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在南京的闹市区竟私藏这样一片地方可以让


这里没有酒店冷冰冰的习惯性问候语,没有统一的白色一次性拖鞋,没有规规矩矩四四方方的格子般的房间;这里有私人管家在黄包车旁静静等待,有特制的亚麻拖鞋和对襟扣睡衣,有独栋干净的民国老别墅与静静开放的合欢。所以,这里不称之为酒店,而是——颐和公馆。

文:mickey琦

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

颐和公馆,作为颐和路上民国老建筑12片区的一片,既特殊又普通。很多南京人走过此处,以为它与其他区域一样并没开放,里面也只不过是有些民国的老房子罢了。但其实,唯有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区,才是真正能让你走进民国历史,走进多年前那一场旧梦。

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蒋介石发布了《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的产物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37.8万平方米的颐和路公馆区。很快,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陆续建造了起来,而云集在此的正是国民党的高官名流,达官显贵以及外国公使。薛岳、陈布雷、黄仁霖、张笃伦、熊斌等旧居都位于此。

沿着江苏路边两排整整齐齐的梧桐就走到了颐和公馆的大门,但实际上这大门只书有“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几个大字。若不是旁边有着花和蝴蝶组成的罗莱夏朵标志,还真的会在踏入之前犹豫一下。发源于法国的全球顶尖精品酒店联盟罗莱夏朵,在中国大陆地区只有7家酒店成为其会员。无论颐和公馆是1/12还是1/7,在中国很难找出守护的如此完整几十栋民国老建筑集群。

住进颐和宅邸重温民国旧时光

唯在颐和公馆,才能住进真正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宅子。在日新月异不断拆迁和变化的中国,能如此完好保存的老建筑已经不多了。如何在营造现代化舒适居住环境的基础上又保护老建筑原本的格局与优势?这是颐和公馆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所幸,在这一环节中,曾经参与设计北京安曼颐和的大师张光德完美的帮助了老宅子在近百年之后华丽转身。

“我们的工作是加以梳理和提炼,保留了那个时代下最具有特点的一些建筑印记,比如木质的大楼梯、百叶窗扇,还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一些建筑图腾和模纹。对于比较有名的薛岳和陈布雷故居,我们也特地从颜色和形式符号上去渲染他们一文一武的主人特点。”张光德说。

在颐和公馆,不仅是在建筑外观就感受到民国的气息,走进屋内,每个细节都彰显了对那个年代的依恋和怀念。从老钥匙到人字形铺设的地板,老式电话机到麻布制的对襟扣睡衣,从百叶窗到ArtDeco几何图形的地毯,每一个物件都是民国时期的流行风格。

在半圆形的露台,远眺南京的摩登现代建筑,再将目光移回近处,发现对面清水砖灰的民国别墅在夕阳下泛出安宁的颜色。走进客厅,茶几上有专门从景德镇烧制的天青瓷茶具,以及南京本地产的雨花茶。水果盘旁大理石质的水果板与陶瓷皮套刀具及那张金陵日报搭配的就像一切真的回到了年的宅邸公馆生活。刹那间,便以为,推开门,就会有一个一身戎装的军官携着那穿着高开衩旗袍的妖娆女子朝这里走来。

穿过客厅,便来到房间,深色的水曲柳实木家私及白玉釉卫浴瓷一深一浅,相得益彰。深的深沉却不腐旧,浅的明亮却不肤浅。细心的人会发现,床边柜子上经折书旁有一叠信笺。半生半熟的宣纸上有淡淡的兰花图案,每张纸上的图案其实来自于《北平笺谱》——鲁迅一本整理的一本鲜有人知的书籍。纸张也还沾着从荣宝斋出炉的墨香。

颐和公馆与其他酒店从开始就彰显着独特与不同,在品牌的使用上亦是如此。拥有民国风格特质的英国小众品牌LefroyBrooks,当初被选中的原因除了银亮的水龙头和黑色的柄外,还因为是唯一一个自主生产黑色马桶盖的品牌——为了更加搭配民国风格的室内装修与格调。

“材料上的选择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因为现代建筑的营造方式与过去已经不一样了,很多古老的工艺和做法已经失传。比如我们曾经为了寻找老建筑门窗上玻璃镶嵌的工艺做法走访了很多地方,但是很遗憾,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掌握这门技艺了,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现在的构造工艺模仿出与过去神似的做法。虽然不能完全复原,但我们希望可以尽最大可能保留其中一些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元素。”

舌恋美食香气身染书卷墨香

颐和的院子,清晨可以看到晨练的老人与狗,父亲与孩子,翩翩飞舞的蝴蝶。颐和公馆的大门,不止是为客人敞开的,更多的居民可以参观博物馆,可以在院子里乘凉,可以来观赏民国老建筑——这些无疑是其他酒店没办法做到的。开放的环境使这里在近百年之后依旧欣欣向荣,在院子闲庭信步的即使一个人也未感觉到孤单,这感觉更像是一开始,你就是住在这里的居民。

来到颐和公馆的院落,像是误入花园,无论哪个时节,总有花开,玉兰、海棠、桂花、合欢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舒展在百年数十米高的法国梧桐旁边。在颐和的院子里,最多不是梧桐,而是榆树。可是偏偏有一栋楼叫做桐影楼,让人想到梧桐影影绰绰的映在黄色的外墙上,浪漫而诗意。进入花园,仿佛门外喧嚣车马声都被抛在身后,曲径通幽的条条小路与略带香味的空气都像是来到一个新世界。近百年前的奢靡贵族已经都沦为尘土,而今只剩下这一座座宅子,和庭院前的合欢花一年一季的静静开着。

在颐和公馆的院子里,很少看见指路牌,一般有庭院的酒店都会在各处安放指路牌,生怕客人迷路。可是这里的性子,却不急不缓,任由你自由的闲逛在花园里而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有谁会在自家的花园里安放那么多指路牌呢?”这是颐和公馆的设计师给出的解释。

夜幕降临,花园里的灯逐渐亮起,似乎主干道上灯光略微明亮些。但也仍然底底的,默默的,不喧闹不争抢的亮在那儿,不似墙外的灯光都高高的,过于明亮的,骄傲的伫立在宽阔车水马龙的街道上。

住进了颐和公馆的老宅邸,这是体验民国生活的第一步而已。在这里,回顾民国老时光的生活还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完整沿着院子走一圈,会发现每栋楼的铭牌上都写着故居主人的故事与生平。再比如,可以转转园子里的八个主题博物馆。每个展览所呈现的都是真实的民国老物件——多数是从淘回来和征集的,也有资深藏家的赞助的,剩下珍贵的是拍卖得来。

细细的在旗袍展览馆观摩一番之后,才懂得原来旗袍由最初的宽衣大袖到后来高衩收腰,不仅仅在形状上的转变,更是女性有封闭拘谨到进步解放的标志。

在众多展馆之中,黄仁霖的旧居的展览最为特别:一层为民国教育书籍展,二层是与金陵刻经处合作的一个体验之地。金陵刻经处——始建于同治五年(年前),以雕版方式刻印经书。在悠闲的下午,能亲自在这里体验几近失传的手艺,亲自拓印出一页经书,内心此时是真正的体会到了安宁。

颐和公馆的饮冬庐和愿夏庐都是中餐厅,在这里设有传统民国宴,新派民国宴,民国名人宴,民国素食宴等多种宴席。民国这个名头绝对不止是说说而已,从食材的选择到菜肴到做法上,都要不止遵循古法,还要些许创新和改良。

“若论香酥醇厚味,金陵独擅炖生敲”,炖生敲为金陵传统风味名菜,愿夏庐的主厨路尧却在其中加入鲍仔,生敲即黄鳝,在去腥基础上被炖的软嫩酥烂,鲍仔又弹软柔韧,吸取汤汁之浓郁味道。在愿夏庐,还能吃到一道有特别名字的菜——上汤炖菊花。此菊花非彼菊花,是用采自杭州萧山的祖名豆腐切成细丝但韧而不断,在高汤中绽放如菊花。路尧说,在愿夏庐四季顺应节气食不同之菜,春吃野菜,夏吃莲藕,秋吃江鱼,冬进补羊汤。顺应节气也是顺应身体的节律。

然而,颐和公馆还隐藏一个百年西餐厅——坐落于一栋三层小楼,这里曾经是熊斌的故居,他曾任国民党时期陆军部次长,北平市市长等职。来自阿根廷的米其林二星主厨MauroColagreco,为百年西餐厅设计了所有的菜肴,还有特殊的主厨灵感“特别菜单”。可是最美妙的还是东西方的碰撞。酒店LeSiècle百年西餐厅那浓浓的民国风,才最让人欲罢不能。

觉得不错,请点赞

转发吧!有爱就要说出来~~

版权声明

本文由凤凰网旅游原创发布

转载请联系后台,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想勾搭主页君,可以加我们私人号:

生活家LIFE+

ID:lifeofwealth

我们还为你准备了更多目的地实用指南

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

国内:西藏

北京

港澳

台湾

川渝

湖南

云南

江浙

东北

内蒙古

新疆

福建

西沙

甘肃

国外:日本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新西兰

俄罗斯

东欧

中东

非洲

欧洲

大洋洲

南亚

韩国

朝鲜

南美

东南亚

编辑:吕琦

主编:许玥

投稿:all_travel

ife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97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