出行,切身感受到生活秩序正在逐渐恢复,人们内心的恐慌在拥挤的人流中显得不那么明显,以为每一次外出都会像突破封锁线的不安大为缓解。袁sir和我这一队从北京西出发,进站比平时多了体温检测,出站多了扫健康码,武汉和湖北的朋友进入外省城市也没有受到想象中的歧视。
在安阳两天,团友们跨越了多年历史,体验到了多年前殷商斧钺下呻吟的生灵到年前死于不懂上意的岳飞,到年前崩殂于复辟帝制破产的袁世凯的不同人生,了解到了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秦车同轨书同文的不断发展。来自山西、陕西、宁夏、江苏、湖北多地的朋友都深为袁sir的博学折服,北京的丰梅说,没想到说个水果都能讲出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路上,袁sir手上都拿着一把折扇,扇面上题着一首郭德纲改编自唐伯虎的诗:没来由此去经年,总把新人换旧颜。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郭德纲每次相声演出结束时,都会用这句诗给大家鞠躬敬礼。对于袁sir亦是如此,他总是说,每一个和他同行的团友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
听袁腾飞说史并不稀奇,很多朋友见到袁腾飞之前已经把网上流传的各种版本的视频音频都听过一遍,有个12岁的小男孩说,他不止听过一遍。但面对面的时候,人们忽然发现,这个人竟然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啊,他也口渴喝最普通的矿泉水,他饿了也和我们吃一样的方便面,他把小包斜挎在肩上看上去很像个小商贩。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朋友说,她最感动的是,一路上,袁sir都是倒着在走路,这样便能和朋友们面对面交谈,故宫那么多石梯子台阶和斜坡,袁sir竟然没有摔倒也是奇迹啊。我平时在河边锻炼也尝试过倒着走路,走几步不是难事,难的是一直这么倒着走,头晕、方向感差、关键是累。他完全可以并排和大家一起往前走,但他却偏偏用了这种累人的方式和大家交流,稍经世事的人都能明白,这是待人的尊重和真诚。这么说,并不是指那些并肩前行的就不是尊重,其他老师千万别改变自己的行走习惯,真摔跤了,责任还是在男方,我不负责的。
结束了安阳之行,接下来的七月,袁sir还有两次活动安排,一是7月3-6日威海、青岛的战争史主题游,详见与袁腾飞重返甲午海战现场;二是7月18-19日北京元明清文化主题游。
第一站:颐和园
颐和园的前身是乾隆盛世修建的清漪园,而我们熟知的历史是慈禧在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两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已内忧外患,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慈禧老太婆巧立名目,挪用了海军建设的专款用作建园的经费。这园子本是为老太婆60岁生日修建的,但中日战争节节失利,新式海军在黄海全军覆没,老太婆不得不草草收场了原本在万寿山上的万寿庆典。不过,好了伤疤忘了疼大抵也是人的本性,慈禧老太婆次年9月初3,注意力已经由脆弱的边防转移到了歌舞升平的戏楼,这一看,就是13年。从某种意义上讲,颐和园的园林性质自慈禧之后已经成为离宫御园,老太婆大部分时间都带着载湉住在颐和园里,直到11月才返回紫禁城,她在院子里接见巨僚,举行典仪,处理政务,颐和园俨然成了与紫禁城紧密联系的政治中心。
第二站:雍和宫
藏传佛教在北京最恢弘的宫殿——雍和宫,早先是备受冷遇的胤禛的王府,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政局凶险,雍正为站稳脚跟,煞费苦心,以旧宅雍和宫为总部,启用亲信旧属,成立了一个特务机构“粘杆处”。雍正驾崩后,灵柩停于此,此后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诞生于此,雍和宫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年间,为团结信奉喇嘛教的蒙藏两族,雍和宫正式改为喇嘛庙,名称仍延用雍和宫。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雍和宫成为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第三站:国子监、孔庙
北京孔庙,又名“先师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年),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庙历经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遗留下来弥足珍贵的文物,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和孔子儒学的重要史料和实物。元大德十年(年),北京国子监始建,初称为北平郡学,截止年已有年的历史,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每逢初夏,国子监都会迎来许多临时烧香磕头抱佛脚的莘莘学子,这也成为春夏之交的一道风景。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游学导师:袁腾飞,史上最牛的中学历史教师,战争史专家,突破央视《百家讲坛》收视记录,自称历史说书人。历史启蒙来自于《杨家将》、《岳飞传》和《三国演义》三部评书,对历史的偏好,让他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保送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袁sir与你同在!
七月北平二日行行程安排
上午9:30,颐和园北宫门门口集合
上午9:30:雍和宫正门内集合
中午12:00-13:00简餐
下午13:30——15:30国子监孔庙
下午15:30:行程结束
外地游友请将返程车票安排在下午18:00之后
报名信息
7月18日-7月19日
中国·北京
15人起
元,7月1日前报名者,享受早鸟价元,未满14周岁者原价基础上半价,且必须有家长陪同
扫码或电话客服--小游游,(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zz/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