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读史谈风云深圳中学初二13班优秀历史


网络普法滦南县民法典来了系列主题 http://www.luannanzx.com/lnxzp/10910.html

读史谈风云---初二13班历史专刊

/09

读史以明智

知古而鉴今

十/三/班/读/史/谈/风/云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

我们不仅要读史,还要能辨史、品史、鉴史,要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这才是读史的价值和收获。

——深圳中学初二13班

历史暑假作业:

为了促进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历史教研组布置了初一年级暑假历史作业:阅读历史课外书籍,撰写《历史》读后感,必须A4纸,要求有历史主题(标题),字数字以上。

十/三/班/读/史/有/感

优秀

读后感

分四期

展示十三班

读史风采

《读史谈风云》第一期上榜名单:

黄梓洋、欧展浩、彭睿言、孙铭潞、叶洪宇

第一期风云榜

01

我眼中的李鸿章——黄梓洋

读《中国近代通史》

有感

初二13班

读中国近代史需要有胸襟,那是逾百年充满了屈辱的历史;读中国近代史,还需要有深度和厚度,看到了历史记载,还要有透视历史背后的能力。

——黄梓洋

我眼中的李鸿章(手写版)

我眼中的李鸿章

——读《中国近代通史》有感

初二13班黄梓洋

暑假,我通读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思绪万千。读中国近代史需要有胸襟,那是逾百年充满了屈辱的历史;读中国近代史,还需要有深度和厚度,看到了历史记载,还要有透视历史背后的能力。

今天,我想谈谈我眼中的李鸿章,这个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三大伟人”,生于乱世注定无法平凡的李中堂。

他年少大志,报国为怀。

李鸿章出生在年,道光年间。年少时的李鸿章便胸怀大志,他在年入都乡试时写下: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何等豪迈!为了梦想,他一路过关斩将,24岁高中进士,从此为国效力。

他深具宏韬大略,是不折不扣的改革家。

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积极兴办洋务。在与列强的交往中,他强烈意识到富国才能强兵。他不顾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李鸿章说:“我辈若不破群议而为之,并世而生,后我而起者岂复有此识力?”这正是一个改革家应有的精神和风骨。

没有李鸿章,就没有机器局、招商局、电报局、铁路局的存在和发展,就没有陆军和海军近代化的可能,就不会有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他眼光长远,力推教育改革,促成留学计划。

李鸿章深谙人才匮乏之弊,积极促成“晚清幼童留美计划”。与此同时,他与沈葆桢力促清政府从福建船政学堂选派留学生到英、法、德等欧洲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这才有北洋水师里威名远洋的教习严复,管带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等,而他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卓越表现,我们有目共睹。

李鸿章的教育改革,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顶尖人才。这些留美幼童中有赫赫有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这样的技术型人才;也有民国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这样的政治家;还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这样的教育家;以及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胡刚复等留学回国后纷纷在教育界熠熠生辉的大师们。

他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背负历史骂名。

中日甲午战争,这场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最终以北洋海师浴血奋战全军覆没而告终。为此,清政府派晚清重臣李鸿章为代表去日本签署《马关条约》。

李鸿章铮铮铁骨,满腔爱国情怀。在面对日本人只给他说三个字的权力:签,不签时,他依然咬牙说不签。日本人大怒,用枪托打在李鸿章的头上,血流如注,他面无惧色,仍然说不签。

日本人不能让李鸿章妥协,只能向慈禧太后施压,慈禧太后闻言,连忙给李鸿章传话:这约得签,不管日本人说什么,能换和平就好。

签约是肯定的,但在具体条款上,他还在坚持。为了争得条款的些小让步,李鸿章付出了最大努力。陆奥宗光回忆:“起初就偿金二亿两,他要求减少五千万两,视不能达此目的,他则乞减少二千万两,最后他竟对伊藤全权哀求以此些少减额为其归途之饯别。此等举动以李之地位而言实有失其体面。”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而李鸿章则视《马关条约》为终生耻辱,发誓从此不再踏入日本半步。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我无法感受李鸿章在79岁高龄时写下这首诗时内心的屈辱,只是他那“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还音犹在耳啊!

拨开历史的迷雾,依旧可见李鸿章铮铮的爱国忠魂。是功是过?这一切早已化作缕缕青烟,可历史的那片星空却因其变得纠结、美丽。

02

论历史的影响力——欧展浩

初二13班

对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永远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以及人民的生活观念,进而对整个国家的未来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欧展浩

《论历史的影响力》手写版---欧展浩

02

论历史的影响力

——初二13班欧展浩

对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永远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以及人民的生活观念,进而对整个国家的未来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在我国上百年的近代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十九世纪开始,我国与西方国家交往变得密切了起来,这其中的鸦片战争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事情。英国一开始是抱着诚心诚意的态度与我国商讨通商事宜,但可惜乾隆,嘉庆等人认为我“天朝”无所不缺,且把对方当做“蛮貊之邦”看待,导致沟通十分失败。于是后来英方便开始走私鸦片,而最后也变成了军事冲突,在英军兵临城下时签了《南京条约》。

身为东方世界一直以来的霸主,在面对朝鲜、高丽等国一直是主人翁角色的中国,又怎能想到会有驾驶庞大舰队,掌握先进技术的西方人闯进来呢?武器军备都不如,我们的失败仿佛是必然的。我们必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一点在广州做出巨大贡献的林则徐看得很清楚,但他却从未公开地去提倡,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怕士大夫的指责。从秦朝开始的思想文化专制,逐渐造就了许多盲目忠君,不顾国家社稷且自高自大的死板读书人。时至今日仍有人骂提倡早餐吃面包牛奶的医生崇洋媚外,也就不难想象如果当时有人建议学习外面技术的话会造成多大的轰动了。

我认为这就是我国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历史对我们的未来有着太大的影响力,好像我们的未来都是历史创建的一样。我们总提倡“以史为鉴”,但在汉唐之后就几乎没有出现过像它一样的太平盛世。《狼图腾》中说中国人的血液里缺少一种开拓进取的飞跃精神,而大部分是一味守旧的小农思想,难以与西方国家抗衡。从后面的自强运动、康有为变法的失败、顽固势力的竭力反对都可以看出我们思想上极大的落后,宁可继续这错误的社会模式也不愿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林则徐显然不是这样一个“成大事者”,与他一样的许多人或士大夫也不是。他们都有救国的志向,但却不够纯粹,未能摆脱封建的,功名利禄的思想禁锢。所幸我国后面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使我们的国家逐渐进步,这也应是近代这段历史为人们展示了我们思想上一直以来的诟病。

历史是重要的,但我们不应该将其看作目标,而应该是起点。只有在历史的起点上不断进步,才能使历史稳定而善良的影响未来。

03

《这个历史很靠谱.袁腾飞讲中国史(下)》读后感---彭睿言

09/10

初二13班

近代史如一本用血浇铸的警钟,鞭策我们发愤图强。科技兴国,居安思危,重视创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应被融入骨血。“后浪们”也应珍惜当下,昂扬进取,续写光辉灿烂的中华篇章!

——彭睿言

《这个历史很靠谱...读后感》(手写版)

《这个历史很靠谱.袁腾飞讲中国史(下)》

读后感

——初二13班彭睿言

从一八四零到一九四九,短短一百零九年的历史,是不可或缺的一笔,亦是血与命换来的教训,时刻督促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个历史挺靠谱》系列的第二本便细致地描绘了这一百零九年灰暗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便愈发的低了。大清统治者还沉缅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至英国的炮火隆隆地在神州大地上响起,梦刹那间碎了。冷兵器时代渐渐湮没于时间的浪潮。统治者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百般无奈之下,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皇帝逐渐认识到了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思忖着如何变法,却还是不愿放弃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变法只能止于皮毛,不及实质;而洋务运动的兴起还是被几千年流传下来,早已根深帝固的封建思想浇灭。大清国库已被接踵而来的不平等条约渐渐抽空,国家只得增加赋税,却又令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各方虎视眈眈,华夏大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洪秀全起义,自称上帝“二儿子”,大肆宣扬太平教,握权后却醉生梦死,荒淫无度。内乱使政府无心抵御外敌,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攻陷了多座城市;甲午海战,实力悬殊,举国蒙羞。而改革总是历史发展的洪流,势不可挡。一时间众说纷纭,希望曙光重启。“一战”落下帷幕,而日本却不安好心,发动侵华战争。帝制已灭,溥仪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日本举国同心,妄想吞并中国,来势汹汹。华夏大地一片生灵涂炭,硝烟纷飞。国共二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捍卫了民族主权,日本投降。

外患已除,内乱即制。国民党,共产党针尖对麦芒。国民党步步紧逼,共产党作出一定让步后退无可退,国民党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围剿。得到美军支援的国民党装备精良,可溃败原因在于失了民心。国民党多为资产阶级,对老百姓不管不顾,反观出生于无产阶级的共产党,军民一条心,最终摘得胜利果实。

近代史如一本用血浇铸的警钟,鞭策我们发愤图强。科技兴国,居安思危,重视创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应被融入骨血。“后浪们”也应珍惜当下,昂扬进取,续写光辉灿烂的中华篇章!

04

读《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有感

——孙铭潞

初二13班

“天朝”是一个梦,一个难以惊醒的梦。中国人用了半个世纪,在亡国灭种的边缘上,才忽然从梦中惊醒,惊醒之后却还想睡个回笼觉。

——孙铭潞

04

读《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有感

——初二13班孙铭潞

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通过来自书本的记述和口耳相传,我对此并不陌生,知道鸦片战争发生于-年,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始终觉得只了解大概,内容空洞遥远。在读完茅海建先生的书《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后,我有了更新的认知和了解。

战争起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可是直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国贸易出口每年仍有二三百万两白银的顺差。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但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益的贪婪欲望。后来,清朝政府中的一部份有识之士目睹社会危机,建议在中国严禁鸦片,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而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爆发了战争。

在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关于鸦片战争的档案资料,包括当事人书信、奏折、回忆录以及相关研究著作和文献资料等,对鸦片战争进行了重新研究。读完此书,我意识到我以往一直都是在用主观评价鸦片战争中的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没有发掘战争背后隐藏的问题。作者为琦善卖国罪平反以及打破林则徐神话,这是我以前从未思考过的。

我后来也寻思着,当时的中国,处于落后的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中,面对当时已经步入君主立宪制的近代化英国,鸦片战争其实从一开始,便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所以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不是多几个林则徐,便可以改变中国被瓜分的厄运。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清朝会崩溃,主要还是当时的政治制度出了问题,在面对瓜分,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之时,由于制度,当时的统治阶级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用我在网上查询到的文段简洁地概括一下这段历史,就是:“天朝”是一个梦,一个难以惊醒的梦。中国人用了半个世纪,在亡国灭种的边缘上,才忽然从梦中惊醒,惊醒之后却还想睡个回笼觉。

05

再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

——叶洪宇

初二13班

每次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都有新的感受,新的觉悟。在读第四卷的“文景之治”至“张骞出使西域”时,我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

——叶洪宇

■读史谈风云

再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

——初二13班叶洪宇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经历过血与火的熔炼,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无穷智慧。每次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都有新的感受,新的觉悟。在读第四卷的“文景之治”至“张骞出使西域”时,我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

西汉出了两位有名的皇帝,便是汉文帝刘恒和汉武帝刘彻。两人在西汉构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谦虚,一个骄傲。

文帝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人民田地赋税至十五税一,废除残酷刑罚,对周边国家尽力维持和平。由于社会安定,到了景帝时期,国库丰足,国力强盛,仓库的粮食由于没人吃都腐烂了,而府库里的钱也多得用不完,田税更是减少到三十税一。

文帝一生谦虚,不爱显摆,相比之下,武帝却是个争强好胜的统治者。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将领们持续作战,把匈奴赶到更远的北方和西方,听说武帝在位时打了44年仗。武帝打败了大宛国,使汉朝在西方名声大震,原先屈服于匈奴的国家,纷纷投靠西汉。他还攻下北方的朝鲜国,拿下南方的闽越国、南越国,开辟了一条“南方丝路”。汉朝在武帝手里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世界的一代的霸主。

在我心中,武帝是个好战的侵略者,打跑侵略我们边疆、掠夺边疆人民财富的匈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主动攻击对汉朝没有威胁的小国就有失大国风范。更何况,他只想扩大版图,征伐四方,成就一代霸业,却使人民饱受疾苦。所谓付出才会有收获,他的丰功伟绩换来了汉朝甚至天下苍生的灾难。

历史常常与现实惊人的相似,现实世界的一则新闻令我感到莫名的相似。一名中国企业家马云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有人质问他美国经济的衰退是否是由于中国崛起造成?马云不以为然,他的回答是:美国之所以衰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他用充分的数据表明,过去30年,美国打了13场战争,浪费了大约有14万亿美元。这些如果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美国民众和开发不发达的中西部,会带来很大的改变。美国人无言以对。

是的,一味地战争不但不能解决世界的争端,也会把自身引入发展的困境。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好本国发展、服务好国民需要的事上,才是长治久安、壮大实力的捷径。

十/三/班/读/史/谈/风/云

结语

读史,不仅仅是读历史记载的文字,而是要能够唯实地去辨史,要能够有思想地去品史,要能够有见树地去鉴史!

感谢赵老师的悉心引领,

让我们在读史中更有深度!

——初二13班全体同学

读史明智

知古鉴今

下期《读史谈风云》上榜名单:

柳骞、彭雨杰、吴非、夏睿、周稻承

qi

dai

xia

xi

资料收集:班级家委

创作编辑:黄梓洋妈妈

图文审核:赵翎老师

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zz/69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