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蛞蝓 > 海蛞蝓的种类 > 一位军工人的真实经历中东十五年三
当前位置: 海蛞蝓 > 海蛞蝓的种类 > 一位军工人的真实经历中东十五年三
来源:砺剑
作者:永不消逝的电磁波
美索不达米亚之眼--中东十五年(三)
挺进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波斯湾红海之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这里,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也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与尼罗河文明、恒河文明,以及咱们的黄河文明并称为人类“四大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著名的四个标志,巴比伦城、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其中心位于巴比伦城,也就是现在伊拉克巴格达以南大概20公里。
进入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随着毛子国内陷入车臣战争的泥潭,美国逐渐表现出一家独大的态势,并抓紧时间在中东布局。我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交流甚广,自汉朝开辟丝绸之路以来,就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建立了互信互利的亲密伙伴关系。
到了现代,在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巴以和谈等国际大事件之中,我们与中东国家更是加深了理解和信任,并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在中东的大部分国家,都有中国军品的身影。在毛子无暇顾忌的时候,我们厂又是凭借着与众多乌拉尔研究院所的亲密合作关系,拿到了不少订单。
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石油大国,在年以前,都是富得流油的国家。曾经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伊拉克人买了一辆奔驰,一个月之后又买了一辆。店主很高兴,问他是不是因为车子质量好,所以他成为了回头客。这个伊拉克人愤愤的说,不是因为质量太好,而是设计太烂:车子里面的烟灰缸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满了,他只好再买一辆……。虽然是嘲笑伊拉克人的智商,但是也反映了当年伊拉克国民的土豪气质。
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空袭,打响了第一次海湾战争。但是,由于战争目的只是迫使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军,当时并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这也为后来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埋下了伏笔。
我们说过,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当年搞种族屠·杀,把阿族人一个叫做“斯雷布雷尼察”的小镇,大约名居民,不区分男女老幼全部屠杀,然后埋在一个万人坑。有点儿像当年蒙古铁骑的做法。屠杀受害者里面有一名英国记者,他当时已经表明身份,但是还是没有逃脱劫难。在这个过程中,这名记者偷偷打开了摄像机,但是塞军大兵没有发觉。正是这个幸存的录像带,后来成为屠杀铁证,震惊世界。在经历78天空袭后,米总统向北约投降,但是这并未阻止后来国际法庭对米总统和他的将军们所犯下罪行的审判。
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军后,国际社会继续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但是并未逮捕萨达姆。这给了萨达姆一个错觉,那就是他才是那场战争的赢家。虽然顶着联合国的制裁,但是伊拉克国家底子不薄,萨达姆继续招兵买马,于是我们的生意来了。本来,伊拉克陆军、空军都有我们的装备,但是防空系统基本上都是苏制的。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系统工程学。咱们的雷达一流、导弹一流、防空火炮一流,但是组成防空系统就……,否则现在就不会再引进毛子的S-了。做为军工人,真的很惭愧很自责也很痛心!
如果说钱学森是我国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应该没有多少反对意见吧?钱老的专业是什么?就是系统工程学!说得通俗一点,咱们的工业设计以汽车发动机为例,铸造技术有了,模型技术有了,数控机床有了,电子控制技术有了,发动机需要的分项技术咱们都有了,早就有了。但是,小小的汽车发动机就是设计不出来,现在每年几百万辆汽车,需要几百万台发动机,钱大部分都给小日本赚了,就是因为系统工程学的问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个人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立国之本。中国最厉害的技术,叫做反向工程学,也就是拿到一个实物,我们可以用最快时间把它仿造出来,然后加以改善。这种技术,俗称“山寨”技术。反向工程学越发达,说明知识产权越差,也就越难吸引人才去开发和设计。所以说,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不可能拥有一流的设计。最近卖给中东的那些无人机,翼龙也好彩虹也好,大都有美军全球鹰和死神无人机的影子。
曾经有一家兄弟工厂,专门派人来我们工厂,要求提供一种远程双通道载波雷达。厂技术处的几位师兄就问,为何要这个雷达,又不是最前沿技术。对方支支吾吾搪塞半天,然后回答说用于精确定位。我们就又问,当今定位要么就是GPS,军品就用北斗,没道理还用那个雷达呀?对方说不清楚,让我们不要管,提供样品就行。
技术处也不是吃干饭的,尤其在现在这样日新月异,技术革新一日千里的年代,不问清楚了回头设计不好也没法交差。就继续刨根问底,后来对方终于吐露实情: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拿到了美国MQ-1捕食者无人机的样品,然后进行仿制……。大哥,捕食者是90年代中期的差不多第一代查打一体无人机。
(捕食者无人机)
美军自己的型号是GPS定位,但是出于GPS信号保密和打击精度限制等方面的考虑,外销的型号都是采用地形匹配雷达进行制导。而中东国家,大部分地形以沙漠为主,地形匹配雷达,根本就不起作用!所以人家拿过来用了五年时间都不到,就不用了。你还想仿制一下卖回去……。再说,稍微动动脑子,按照人家的技术要求设计一个,总好过抄吧?咱们也算是五千年文明古国……。
当然,师兄们没说的如我这般直白,后来给了一套GPS,体积缩小了不少。不过兄弟工厂也不容易,就因为GPS虽然精度高了,体积小重量轻,听起来算是优点,但是飞行器设计中还是要考虑配重平衡等问题。反正据说最后也没搞定,反而让西南的兄弟抢了先。只是可惜,卖出去的还是仿制的产品……!
话说回来,萨达姆大叔手里有钱,但是因为制裁,他很难花出去现金,石油出口也受到限制,而且只能购买防御性武器。毛子有技术,但是产能严重不足。于是有谣言说,萨达姆大叔通过一些途径,向土耳其走私石油,土耳其再向俄罗斯支付现金,毛子转手,用一半的价格从我们这里买东西然后转手给萨达姆大叔。
虽然毛子出价只是萨达姆大叔给的一半价格,但是仍然远远高于市场上面我们的销售价。所以说,战争的双方都是受害者,只有俄罗斯那样的武器贩子才是受益者。对了,要说最大的武器贩子,那就是美国。
年年底,也就是回国大半年以后,我又接到了组织任务,去伊拉克进行先期考察。主要是了解当地的设备状态以及人员技术基础,为下一步打开市场提供技术依据,顺便帮毛子托罗波夫局完成几个订单。这一次跟上一次塞尔维亚任务不同,那时候过去是善后,把损坏了的零件更换一下,没有什么具体任务。这一次不一样,毛子卖给萨达姆大叔的,是SA-6防空系统和SA-8防空系统,后来也配备了“希卡尔”四联装自行高炮。
(SA-8防空导弹)
理论上来说,这可以组成一个“弹炮合一”系统,用来对付如日中天的“战斧”巡航导弹,应该还绰绰有余。但是由于前苏联和俄罗斯都有严格的保密制度,高精尖的东西统统不卖,而且苏联的电子控制系统一直是软肋,这倒是让国内的工厂如鱼得水。合同的内容,是采用类似红六的雷达系统来改装SA-6和SA-8的雷达,同时升级火控系统,提高其防空系统的侦测水平和联动能力。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SA-6防空系统和SA-8防空系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两种防空系统是由前苏联不同的设计单位,在六十年代设计定型,在八十年代停产的产品。
前面说过,雷达是防空系统的眼睛,而国内对SA-6防空系统做过一些研究,它主要电气系统采用的还是电子管线路,改造主要利用为红六系统研制的线路板,取代之前的线路,并强化滤波效果。如果这两个系统能够改造成功,后续的备件保障能力也会得到大大提高。同时,如果有了升级改造的成功范例,针对更多第三世界国家正在使用的SA-6/8系统,我们也可以提供升级改造服务,这也可以增加出口创汇的能力。
我们这一次的团队一共四个人,厂办联络处的一位副处长姜处长带队,包括了技术部的一位师兄涛哥,兄弟车间的一位师兄魏哥,还有我。
从北京取道伊斯坦布尔,然后通过约旦进入伊拉克。这一路,比去贝尔格莱德的时间还久。前面不多说,从约旦首都安曼出来,还要再坐16个小时的车才到达伊拉克中部城市拉马迪。据说,这还是快的。经济制裁和禁飞区的设立,对伊拉克人民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路边,随处可以见到废弃的民房,城市建设停滞,路边还有可以见到报废的军用车辆。北方集团在拉马迪有个办事处,我们就住在那儿,后来那里也就成了我们的大本营。
说起来,自打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来,我国就与中东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商贸关系。如今,做为现代贸易的一部分,我们来到这里,继续着丝绸之路的辉煌。最近,国家在搞一带一路建设,个人认为,这是极其英明而富有战略眼光的举措。建设好一带一路,不仅有利于提振整个东亚、中亚、中东、东欧和北非的经济,还可以稳定市场,消化我国国内的剩余产能。更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泛应用和实践我们的新技术新成果,为创造可持续性发展的国民经济,创造更好的条件。
拉马迪大概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为奥斯曼帝国所建。人口大概50万,跟我们工厂旁边的那个小县城的规模差不多大。拉马迪曾经是军事要塞和中转中心,因此交通特别发达,一战期间被英法联军占领。跟中国以及其它古文明地区一样,巴比伦文明的好多文物,有很多甚至是距今六千年以上的文物,都被英国人法国人搬回去他们自己的博物馆了。巴格达虽然是首都,但是太凶险,几次战争给炸了个底朝天,治安也不好,总有冲突和爆炸。而拉马迪很是安静平和,交通四通八达,距离巴格达也只不过一个多小时车程。因此选择拉马迪作为大本营,应该说北方集团的选择还是非常有远见的。
姜处是我们的组长,东北人,性格好爽,但是做事一丝不苟。本来厂联络处就是负责外贸订单的协调工作,事情很繁琐。通常军品买卖的订单都是由北方集团总部确定,然后再转给工厂,工厂的联络处就负责跟对方确认交货、付款、验收、后续维保等等。姜处是北二外毕业,这里就不用过多介绍了。
另外,他的英语和法语都很流利,但是阿拉伯语就不懂了。据说,世界上最复杂的两种语言,就是汉语和阿拉伯语。能够把两种语音都说的流利的名人,大概就只有芒果台的何炅老师了。在此之前,姜处本来负责非洲那一片儿。中东地区曾经短暂访问过伊拉克和伊朗,不能所轻车熟路,但是风土人情还是知道一些。
技术处涛哥,准确的应该叫涛叔,五十岁出头,外联经验丰富。很喜欢说笑,更有一身好厨艺。他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又在东南亚待过一段时间,后来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娶了工会的姑娘做老婆。孩子出生以后,因为妻子身体也不好,出来的次数就不多了,直到前一年孩子上大学,才重拾旧业。技术处里面,涛哥是个全才,也是奇才,获得过嘉奖,后来主要是玩儿平衡木的。
再说魏哥,魏哥的车间是做机载的,由于萨达姆大叔手里面也有许多歼-7,所以魏哥车间领导就派他出来看看,一方面凭着售后的借口,找一找升级换代的机会,另外也想了解一下当下战场的实际需求。
魏哥是空军飞行员专业,自从刘叔的事情被工厂了解以后,厂领导认识到战场需求与研发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于是专门向空军和防空部队领导请示,招收了一些退役人员进入工厂,从事技术研发和论证工作。本来空军飞行员大部分都会转业去民航,待遇又好,又可以继续飞,还有一大堆漂亮空姐天天围着。但是魏哥的妻子老家在本省,妻子又强烈要求回来,于是就来了工厂。没想到进来工厂,恰好给了他更大的舞台,后来他也算飞黄腾达,这也是后话。
安顿好了我们几个,姜处就出门了。也是因为纪律,姜处不主动说,我们从来不会问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剩下我们三个也是各有各的任务,任务地点也不同,于是就分头行动。办事处租的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一个三层楼,还有车库和仓库。别小看三层楼,在拉马迪当地也算是高层建筑。
办事处设置也很简单,只有三个科室,办公室最大,七八个人,负责对接集团和下属各个工厂与伊拉克方面对应部门;资料室负责原始档案存档,以及与外部的通信,包括跟国内的通信联络,当然也负责密保;联络处有三个中国人,还有一个本地人叫做纳西姆,负责派车,安排吃喝撒,以及一切的杂事。说到这里,一下子想起了海哥……
纳西姆是土生土长的拉马迪本地人,大学毕业以后考上了西安交大读的研究生。第一次海湾战争以后,中建某局负责伊拉克几条主干公路的修复工作,纳西姆正好完成学业,由于他中文流利,又是路桥专业的研究生,因此被聘任为中建伊拉克项目部的伊方技术负责人,后来甚至成为项目部的伊方经理。项目结束以后,恰好北方集团设立办事处,拉马迪就加入进来,成为办事处的正式职工,也是第一位伊拉克本地职工。
我们国家每年都招收很多外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中国不光学习了专业知识,更学习了汉语,学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他们懂技术,懂得中国人和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更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敬意和向往。这些人是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像纳西姆这样的人才,确实极大的增强了我国公司与驻在地之间的联系,成为文明的纽带。
(在华外国留学生)
为拓展国家的软实力,输出我国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联想起国内很多外企,也是我们中国人在里面做高管,这是一样的道理。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在华留学生这些资源,必将能够使得企业快速融入当地文化,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刚刚到办事处,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到一张伊拉克地图,然后把这次任务所涉及的场站位置标示出来。接近年的时候,虽然第二次海湾战争还没有开始,但是双方都已经剑拔弩张了。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应该说大部分伊拉克地区,都被划成了禁飞区,伊拉克飞机,尤其是军用飞机,没有得到美国同意是不能随便起降的,否则会有被击落的风险。同时,伊拉克上空,经常有美军飞机,从事侦查等作业。伊拉克防空部队的雷达,有一些全天候开放,但是更多的还是处于隐蔽状态。我要去的总共有六个场站,基本平均分布于伊拉克全境。
很快就跟纳西姆打成一片,这个小伙子很开朗,中文也好,居然还带着陕西味儿。纳西姆说,他喜欢秦腔,也能嚎两嗓子。在那之前我还真没听过秦腔,觉得人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自己都强,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初来乍到,风土人情很多不懂的地方。纳西姆很直率,所以不懂的地方就经常问他。阿拉伯人是白种人,男的女的都很漂亮,用姜处的话来说,就是脸长的很有雕塑感。
纳西姆虽然跟我年纪相仿,却早已结婚,还有了一儿一女。伊拉克人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6岁,真幸福,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都十八了,学校还禁止谈恋爱呢!我问纳西姆,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个伊拉克女孩子。他斩钉截铁的说,不行,因为你出不起嫁妆。我一听,再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就愣在那里。结果这个家伙马上捂着肚子大笑起来,还敲着我的肩膀,用陕西味浓郁的普通话说了句“瓜子”,让人哭笑不得。
这次来伊拉克,车间专门给我特别制作了一套简易装置,称为波谱仪,可以安装在SA-8火控系统的末端,希望有机会利用它对夜鹰的探测进行实战检验。我也带了一台电脑主机,用来测试、分析和记录。为什么不带显示器呢,呵呵?因为一方面显示器比较重,成本太高。更主要的是,干我们这一行,最不缺的就是显示器,用“到处都可以找得到”来形容应该不为过,而且都是高清大屏的。那个时候技术还不是很先进,但是两年以后,我就开始用上了笔记本电脑,那样才方便多了。
我首先选择了最近的一个场站,它位于拉马迪以南约公里,一个叫做莱哈利耶的小镇附近。在这里要声明一下,本人不懂阿拉伯语,只能根据发音大概凑几个汉字上去。如果跟官方的名字相同,纯属巧合;如果不同,纯属不巧,不是故意弄错的。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时候,是科威特向沙特和美国请求援助的,而美军前线基地,大都位于沙特、巴林和卡塔尔。莱哈利耶就在伊拉克与沙特边境附近,从地图上面看,是探测驻沙特美军基地动向的绝佳地点,也是守卫巴格达西面的门户。
(小编注:目标场站大约在图中红圈处)
这里,先大概介绍一下毛子防空系统的设计思想。毛子的防空系统,以保卫“点目标”为首要任务。确定点目标以后,防空系统大量部署在外围,当敌方目标接近本方最大射程的时候,全部防空系统就开始启动,形成远近两层密集火力。伊拉克完全沿袭了毛子的做法,如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