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袁游第三季七朝古都安阳集结


袁游第三季:七朝古都安阳集结自公元前年,商王盘庚率部族迁徙到河南安阳定都后,这个城市历八代十二王,共年的王朝史,它在历史中的地位被确认和延续下来。安阳是甲骨文和易经的故乡,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都发生在这里;安阳有抗金英雄岳飞,有复辟帝制的大总统袁世凯,它最著名的毫无疑问是商朝古都殷墟。殷墟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最重要的是,它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当下最火的考古发现是位于河南洛阳的二里头,虽然出土了大量的夏朝中晚期文物,也发现了很多宫殿的遗址,但却没能出土像殷墟甲骨文那样的文字,所以无法证明二里头就是夏朝遗存,此外在商朝的甲骨文中,目前破译的也没有提到夏朝,可以推测的是二里头和夏朝同时期,也可能是夏朝时期的首都。但纳入信史道阻且长。

集结号已经吹响,欢迎大家与袁腾飞老师一起同吃同住、探幽考古。

坐标:河南安阳时间:11月29日—12月1日01殷墟

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殷墟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殷墟的洹北商城,具有高大的城墙、威严的宫殿、特别是严格的“中轴线”布局,成为数千年来中国历代城市的特征。距今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曾存在的商王朝,延续了近年,是具备疆域国家形态的中国上古历史的开端,前后共有31位商王,商灭亡后,殷都逐渐沦为废墟。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多个单字。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虽然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下来。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殷墟的青铜文化以青铜礼器为基础,发展成为一套以等级为核心的礼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有着独特的东方色彩。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02袁林

年6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病逝。他没有选择葬在帝都北京,也没有选择埋在老家项城,袁世凯临终时说:“扶柩回籍,葬我洹上。”洹上,就在安阳,商朝名相伊尹曾经在此隐居三年,后重新出山。安阳也是老袁家的远祖袁绍的发祥地,袁世凯认定安阳洹上是一块风水宝地。袁林,按照明、清皇陵的格局,以中国古典建筑规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既彰显“皇家”气派又区别于帝王陵寝,为中国陵墓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例。要不是耄把袁世凯当反面教材教育后人,这座袁林估计也早就毁于一旦。

03岳飞庙

位于汤阴城内的岳庙又名精忠庙,又称“宋岳忠武王庙”,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中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祠庙。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岳飞庙现存碑刻共计三百多方,大碑高至丈余,小碑有一尺见方。现存最早的碑刻为明景泰三年(公元年)的《岳穆王诗序碑》,较晚的是民国年间的碑刻。其中少部分碑刻是历代重修岳飞庙以及增建其他祠堂的碑记。大多数碑刻是由明清两代的帝王臣子、文人学士题写的歌颂岳飞的诗词歌文赋,著名的有朱元璋、乾隆、光绪、慈禧、徐达、海瑞、董其昌、何绍基等人的碑刻。碑刻文体形式有诗词歌赋,书法体有真草隶篆行,是一处珍贵的书法、文学艺术和史学研究的宝库。

04文峰塔

安阳古城有一座始建于五代后周的古塔,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为建于天宁寺内,所以叫天宁寺塔,北京也有一座天宁寺塔,建于辽代,比起安阳的天宁寺塔算是后代了;因为安阳天宁寺塔处在旧彰德府文庙的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所以被后世普遍称作文峰塔。都说安阳文峰塔长得特别奇怪,上面大下面小,越往上层,直径越大,这种逐渐宽敞的伞状形式,集平台、莲座、辽式塔身、藏式塔刹的形制于一体,世所罕见。安阳文峰塔造型奇特不说,下雨天的上檐水不会滴到下檐,既防潮又防腐。

06羑里城

位于汤阴县城北的羑里城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三千多年前,殷纣王忌惮周族的日益强盛,契机以蓄意谋反为由将西伯侯姬昌软禁于荒村羑里,也就是如今的羑里城。姬昌当时年虽年事已高,但在被困的七年中,仍以顽强的毅力将伏羲先天八卦演易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爻,完成了《周易》这部举世闻名,千古不朽的著作。

07游学导师

袁腾飞,史上最牛的中学历史教师,战争史专家,突破央视《百家讲坛》收视记录,自称历史说书人。历史启蒙来自于《杨家将》、《岳飞传》和《三国演义》三部评书,对历史的偏好,让他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保送生。

有人曾问袁sir,“学历史有什么用”,他说就是三个字:想开点。跳出三界外,来看五行中,沧海一粟,白云苍狗,不过一瞬,君不见,治乱兴衰,沉浮不定,高士蝼蚁,皆化为土。

袁sir认为,历史扮演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教条呆滞的教学方式和功利唯上的学习动机,使莘莘学子丧失了对历史的兴趣。他特有的说书体叙事方式,以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纵横捭阖的语言传播历史知识,普及历史文化,深受大家喜欢。年,袁sir离开学校,开始了一个人的说书史。他游历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在实地探访中钩沉历史典故,众人相随,边走边说,用脚步丈量历史,用灵魂触摸文化。袁sir曾说,历史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年龄限制,多大人都可以学,唯一的方法就是那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更多关于袁腾飞介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61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