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深不语
静待春来
最近花了两个月时间,重读中国史,有权者弄权,有财者揽财,有命者挣命……这里特别来表一表这些一直在搏命生存的普通人们。他们祖祖辈辈和土地牵绊,为皇家白头,一辈子顺应服帖,偶尔揭竿反抗,在乱世湮灭如尘埃,却也闪亮如星河。
一、和土地上千年的捆绑
随着铁器牛耕的普及,人们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干完分内的这块土地之外,看着其他富饶的荒地,便萌生了不种白不种的大胆想法,私田开垦越来越多,国家分封的土地就逐渐荒芜了,结果大家都这么干就影响到了国家的收入。于是国家索性无论公田、私田,一概按照规定缴税。同时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各国纷纷变法,如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然后到了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三家相继变法,新的制度确立。
从此,土地、税收、农民牢固地捆绑在一起。普通人不得不心甘情愿地交出绑缚好的双手。只是相对而言最幸福的是唐朝时期,公仓私廪俱丰实,国力空前强盛。
公元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表明朝廷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然而唐朝田制不立,愿意兼并就兼并,农民没有土地就只能去租种地主土地,地主就把税赋转嫁到农民身上了。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人丁在税收当中的作用就越来越下降,资产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上升。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清康熙爷宣布更名田。原来这个田是福王的名,现在谁种是谁的,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中国老百姓是谁让我活下去,我就拥护谁。更名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康熙五十一年又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世宗雍正皇帝一上台,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人头税就废除了。
春
暖
花
开
二、天下英雄尽白头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从隋炀帝开始,整整年,一直到年,光绪三十一年,才废止科举考试。唐太宗曾身心十分愉悦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朝人写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朝都是官宦人家的孩子能科举,白丁子弟不行。到了宋朝,农民都可以去参加科举,商人子弟也可以参加。只有犯人的孩子和倡优的孩子不行。
科举考试,成为普通人的唯一出路。院试考中是秀才;乡试中试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叫解元,唐伯虎就是唐解元);之后参加礼部主试的会试,三年一次,中试的都叫贡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中了贡士,于是你就可以去参加殿试,第一甲赐进士及第,一共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然后榜眼、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上榜人数若干。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上榜人数也是若干。
宋太祖抑武重文,在太祖看来,任用文士仅仅因为他们可能产生的危害远不及武人来得大,更不会向武人那样危及政权的根本。一百个文官贪污也不如一个武将造反对国家的危害大。所以你愿意贪你就贪,只要你不造反。宋朝还是很可爱的王朝。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时代来临了,只要不造反,干吗都行。太祖皇帝有遗训,刻在碑上。此碑立在宫中的一座秘殿里面,每一位新登基的皇帝都要去看:第一条,不得杀害柴氏子孙。第二条,不得杀害士大夫,上书言事者无罪。第三条,不加田赋。
宋朝厚待士人,知识分子的生活很好很强大。宋朝就是再清廉的官员,生活也是很豪奢的。
明朱元璋在朝廷上设立廷杖,你跟皇上一言不合,拉下去就打。那时大臣上朝身上都揣着银票,一看自己要受刑,赶紧给钱。给钱的话,太监拿空板子打你,听着倍儿响,啪啪啪,就让你屁股有点儿淤血,回家就没事儿了。重点儿的拿实心板子打,最狠的是瓘铅的板子,一板下去人就完了。
清世宗雍正皇帝时,设立了军机处。军国大事,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唐代皇帝与大臣是坐而论道,到了宋代,则变成了列奏,明清则更进一步,是跪奏了。士人地位可谓越来越低。君臣关系更换为主奴关系。
春
暖
花
开
三、个个都是天生的道学家
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家学说。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者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能者多劳,智者多忧,蔬食者就是平头百姓,当官的是肉食者。
外部世界的繁杂引发内心世界的无力,道家应运而生。一方面,有能力者自嘲自己“巧者劳智者忧”,例如秦始皇每天看斤奏章,朱元璋最忙的时候平均一天要看三百多件奏章,历代帝王还要劳心劳力玩弄各种制衡权术。另一方面,其余人所求只能是心安理得。阿Q,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思想的封锁在唐朝时期得到暂时的解放,寡妇再嫁、女子离婚这些事儿很普遍,妇女裹小脚这种规矩从宋朝才开始。唐朝的时候女的出门都骑马,当时最流行的体育活动是打马球,女的也都能参加。于是有了大唐的气度: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俊逸洒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抱负。
明朝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只从四书五经中命题。考试就考四书五经,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代圣贤立言。
甲午战争中国损失太大,面子上也过不去,梁启超先生讲:“华夏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一仗可把中国人打醒了,国人思想空前开放。
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朝春节是十月一日。陈胜吴广起义九月爆发,来年的十一月失败,这第一场农民起义坚持了2个月。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崛起了。那个时候更迭频繁,打仗最厉害的,都是庶族立军功,所以庶族势力越来越强大。
明末李自成攻占北京后成立比饷镇抚司,逼着明朝官员拿钱。一个月,李自成在北京弄了三千万两白银。退出北京临走时一把大火把紫禁城烧为平地。我们现在看到的紫禁城是清朝的,明朝的紫禁城让李自成烧了。最终也死于一位普通农民之手,这农民率领自己的儿子、侄子、外甥,爷儿几个一块儿动手,把李自成弄死了。县衙表扬他,奖了他不少银子,他们家变成地主了,终于实现了世世代代的梦想。
春
暖
花
开
五、乱世湮灭如尘埃
安史之乱时,回纥助唐平叛。当然回纥助唐平叛是有条件的:破贼之日,土地城郭归大唐,金帛子女归回纥。百姓被他们的帝王抛弃。
生逢乱世,他们流血,他们也在神奇地融合。先秦是第一个民族融合的高峰,第二个是在魏晋南北朝,第三个就是在宋元时代。黄河流域53年的时间换了5个朝代。梁、唐、晋、汉、周这五个朝代最长的是后梁,17年;最短的是后汉,只有4年,还换了俩皇帝。上面争名夺利,下面汲汲求生。
宋朝燕云十六州的居民主要是汉人,而这些汉人不愿意受金人的统治,就都往宋朝跑。但这是不允许的,双方约定好了谁也不许招降纳叛。宋朝是怎么办的呢?你来我就接受,等金国一要我就把你送回去,这样的结果就是他的虚弱暴露得更明显,而且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全失望了,本来以为我跑到祖国,祖国会保护我,结果金人一要就给送回去,要人给人,要脑袋给脑袋,心一死,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就彻底离开了宋。
蒙古军攻城有个规矩,如果这座城没抵抗就投降的话,破城后超过车轮高的男子一概杀死,妇女儿童工匠留做奴隶。如果这个城市敢抵抗,破城之后,鸡犬不留,全城夷为平地,播种牧草。像玉龙杰赤、撒马尔罕这些古城就是因为这样而找不到了,因为他们抵抗了,都被后来播种的牧草所盖。蒙古人在战场上每杀死一千人就倒吊一具尸体用来计数,一场战役下来,战场上倒吊的尸体比比皆是,极其野蛮残忍。
明朝西班牙人占了菲律宾,菲律宾华人起义了。西班牙的总督下令屠杀,前后杀了两万多华人。西班牙总督吓坏了,他就派人渡海去见明朝两广的地方官通报这件事。结果一年多没回信,西班牙总督惴惴不安。一年多之后,中国朝廷圣旨到,赏赐西班牙总督两万两白银!你不是杀了两万多中国人吗?赏你两万两白银!他们都是天朝的叛徒,都是汉奸。
义和团在北京悬赏,杀一个洋人两银子,洋女人70两,洋小孩40两。各省遇难的主教6人,教士45人,修女40多人,修女是侵略者的可能性比较小,义和团几乎是见到洋人就杀。教徒遇害人,这人都是中国人。
六、大浪淘金闪闪亮
1.班超
班超投笔从戎,带了36个人通西域去。第一站到了鄯善国。国王态度前恭后倨,班超一琢磨,这是匈奴来人了。于是趁着月黑风高,一部分人在匈奴驻地放火,另一部分人手持弓箭,等着没烧死的跑出来,然后射死,36个汉人杀了多匈奴人。如此收复了鄯善国,并用西域各国的军队巩固在西域的统治,拿鄯善的军队一国一国打下去,把各国都打服了。
班超做西域都护期间几次上表“乞骸骨”,即希望有生之年能生入玉门关,皇上也几次批准,但是西域各国人民极力挽留他。疏勒国军队总司令为了拦他的马头拔刀自杀,死在他跟前。所以班超一待就是30多年。班超死后,儿子班勇接过爸爸手中的枪,父子两代做西域都护50多年。
2.鉴真
日本普照和荣睿来到中国,想请鉴真大师东渡扶桑,传播佛法,鉴真大师毅然答应。当时他已经55岁高龄了。弟子们都劝鉴真大师不要冒这个险,鉴真大师为了弘扬佛法,毅然六次东渡。唐朝的法律是不允许国民出国的,出国都是偷渡,所以鉴真大师六次都算偷渡,头四次都没能成行,不是被弟子告密就是船漏了回来。第五次一出海刮大风,风一停,海南岛。荣睿去世之后,鉴真大师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第六次东渡扶桑,成功!在日本的博多湾登陆,日本天皇动用了好几十万人来迎接鉴真大师。鉴真大师一路就是踩着鲜花进入日本的,一直到了日本国都,他的脚都没有沾到泥土。
3.岳飞
金军完颜宗弼的部队是三千铁浮屠、一万五千拐子马,铁浮屠就是铁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嘛,浮屠就是塔。三千铁浮屠就是重甲骑士。岳飞一看,这好对付,你不就是靠骑兵冲击力吗?挖壕沟,一道一道壕沟挖起来,然后把金军引诱到既定阵地。等金军开始冲锋,一冲发现地上有沟,赶紧勒马,一勒马速度没有了,壕沟里藏的宋军马上用麻扎刀砍马腿。由于金军五匹马绑一块儿冲锋,所以只要砍掉一条马腿,五匹马全倒。铁浮屠一身盔甲好几十斤,倒下就起不来。马本身还有几百斤呢,一倒能把人压死。如此一来,铁浮屠、拐子马几乎全军覆没,金军无敌于天下的神话就此被打破。
4.戚继光
戚继光招募沿海的渔民、矿工,要孔武有力的,最好家里有人被倭寇杀害,苦大仇深,这样的人我一定招你。招募完军队组成戚家军,对抗倭寇。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有两本是戚继光写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十大兵书戚继光写了两本。倭寇平定后,朝廷调戚继光防备蒙古。明朝当时是北虏南倭之祸,北京这边的长城全都是戚继光修的。戚继光写诗说:“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他堪称明朝第一名将,平定倭寇,不愧为民族英雄。
5.革命者们
章炳麟一生坎坷,是坚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豪杰。秋瑾乃一代巾帼,30多岁东渡日本留学,参加革命。她手里随时拿着把肋差,就是日本武士剖腹用的短刀,时时提醒自己以死明志。
6.普通人们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广东人民便自发地组织三元里平英团抗击英军。而地方官吏不能处理,压抑人民顺外夷。广西同广东交界,所以两广地区的人仇英仇官便是常事。作为最早受到资本主义压迫的两广地区,人民一方面要抵抗外力,一方面要反抗政府,转而发展成为一种自觉。两广成为革命的策源地,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两广地区,民间自发组织的抗英活动不断,民间流传着“百姓怕官,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说法。
插图
背景图
封面图来源秀米
文字来源网络,使用时需替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zz/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