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久绝铅华之梦,况当摇落之辰吴伟业的爱


投稿/王晗

···

14年的时候和台湾朋友聊天知道他硕士和博士研究的都是吴伟业,当时很不以为然,心里感觉江左三大家不管文名多高也不过是三个汉奸而已,但是嘴上还是恭维说这个人很了不起。后来在图书馆二楼中间走廊的架子上看到《吴梅村全集》三册,偶然读来竟然感佩其才华与飘零身世不能释卷。后来独步秦淮河畔,感慨“秦淮水榭花开早”,“桃花扇底送南朝”,更是联想起吴伟业、卞玉京、钱谦益、柳如是的故事。相比钱谦益过的“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生活,吴伟业的爱情生活并不完美,而终其一生,他对于这段往事未曾释怀。

吴伟业是著名的才子,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吴伟业七岁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著名学者张溥见到吴伟业的文章,感叹地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崇祯元年吴伟业考中秀才,崇祯三年中举人,崇祯四年()二十三岁参加会试,第一名;紧接着廷试,又以一甲第二名连捷。当时有人怀疑这里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将其会元原卷呈请御览,结果崇祯皇帝在卷子上御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物议平息。这使吴伟业声名鹊起,并因此终生对崇祯皇帝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知遇之感。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南京这位名满天下的江南才子与当时艳压群芳的卞玉京相会,金风玉露,吴伟业一见钟情,卞玉京芳心暗许。

吴伟业后来在《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中描述这刻骨铭心的初识:“与鹿樵生一见,遂欲以身许。酒酣,拊几而顾曰:‘亦有意乎?’生固为若弗解者,长叹凝睇,后亦竟弗复言。”正是这次吴伟业的装聋作哑,造就了此后多年的阴错阳差,相思牵挂。秦淮旧院姐妹柳如是董小宛的爱情无疑给了卞玉京希望(此时柳如是董小宛等人情感进度说法众多),可是吴伟业也有他的顾虑。颇类似今日的所谓“凤凰男”,吴伟业是他那贫寒家庭的希望,在贬官南京以前还是个不进青楼的正经人。他受到的家教也比较严格,从后来明亡家里阻止他殉明以及顺治十年要求他出仕清朝来看,家中家长的地位不容置疑,吴伟业要是敢于迎娶一名妓女毫无疑问将会陷入“妈妈和女友掉水里你只能救一个”的境地。而且嫖友钱谦益冒辟疆都是著名土豪,吴伟业家境与这二人并不能比。

毫无疑问吴伟业的十动然拒令卞玉京很伤心,根据吴梅村的说法此后二者很久没见。这种柏拉图式样的爱情固然高洁,但是从文集里面留下的证据看明显是吴伟业对事实进行了升华。在他自著的《梅村诗话》里面有他为卞玉京填的《西江月·春思》、《醉春风·春思》等词,十分香艳,可以付诸地摊。这证明吴伟业和卞玉京过了一段双宿双栖的生活,而后匆匆话别。

“乌鹊桥头夜话,樱桃花下春愁。

廉纤细雨绿杨舟,画阁玉人垂手。

红袖盈盈粉泪,青山剪剪明眸。

今宵好梦倩谁收,一枕别时残酒。”

——《西江月·咏别》吴伟业

这里面说“青山剪剪双眸”,《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里吴伟业又描述卞玉京“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虽不知卞玉京容貌,毫无疑问那双美丽的眼睛永远印在了吴伟业的心里。眼睛确实是容貌的重要标识,否则斯内普也不会因为一双眼睛甘当卧底十九年临终只求再看一眼莉莉的眼睛。

可是吴伟业没有想到,再见这双慧眼,竟然是那么多年之后的事了。

甲申国变,国破家亡。高皇帝圣子神孙,反不如漂蓬断梗。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经历了这么多,所幸二人都还活着。

嫖友钱谦益知道吴伟业和卞玉京当年的风流故事,和柳如是决定撮合这对才子佳人让他们重温鸳梦。读过《影梅庵忆语》的都知道,只要有秦淮佳丽的地方肯定有钱谦益,绝对秦淮老司机。

可是卞玉京来了,却拒绝见吴伟业。这么多年来的不闻不问,卞玉京完全有理由不见他。“徘徊新战骨,经过旧台城”,“天留今夜月,雨洗去年兵”,这么多年的月圆月缺,卞玉京避难之余从未曾忘却吴伟业,可是朝思暮想的吴郎在哪?钱谦益虽然没有投湖自尽毕竟还在绛云楼陪伴柳如是,可是吴伟业既未以身殉国如那些殉难忠良一样追先帝于地下,自己最坎坷多难的时候也未有只言片语,更不曾陪伴在身旁。吴伟业更是心中愧疚,这么多年心中难免没有“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的感慨,可是却无颜面表达“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的重逢喜悦。

卞玉京走了,相顾无言之际却是别样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吴伟业涕泪成诗,写就名传千古的名篇《琴河感旧》:

“枫林霜信,放棹琴河。忽闻秦淮卞生赛赛,到自白下,适逢红叶,余因客座,偶话旧游,主人命犊车以迎来,持羽觞而待至。停骖初报,传语更衣,已托病痁,迁延不出。知其憔悴自伤,亦将委身于人矣。予本恨人,伤心往事。江头燕子,旧垒都非;山上蘼芜,故人安在?久绝铅华之梦,况当摇落之辰。相遇则惟看杨柳,我亦何堪;为别已屡见樱桃,君还未嫁。听琵琶而不响,隔团扇以犹怜,能无杜秋之感,江州之泣也!漫赋四章,以志其事。

白门杨柳好藏鸦,谁道扁舟荡桨斜。金屋云深吾谷树,玉杯春暖尚湖花。见来学避低团扇,近处疑嗔响钿车。欲悔石城吹笛夜,青骢容易别卢家。

油壁迎来是旧游,尊前不出背花愁。原知薄幸逢应恨,恰便多情唤却羞。故向闲人偷玉筋,浪传好语到银钩。五陵年少催归去,隔断红墙十二楼。

休将消息恨层城,犹有罗敷未嫁情。车过卷帘劳怅望,梦来携袖费逢迎。青衫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记得横塘秋夜好,玉钗恩重是前生。

长向东风问画兰,玉人微叹倚栏杆。乍抛锦瑟描难就,小叠琼牋墨未干。弱叶懒舒添午倦,嫩芽娇染怯春寒。书成粉箑凭谁寄,多恐萧郎不忍看。”

“久绝铅华之梦,况当摇落之辰”,命运多舛的两个人就这样擦身而过,徒留怅然的吴伟业回味前因后果。海柘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卞玉京不是被高门大户夺走,实在是这个“欲悔石城吹笛夜,青骢容易别卢家”的萧郎薄情。

可是“青衫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的两个人,心里又怎可能不荡起旧情的涟漪?

几个月以后,卞玉京在一名侍女的陪同之下乘船来到吴梅村的家中看望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痛苦,卞玉京仍然风姿绰约,但是却已然身着黄色道袍,成为“玉京道人”了。

她为他抚琴。

“鴐鹅逢天风,北向惊飞鸣。

飞鸣入夜急,侧听弹琴声。

借问弹者谁?云是当年卞玉京。”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这次抚琴,万千往事上心头。宾主畅叙平生,二人的爱情于此升华。

“昨夜城头吹筚篥,教坊也被传呼急。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卢家泣。”在那“苍生似永嘉”的危难时刻,卞玉京显示出了过人的胆识与沉着。她虽身在青楼,却绝不投降侵略者。玉京悄悄改换了一身道装,只带了少量钱物和一张最爱的古琴,避过清军的注意,来到了江边。

“私更妆束出江边,恰遇丹阳下诸船。剪就黄絁贪入道,携来绿绮诉婵娟”。在那里,卞玉京遇到一艘丹阳来的民船,就这样登山船只,顺江东下,从随波逐流的命运中机智地抽身出来,从此顺势做了道人打扮。

吴伟业听了这些无疑心情复杂。爱情上他对卞玉京有愧,相比卞玉京的民族气节,他在气节上对崇祯天子和大明王朝愧疚更深。很难说他后来写“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的时候卞玉京的惊鸿照影没有在他脑海闪过。

之后他和卞玉京共赴苏州,赠给了她《琴河感旧》。同时吴伟业还写了另一首传颂千古的名篇《临江仙·逢旧》: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

依然绰约掌中轻。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

薄幸萧郎憔悴甚,此生终负卿卿。

姑苏城上月黄昏。绿窗人去住,红粉泪纵横。

从此二人各自天涯。

顺治十年,吴伟业迫于家庭社会压力,折节事清。卞玉京为一良医郑保御收留。为报恩,卞玉京用三年力刺舌血为保御书《法华经》。

多年之后的康熙七年,吴伟业终于来到了卞玉京墓前。抚摸冰冷的石头,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泓然的双眸,可是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历尽沧桑的老年吴伟业写下了一生最饱含深情的诗篇《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

“油壁香车此地游,谁知即是西陵墓。

乌桕霜来映夕曛,锦城如锦葬文君。

红楼历乱燕支雨,绣岭迷离石镜云。”

当年秦淮河畔,车水马龙,花月春风。如今却只有玉京墓前老泪纵横的孤单只影。

“紫台一去魂何在,青鸟孤飞信不还。

莫唱当时渡江曲,桃根桃叶向谁攀?”

王献之所作的《渡江曲》这样写:“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楫迎汝。”卞玉京不如王献之爱妾桃叶幸运,吴梅村当时的“弗解”,是卞玉京一生飘零的缘由。

康熙十年,吴伟业过世。遗言:“吾死后,敛已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这一僧一道的红尘一遭留下无尽怅惘在金戈铁马的历史中,久久不去。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







































复方牙痛酊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t/2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