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古典的华光记腊月middot款冬


煎茶講究歲時記,一年裡有初煎茶會、雪見、梅見、桃之節句、花見、端午、新綠、七夕、納涼、月見、紅葉、歲末、忘年等歲時茶會;另有各種特別主題的祝賀、獻茶茶會。初煎會一般都在一月中旬,茶事包含了連同香煎在內的三個茶席與一席茶懷石。上午十點開始,到下午四點尽兴而返,也是一年中如同诗词典章中所记载的华彩时光。进入小笠原流煎茶道的世界后,作为流派的弟子,小笠原流煎茶道总部瑞峰庵的初煎会,便成为每年必赴的一场文化乡愁。始终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赴会之时,在数寄屋茶室的床之间,盛物是由紫竹、万年青与灵芝组成的“万年大吉”;挂轴为初代家元书:“鹤鸣于九皋闻声于天”,这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的诗句,“鹤鸣于九天,声闻于野,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描述了千年前一场让人愉悦的盛宴之后,诗人徐行于广袤的旷野,听到鹤鸣之声高入云霄,游鱼潜入深渊,跃上滩头。高大的檀树与树下的败叶。嶙峋的山石蕴藏琢磨璞玉的力量——那种饱满,非笔墨可以形容。遥远的文明之潮奔涌而至。而为这种美所折服的我们,也只有走下去一条路而已。孜孜不倦学习煎茶道,三百年间在中华与东瀛间的文化传去复传来,沉淀演化而成的文化精华呈现,循环往复的东渡西归,悠游快乐的以茶涤心,是二十余年来,小笠原流煎茶道中国弟子们的学习状态。年一开年,全世界都撞在了一面突然出现的透明的墙上,习以为常的一切,可以守望,也能相助,但无法如从前般轻易欢会。一年初始之时,在风波乍起但看来依然静好的时光中告别那场流光的盛宴,我们踏上了不知何日能再返程的归路。接下来的时间里,在仿佛很难再寻回从前的安稳的现世中,煎茶道于我们的内心,依然如冬花从雪地里绽放般,灿烂从容。不仅如此,稳定的茶汤,也让身处纷乱的世间的我们,重新体味到坚强。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帮助与关爱,也付出了很多的真心,从茶道中得到的力量,成为了支持我们在这一年坚定前行的重要支柱。疫情阻碍了求知若渴的脚步,但也在被挟裹于全球化迅猛发展二十多年不停前行的时光之后,给了我们一个按下暂停键的机会:反观诸身,环视周遭,我们的内心,也在期待煎茶文化重新在中华文化中的浸染之中,穿透冰雪覆盖,以至诚之心,与绽放美丽花朵的灵魂邂逅。庚子年末,穿过卷土重来的疫情防控的重重迷雾,亦是怀着逐疫迎春的美好愿景,小笠原流煎茶道“腊月·款冬——煎茶清叙”,在杭州灵隐山间的安缦法云舍如期呈现。茶席入口挂轴:和敬清闲(日本煎茶道的核心理念)盛物:天仙之寿“腊月·款冬——煎茶清叙”之香煎席掛軸:小笠原流五ヶ条 三代家元秀翠書盛物:天然如意正客定:悟お茶:蘭香煎(盐渍石斛兰)菓子:琥珀梅竹蝶香煎席,是日本正式茶会中的迎宾之席,也承载了季节的风雅与款待细致的心意。以梅卤腌制的季节花朵,据明末冒辟疆《影梅庵忆语》所记:“(董姬)酿饴为露,和以盐梅,凡有色香花蕊,皆于初放时采渍之。经年香味、颜色不变,红鲜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尚书·说命下》里所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它本意承载的更多:盐咸,梅酸,以上古的调味必需,指代国之所用贤才。和羹之用,则以二味调和百味寓意贤才治国。风雅的根本原是担当。“腊月·款冬——煎茶清叙”之焙茶席掛軸:青松本無華盛物:不老富貴正客定:岁寒二友結界:東籬佳色茶:京都宇治伊藤久右衛門焙茶菓子:款冬青松本无华,是出自宋代米芾的诗句,霜风凄厉,大雪纷飞的季节,青松依然是郁郁青青,我们人类,也要有这样的精神。在艰苦的境况中,不失去乐观的精神,高洁的品行。这一席,也是学习中技法最繁复但最终却可以得到最多乐趣的点前方式,焙纸袋让人想起陆羽茶经二十四般茶道具里的紙囊,和纸茶袋装上粗枝烘焙而制的焙茶、用竹夹在碳火上焙一分半、可去茶碱、提香气,器具上通唐宋,品味又和岩茶、单枞相通,焙香柔和,也是将朴实无华之茶隆重的对待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之茶。“腊月·款冬——煎茶清叙”之玉露席·杭州棚雅点前掛軸:凌波仙士盛物:吉报早春正客定:高士清友お茶:小笠原流瑞峰庵极上玉露菓子:寒椿杭州棚点前之席,一树梅花几朵红茶,在当天最幽微的空间中,闪动着动人的华光。点茶前,先点线香,净化空间,沉定心绪,以清净之心,品饮鲜美的玉露煎茶。“腊月·款冬——煎茶清叙”之玉露席·比翼棚香羽点前掛軸:喫茶去盛物:富貴平安大吉正客定:蘭秀芝英结界:岁寒三友お茶:小笠原流松风玉露菓子:水仙香于茶席,用香丸,精致的古典合香配合茶席的季节呈现,此次用了梅香丸,暗香流动,含蓄却热烈的气息。“腊月·款冬——煎茶清叙”之展观席

主入口

主题花作:腊月·款冬

受付

挂轴:雪月花

茶道中表现四季时令变化的美,以及美的感动引发的怀念之情

花作:富贵常青

花作:湖光远泛

中式茶席所用茶品:

径山茶:径山寺,日本茶道的祖庭。茶品来自老茶缘

恩施玉露:日本蒸青绿茶的源头。茶品来自润邦茶业

武夷岩茶:日本煎茶道中兴之祖“卖茶翁”曾记述的中国茶。茶品来自青竺

空间

煎茶道的呈现空间本身就有比较大的自由。最终,茶会场地择定了位于灵隐山间的安缦法云舍。法云舍所在酒店前身的法云古村,曾为灵隐永福等七大寺院的茶园村民所住,始于唐代,村中的房舍,最古老的已有百年历史。黄泥作墙,石头堆砌房基,木壁木窗木墙黑瓦,是千年法云村在文献中留下的记载,之后的改建,也最大限度的复原了,黄泥墙青瓦顶青石板。幽微的空间,舒展着古典的呼吸。小笠原流煎茶道创流的源起,是一百年多前,日本礼法的主要制定者小笠原流开始介入煎茶道,用礼法来规范煎茶道。小笠原流的远祖小笠原远光是镰仓幕府(年―年)的初代将军赖朝的礼宾奉仕官。其礼法起源于王家子弟举行成年仪式中的礼仪。而关于小笠原流礼法的传说中,也有说在当时日本有一场瘟疫,通用小笠原流的礼射祭祀驱赶了瘟疫。在礼法的成形过程中,小笠原家第七代贞宗与东渡到日本的中国高僧大鑑禅师求法,修习百丈清规,受布萨式传习,并将仪式应用于武士礼法,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在煎茶道仪轨中所遵从之礼法。小笠原流煎茶道“腊月·款冬——煎茶清叙”茶会,由数百年前曾经有着驱走世间瘟役的礼仪作法,变幻成经由“赴会”的过程与“待客”的仪轨两个生花的节点。

赴会

明代许次疏《茶疏》有“论客”一则,对客人的素养、人数有颇多要求,“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之火,酌水点汤。量客多少,为役之烦简。三人以下,止若一炉,如五六人,便当两鼎炉。”对于‘素心同调’的茶会客人,以小笠原流煎茶道的招待原则,每五位客人,当备一点茶人,二童子,礼数称足。超过人数,则备水屋,有水屋先生点茶,另外每五位客人,再备一位水屋童子奉茶。也与古典礼数暗合。在如此不易的时世之中,赴一个可以让人略脱形骸的煎茶清叙之约,一路行进,客人们由繁华闹市蹈水入山,来到深林古村。从村口起,便随溪流所向之处徐行,经由石径、古木、茶园、菜田,民居,来到祠堂,进入明清时代就是文人隐士归处的“天外茶村”的主导情境之中。

待客

而完成了煎茶道诸种基本点茶技法,获得教授资格的诸位煎茶弟子,从这里开始,用自己多年修习沉淀的信心,以茶为媒,花、香、书、器的调和中,营造一段“以礼开始,以礼结束”的主客尽欢的时刻。作为主人,不能随意的邀请客人。而身为客人,也不能毫无准备而来。在拥有相当的认知与默契遵守一定的礼仪条件下,才有可能在现实中完成一场,在一定意义上可承接明代遗风的,“彼此畅适,清言雄辩”的煎茶清叙。茶会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以精神性的存在促进我们在现世的有限时空中,着力打造一种更为美好的现实,更在于那整套看似刻板、繁琐的仪轨与礼法,却有着激发出难以预期的华丽想象的能量。唯其将这些繁琐与规范化为平常,茶才能成为寓情寓义的载体。除了香、花、茶、轴,此次茶会在呈现上也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古典屏风的元素。在和式的明亮空间中,金屏风有一种富丽的高昂,而存在于法云舍茶席空间的金色屏风,因为中国空间传统而古典的黯淡,展现出了谷崎润一郎在《阴贀礼赞》中所说的“处于一切外光照不到的幽暗中的金隔扇、金屏風,捉住相隔老遠的院子裏的光,又猝然夢幻般的反射回去。這種反射,猶如在夕暮的地平線?,像四周的黑暗投以微弱的金光。”在这种如同黄金般沉痛的美感的空间里,茶人以源自日式能剧舞台般的茶道步法,形成了一种与现实生活有间离感的非现实性。

服饰

舒适雅致之外,并未做太强制的要示,茶人所着,也从和服到汉装都有呈现,服制本就是礼仪呈现的重要部分,有礼制关照的华服,也相应能映照出夺目的华丽视觉效果。小笠原流煎茶道这一场寒冬中饱含深情转瞬即逝的呈现里,闪动的全部都是古典的华光。这场向美而生的一期一会,最终,留在了不可复制的过去的时光之中。无论之后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坏,还是因为人心的汇聚,一点点走向更好。这段时光,是如此珍贵,是我们的未来即使逆流而上,也回不到的往昔岁月,而这,正是当下我们拼却一切,创造、再现、护持这份美的意义所在。

撰文

黄秀玉

校稿

黄秀伟

摄影

Yvonne任饥饿翠玉盛红

图文编辑

翠媛Ann

LDC设计学院

Since

LeadingDesignersCourse

携手百位优秀设计导师

提供美好生活解决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86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