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需要找其他历史资料的请在对话回复相应数字
回复:01获取历史教学视频
回复:02获取中外历史时间表
回复:03获取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资料
回复:04获取一轮复习近代史资料
回复:05获取一轮复习世界史资料
回复:06在线听歌下载音乐
回复:07获取袁腾飞历史视频
回复:08获取北京四中石国鹏老师历史教学视频
一、选择题48分24.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这表明( )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B.神权王权实现结合C.德治传统已经确立D.神的地位发生动摇25.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D.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26.据《唐六典》记载,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其中皇帝的专用文种有由皇帝亲自处理的,如册封之制书;有奏请皇帝批准后由宰相处理的,如敕旨;也有由宰相独立处理的,如堂帖;还有由翰林院处理的,如批答。这体现了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行政效率较高B.国家政务分工明确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所缓和D.文官集团权力上升27.乾隆时规定:到退休年龄,主动申请退休,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的官员,可以“食全俸”;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在考核中发现年老有病,朝廷可以特批退休,但即便获准级别不变,也只能“食半俸”;被朝廷勒令退休的官员,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禄了。此规定( )A.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B.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C.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8.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把与夷人打交道的外交事务,交给本无外交权的地方封疆大吏去办理。清政府的这一做法( )A.顺应了时代变化的需要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遏制了列强的在华势力D.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外交29.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办了《新小说杂志》,并在上面刊行了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他在书中描绘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 )A.体现了明显的空想色彩B.折射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讽刺了清朝政府的无能D.凸显了维新派渐进改革主张30.如表是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国旗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年《党国旗使用条例草案》除对悬旗、降半旗、旗帜收藏和折叠等项有详细规定,还禁止党旗、国旗作为商标、装饰,禁止在上面涂写,更不许侮辱损毁年新修订的《党旗国旗制造使用条例》添加各级党部会同警察机关指导纠正旗帜使用的规定年《制售党国旗商店管理办法》增加制售旗帜商店须经政府核准的规定A.动员民众参与抗战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
D.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
31.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
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32.如图为年和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这种变化说明( )
A.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B.对外开放扩大收入来源C.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D.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33.罗马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公民集团与其他居民有严格的区分。但在公民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这一超越( )A.适应了国家统治范围扩展B.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C.导致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4.城市的生活与农村不同,市民脱离了土地,逐渐形成了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心理状态。他们……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重视理性,因为对行情、国情不作冷静、理智的分析就会遭受破产;崇拜财富,因为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据材料可知( )A.理性思想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发展B.启蒙思想是对市民思想的提炼和升华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35.在英国传统的福利制度下,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福利保障的覆盖范围、水平及项目。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自我保障,建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责任机制。据此可知,布莱尔政府( )A.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福利待遇B.主张实现社会保障的多元化C.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材料一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称之为“激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道不已。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25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15分)41.答案:
(1)表现: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
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资产阶级、市民对文明生活的追求;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
(2)特点:起步晚;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发展总体缓慢。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社会经济进步尤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都有利于近代公共事业的发展。
意义:有利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郑观应(﹣),广东香山县人。年,参加童生试未中,赴上海学习经商。次年入洋行工作,充任买办,后积累大量资金,入股洋务民用企业。年,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带领国家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其间,逐渐产生维新思想,并于年基本完成《盛世危言》一书。辛亥革命后,混乱动荡的政局使他的改良思想屡次受挫,遂倾主要精力办教育。他主张广设学校,全面改变教学内容,以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既有观念。郑观应注重家风家训,特别强调知足与慈善,要求把德行为上、慈善为怀的家风传承下去。﹣﹣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材料提供了一个近代国人追求进步的案例,蕴含了“个人与社会”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42.示例一:
启示:精英人物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说明:郑观应与外国人展开商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资侵略。郑观应在洋务时间中提出早期维新思想,被后来的康梁继承并发展,成为维新变法思想基础之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革命派在此指导下,开展一系列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民国期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举起反对封建思想的大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不断开启民智,解放思想。
因此,虽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精英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容抹杀。
示例二:
启示: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影响。
说明:郑观应的商战实践源自中国国门洞开后西方对华经济侵略。他的早期维新思想来自于早年办洋务过程中,与外界密切的来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认识。康梁推行变法,孙中山致力革命,这是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选择。李大钊等共产主义者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以各种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受十月革命胜利实践以及国内文化氛围、政治环境共同影响的。
总之,任何个人身上总有时代的烙印,不能超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
示例三:
启示:爱国力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说明:郑观应带领中国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对保护本国经济有积极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张謇为代表的一批民族资本家,提出并践行“实业救国”思想,抵制外资,促进中国工业发展。五四期间的青年学生站在反帝潮头,面对北洋政府的镇压毫不屈服。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积极抵抗日本侵略,保家卫国。
总之,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国力量推动了近代社会进步。
示例四:
启示:个人应勇担国家、民族、社会责任。
说明:郑观应担负民族责任,与外国人展开商战,抵制外资侵略。他倾心办教育,担国家、民族未来之责,尽力改变国人陈旧观念。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积极投身中国交通建设,为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倾尽全力。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的艰难岁月,不断思考中国革命问题,逐步形成、完善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综上,正是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国家发展,民族崛起,社会进步才有强大保障。
46.(15分)材料:在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日本于年6月24日制定《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在吞下大半个中国之后,又派兵“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英、美等帝国主义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被全部逐出亚太地区状况的出现,为此,英美立即废除了一系列与日通商的条约,同时下令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禁止一切货物运往日本。至8月中旬,日美之间一切金融、商业活动完全停止。这时的日本最担心的是在进攻南方时,遭到来自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侧击。所以,日本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于年12月7日成功袭击了珍珠港。﹣﹣摘编自张贵锁、李兴凯《浅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设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对二战的影响。(9分)46.(1)原因:苏德战争爆发,日本想利用有利条件扩大侵略势力。英美等国在东亚地区对日本侵略进行遏制,迫使日本要打破英美的制约。(1点3分,共6分)(2)影响: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使英美在亚太地区利益受到损害。也使得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加强联合形成了反法西斯联盟,为最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创造条件。(1点2分,共9分)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