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蛞蝓 > 海蛞蝓的种类 >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当前位置: 海蛞蝓 > 海蛞蝓的种类 >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巴勒斯坦国(阿拉伯语:????????,英语:StateofPalestine,Palestine),简称“巴勒斯坦”,是中东的一个国家,由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部分组成。加沙地带面积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地区面积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领土为平方公里。人口约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万(年11月),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巴勒斯坦是一个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区以及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国家,年11月15日正式宣布建国,是联合国观察员国,正在争取正式会员国席位。年1月,阿巴斯签署命令,要求将法规、公文、证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统一改为“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以农业为主,工业水平很低,主要是加工业,如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家具等。年,巴工业产值约为14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截至年底,巴共有各种工业企业余家,外资企业仅25家。
以色列国(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简称以色列。属于西亚。位于地中海东南沿岸,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为红海与埃及。年4月12日年以色列总人口万人,其中犹太人口共万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地区。一战结束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委任统治。年11月,英国发布《贝尔福宣言》。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犹太国。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以色列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大。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研究,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和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十分知名。
以色列不断蚕食巴勒斯坦及周边地区国家的领土
以色列同美国的发展大同小异,同样是踩在一群人的尸体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在刚开始建国的时候,犹太复国主义者发动了数十次针对阿拉伯平民的恐袭,成千上万的平民成为犹太人枪炮下的牺牲品。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犹太人可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当时的面积仅有1.5万平方公里。有美国在背后撑腰,以色列多次转危为安,赢得了五次中东战争。每赢一次,以色列就吞并部分原本属于巴勒斯坦人的土地。除了用战争手段,以色列还不断的推进“定居点”建设,一步一步的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经过70多年的发展之后,以色列的国土面积拓展到2.5万平方公里。至于巴勒斯坦,所实际控制的领土减少到平方米。从下面对比图中可以一目了然,相比于70多年前,这些土地仅占到了9%。也就是说,巴勒斯坦的领土减少了91%。面对以色列的侵略行为,西方国家集体失声。
世界大战年_第八部_中东战争实录_06六五战争
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可是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
年2月阿拉伯联邦共和国成立后[埃及和叙利亚于年2月合并,国名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年9月叙利亚脱离阿联后,埃及国名未改,仍称阿联。六天战争前后,埃及的国名是阿联。译者],以色列面临南北联合的威胁。年7月14日伊拉克的军事政变推翻了费萨尔王朝,卡希姆将军建立军事政权。卡希姆深受苏联的影响,退出巴格达条约,拒绝美国的军事援助。同样,黎巴嫩和约旦也受到纳赛尔的煽动。年春至夏,黎巴嫩发生内战,伊拉克军队也卷了进去。黎巴嫩政府要求美国援助,第二天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贝鲁特登陆。
7月17日,约旦国王侯赛因要求英国派遣军队帮助维持国内秩序,英国答应了他的要求。10月末,美、英两国军队虽然撤出了黎巴嫩和约旦,但这两个国家的国内形势仍然极不稳定。埃及和叙利亚两国采取了削弱约旦中立化的政策。年8月末约旦首相马贾利在安曼被炸死,侯赛因国王在叙利亚边境集结军队准备报复,形势一度十分紧张。年9月28日,叙利亚取消同埃及的联合。
年是阿拉伯各国团结气氛见诸成效的一年。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和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对此,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也表示支持。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这对以色列来说是关系生死存亡的问题。年11月,以色列空军轰炸了这个水利计划的关键——约旦河上游。阿方判断,强行实施计划会引起战争,因而于同年12月放弃了该项计划。年5月14日于耶路撒冷建立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纳赛尔所不感兴趣的。和以色列斗争的不是纳赛尔而是叙利亚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及其下属游击队,这有损于以阿拉伯盟主自居的纳赛尔的自尊心。年2月在一次改变中诞生的叙利亚军事政权,加强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年春以后,在以色列不断发生来自约旦和黎巴嫩的袭击事件。10月,以色列向联合国提出控诉,但毫无效果。
年11月3日,以色列军队袭击了约旦的萨穆村游击队基地,给游击队造成亡18人、伤54人的损失。到年,在叙以边境上不断发生袭击和炮击事件,形势更趋紧张。4月7日,双方空军终于交战,叙利亚的6架飞机被击落。5月,袭击事件仍不时发生。以色列领导人的态度用5月12日《纽约时报》的话说,是:“为了杜绝袭击事件的发生,除了对叙利亚行使武力外别无他法。”无独有偶。莫斯科、开罗、大马士革传出了“以色列军队正在北部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叙利亚”的消息。以色列再三要求苏联大使到现场调查,澄清以色列是否真的在集结兵力,但遭到了祖巴钦大使的拒绝。战争的真正根源在克里姆林宫。
战前双方力量对比
战争结果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战争经过
1、空中偷袭
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这是一个星期一早晨,当开罗时钟的指针指向8点45分的时候(以色列时间7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云雾刚刚消失。埃及空军基地里,一切象往常一样,军官们正在上班途中,许多雷达值班室正在进行交接班。突然,空中响声四起,以军飞机闪电般袭来,打得埃及空军措手不及,大批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
这一天,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从早晨到下午18时,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各国进行了四波突袭,第一波袭击了埃及10个机场。第二波主要袭击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第三波攻击了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最后,在完成了对阿拉伯空军25个基地的攻击之后,17时15分到18时,开罗国际机场和另一个空军基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就这样,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为实施这次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准备。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国军队的情况,尤其对空军的情况十分清楚,如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雷达设施等,甚至连埃及军官的活动规律也了如指掌。
以色列飞机从特拉维夫和以色列中部机场起飞以后,保持四机编队,向西面地中海出航。以色列飞行员巧妙地利用朱第安山阻挡,夺过了约旦雷达网的搜索。随后,飞机在离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飞行,进入陆地后,升至20米,又夺过了埃及雷达的探测。他们没有直飞所要攻击的目标,而是尼罗河三角洲北面,突然折转向南,从埃及后方发起进攻,攻击高度只有—米。攻击中,以军飞行员都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
在这次空袭中,以军选择在星期一早上7点45分(开罗时间8点45分),也是煞费苦心。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因此,在进行战争动员以来,每天拂晓,埃及空军都派出两架飞机进行巡逻。每天5点,有5分钟警报时间,这时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按埃军惯例,开罗时间9点正式上班,8点45分,正是交接班的时间,也是巡逻机着陆的时间,大多数军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约有15分钟的间隙可以利用。从气象情况看,开罗时间8点45分正是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雾气消散的时刻,能见度好,便于对地面实施攻击。
2、西奈半岛的战斗
年6月5日,在以色列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其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以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犯: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
为了挽回败局,埃军顽强抵抗,反动了两次反攻,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于是,埃军不得不封锁苏伊士运河。到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进犯到苏伊士运河东岸。仅仅三天时间,西奈半岛就全部落入以军之手。
3、进攻约旦
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南北两个主要地段设置了防御阵地,北部防区以纳布卢斯、图姆卡尔姆和杰宁等城为主要依托,南部防区沿丘陵的山脊从腊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伦一线布置。约军在以上阵地部署了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发动进攻的部队有9个旅兵力,其中有3个装甲旅。进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到腊马拉的公路,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员乌齐.纳尔斯基少将负责指挥进攻耶路撒冷及周围地区。他派米.阿里的第10机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断该城与腊马拉之间的公路,古尔上校指挥的伞兵旅负责占领旧城。5日夜,以军开始猛攻耶路撒冷。6日晨,古尔伞兵旅越过曼德尔鲍姆门和警察学校之间的地区。6日上午,以军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以色列占领的斯科普斯山之间的地区,古尔伞兵旅在山下占领阵地,并与山上取得了联系。7日,古尔伞兵旅开始向耶路撒冷城内进攻,很快占领该城。
在北部的纳布卢斯和杰宁方向,5日,以军在空军的配合下,首先进攻杰宁以西约军炮兵阵地。接着,巴尔.库奇瓦指挥的以军装甲旅卡巴蒂亚,切断了杰宁与纳布卢斯和约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区的联系。约军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坦克战。库奇瓦部队突破约军防线后与一个步兵旅汇合,然后分两路进击杰宁,并占领该地。6日,以军向东西两翼进攻纳布卢斯,并于当晚占领该城。7日,以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和约旦河西岸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当日20时,约旦和以色列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4、以色列占领叙利亚戈兰高地
安理会通过了“立即实现停火”和“限期停火”的决议,以色列8日同意“停火”,到9日,又开始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进攻,进攻方向指向戈兰高地。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内一条狭长山地,海拔—0米。从北部的谢克山到南面的雅穆克河,长6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面积1.1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公路通往大马士革。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对以色列威胁甚大。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原驻有三个步兵旅,到战争爆发前,叙利亚为防御以色列进攻,又增派了4个旅,其中有两个步兵步兵旅,一个装甲旅和一个炮兵旅。
以军进攻戈兰高地的部队有6个旅,其中3个旅从北进攻,2个旅从南进攻,1个旅机动作战。
9日11时30分,以军从南北两面向戈兰高地进攻。北路由北部军区的艾伯特.曼得勒装甲旅、约纳.埃夫拉指挥的“戈兰尼”步兵旅和巴尔.科奇瓦的装甲旅组成。
9日,曼得勒旅攻下卡拉,“戈兰尼”旅则分兵两路,一路向巴尼亚斯出击,另一路指向特勒阿扎奇高地,并于当晚占领了该高地,接着“戈兰尼”旅又向这里的山上推进,于午夜占领了山上的叙军阵地。
10日,以军科奇瓦旅协同“戈兰尼”旅一部进攻巴尼亚斯,并向艾因菲特和冯马达推进。曼得勒旅此时从卡拉德东进击库奈特拉,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库奈特拉。
从南部进攻戈兰高地的以军由古尔伞兵旅和阿夫农步兵旅组成,他们首先向塔瓦菲克和雅穆克河谷发起进攻,在夺取塔瓦菲克后,又攻克了菲克和埃拉尔,并沿太巴拉湖东岸开进。到6月10日晚为止,以军夺取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和通往大马士革的几条主要公路,夺取了横跨阿拉伯地区通往黎巴嫩的输油管。
6月11日,叙利亚和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至此六.五战争宣告结束。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摘自《战后世界重大军事事件始末》,谢朝晖、罗庆旺主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