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40223/4342721.html编者按:本文由兰州大学的林芳教授供稿。该篇文章是之前的“海蛞蝓能光合作用,人为啥不行“的姊妹篇,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植物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为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主要是借助太阳光并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以及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物,释放氧气(O2)同时制造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有机营养物质的过程。
那么如果人类细胞拥有了叶绿体以后会怎么样呢?
人类和动物,通过运动等寻找捕获食物,来提供自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若叶绿体相关基因在人体和动物内能够正常表达,那么人类和动物则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导致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若叶绿体相关基因在人类体内能够正常表达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大量的CO2,是需要在CO2浓度高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的。我们知道运动细胞要进行有氧呼吸,是需要在O2浓度高的条件下进行的,当CO2浓度高时进行光合作用,那么呼吸作用是否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后,运动能力也会受到抑制吧,也许这是植物干脆基本不动,保持生长发育所需基本耗氧、减少大量运动耗氧的原因吧。对于这样一类带有叶绿体基因的人类A,他们的运动能力应该是受到限制的。
其次,若叶绿体相关基因在人体内能够正常表达进行光合作用,随着演化的进行,带有叶绿体基因的人类B又能够充分利用在高浓度的CO2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O2,通过充分利用自己产生的O2来进行大量运动所需要的呼吸作用。因此这样一类带有叶绿体基因的人类B是既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又是能够大量运动的。这样一类带有叶绿体基因的人类B,一边进行光合作用,一边进行大量的呼吸作用,看似美好,但细想一下,他们在高效的运转着他们的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1)正常的人类不需要利用叶绿体、只需要利用线粒体,暂时设定利用叶绿体的效率为0,利用线粒体的效率为%;
2)带有叶绿体基因的人类A可以利用叶绿体和线粒体,那么利用叶绿体的效率为%,利用线粒体的效率可能为50%;
3)带有叶绿体基因的人类B可以高效的利用叶绿体和线粒体,那么利用叶绿体的效率可能为%,利用线粒体的效率可能为%。
我们知道,任何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对于细胞器的利用率不一样的三类人,他们的寿命应该也是不一样的;正常人类若可以活岁,但运动能力是正常的;带有叶绿体基因的人类A也许可以活到岁,但他们的运动能力受到了抑制,这类人是否类同于植物人,会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而带有叶绿体基因的人类B可能就只能活到80岁了,因为他们的细胞器在高速的运转着。
再次,回到叶绿体如何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这一问题。我们知道叶绿体的工作环境是需要高浓度的CO2,在这样的条件下肯定会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而叶绿体产生的能量和氧气等也会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所以叶绿体工作时肯定会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的,而细胞核基因当然也会影响叶绿体基因的表达,因此叶绿体和细胞核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调控,形成了一个反馈调节环路。而人如果有了叶绿体,其基因会如何与人类的细胞核基因相互作用,是否会影响到人类的各种表型如肌肉大小、身高和皮肤颜色?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讨论。
最后,关于运动(或者情感)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是否会抑制叶绿体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运动(或者情感)相关基因表达的环境来说,他们是需氧耗能的过程,只有在O2浓度高的条件下,运动(或者情感)等才能正常表现,若O2浓度高,则CO2相对浓度就会低,而此时CO2浓度低是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说,运动(或者情感)等的表达是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而是否有指定的某一个或者某一些运动(或者情感)相关基因直接调控叶绿体基因的表达?
而关于叶绿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是否会抑制运动(或者情感)相关基因的表达?试想若植物没有了叶绿体,不能通过光合作用给自身生长发育提供能量,这样的植物是否会想方设法运动起来去寻找食物为自己提供能量呢?这是否就是激发运动相关基因的表达了呢?而这种没有叶绿体并且会运动的植物是否就是我们熟知的动物呢?所以叶绿体的存在也许会抑制运动等基因的表达,最后这部分人类有可能会比较慵懒,只喜欢懒洋洋地躺在地上晒太阳。
供稿作者简介:林芳,邓兴旺实验室博士和博士后,现为兰州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生物学。附上实验室主页: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jj/1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