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IP的战场正在向移动电台转移,不过要迎来爆发,需要面对的问题还真不少。
By汪婷婷王宇澄
整理
推有声图书馆,争抢IP,
蜻蜓和喜马拉雅纷纷布局“耳朵经济”
移动电台行业的两个最强劲玩家——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有声图书馆。
上海书展期间,喜马拉雅FM宣布与中信出版、中南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果麦文化、企鹅兰登等出版商集体签约有声出版,加上去年喜马拉雅FM已与中文数字阅读平台——阅文集团达成排他合作,目前,喜马拉雅FM拥有了市场上70%的畅销书有声版权。
蜻蜓FM也不甘示弱。一方面是与数字化内容版权方掌阅科技以及朗锐数媒合作。掌阅与国内外近家版权方有合作,引进图书数字版权50万册,年发行图书15亿册,书籍日更新1亿字。蜻蜓手握掌阅核心的版权作品的制作权,其中不乏在掌阅IReader点击量近亿的大IP。
这意味着,移动电台对IP版权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围绕有声图书馆的相关资源也在布局中。
主播的争夺也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喜马拉雅FM在万草根主播中选出了8万认证主播,并设立喜马拉雅大学对主播进行专业的培养。目前,喜马拉雅已经有撒贝宁、郎永淳、赵普、杨柳、春妮等一批主播进驻。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由企鹅兰登与著名演员黄磊合作的有声书《七堂极简物理课》在喜马拉雅FM独家上线后,7天内付费收听总数超过5.6万次,这一数字已经超过市场上纸质畅销书的平均销量。
此外,针对细分市场的主播资源也在上线中,“美声图书馆”的成立就是喜马拉雅的举措。“美声图书馆”是由委员会主任、央视主持人杨柳,与委员会副秘书长、央视主持人郑莺燕共同发起的有声读物品牌,第一期项目中,百名央视及省级卫视主持人受邀参与朗读小学语文课本。
相比之下,蜻蜓FM开拓有声读物要晚得多。年才起步的他们,为了建设自己的原创团队和主播阵营,还特地从央广、央视等地大量挖人才。目前,平台上已入驻近10万名专业主播,包括邱震海、马红漫、袁腾飞、万峰、张召忠等各领域大咖。同时和优酷、创新工场、成为资本合作成立了一个创业基金,向播主提供资金、工作室资源等孵化支持。
内容的质量决定是否能留住用户,对大IP资源的争夺、人才的积累一直以来都是必争之地。
年,蜻蜓FM通过并购央广之声,以及与鸿达以太合作进入了有声读物。年,它又通过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阅读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实现了用户听书的付费服务。据蜻蜓FM的公开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在蜻蜓FM,一些爆款的有声读物IP,如《鬼吹灯》、《盗墓笔记》的累计收听量分别达15.2亿和24.5亿。
此外,蜻蜓联合掌阅科技计划成立基金及专项团队进行IP开发,开发探索重点大IP,同时扶持发掘新IP。朗锐是金庸汉语有声作品全球独家的发行公司,也就是说,蜻蜓FM获得了金庸武侠小说全集的有声版权。手握两大公司的超级IP,占领了内容端的供给。
相爱相杀的老冤家喜马拉雅FM也紧随其后,宣布与中信出版集团、中南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果麦文化、企鹅兰登等出版商在有声改编、IP孵化、版权保护等方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移动电台相爱相杀这些年,
混战不只和IP有关
从过往来看,两家公司之间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
上一次爆发的大战是在年底。根据虎嗅网的报道,其编辑收到来自喜马拉雅的公关人员的两个文档,指出蜻蜓存在数据造假行为。报道称蜻蜓利用“普罗米修斯”在安卓手机App后台调用相关进程刷DAU(日活跃率)数据。蜻蜓FM迅速在官微上回应称,遭遇恶意中伤,公司法务部门正在收集相关证据,并将追究诽谤者法律责任。微妙的是,对喜马拉雅揭露的两个问题,实际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此后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有知乎用户提出喜马拉雅FM的App抓包发现大量广告刷量行为,并找到了刷量的相关代码。网上也开始有传言——喜马拉雅FM融资造假、资金链断裂。两家app“刷量造假”事件因此陷入罗生门。
回溯过去几年的历程,不同平台之间的“战争”其实由来已久。年4月,网络电台之间曾爆发过几场著名的“下架”混战。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业内排名靠前的喜马拉雅FM和荔枝FM连续被多次下架,其中喜马拉雅FM被下架3次,荔枝FM被下架4次。这期间,多听FM也因盗版被苹果市场强制下架。各家网络电台不约而同地将下架原因归为“友商的恶意竞争”。另外,几家平台之间的“版权争端”也是一个亘古未变的话题。
在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占领市场、打开知名度等等原因,不同公司之间的各类良性或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在这一次次不断的“战斗”中,有时是两败俱伤,有时也是在互相抨击,助长了双方的人气。
经过之前多次交锋,现在喜马拉雅和蜻蜓再次开启对IP的抢占之激烈也不难理解。
优质IP不仅自带大量粉丝,而且能够靠优质内容聚拢新用户。同时,优秀作品的忠实粉丝往往愿以高于其他商品的价格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此外,优质IP有很强的开发潜力,除了最简单的有声读物外,还可以制作广播剧、开发硬件衍生品等等。因此可以想见,下一阶段,对优质IP的发掘、利用、抢占,热度还将增强。
由两家行业巨头引导的,移动电台行业的IP抢夺战打响了,这也是继视频行业、音乐行业和游戏行业之后的又一场IP混战。由于移动电台行业刚刚起步,仍处于摸索的阶段,此次IP大混战面临的现实困境更多,势必将更艰难。
IP引入成新战场,
前路有哪些绊脚石?
首先是所有走IP路的行业最大的障碍——盗版问题。目前,有声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是DRM(DigitalRightsManagement)技术,即内容数字加密版权保护技术。DRM禁止用户购买听书产品后对其随意格式转化、复制或者在多台设备上播放。不仅应用于APP,还应用于手机等硬件设备。但是,盗版问题猖獗多年,DRM技术虽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盗版,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部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质量问题也是阻碍有声读物发展的另一大因素。色情、暴力的成分也不免会借助有声图书传播泛滥,行业需要加强对不良内容的有声读物的管理。一部优秀的有声读物,不仅包括文字本身的内容,还包括主播的录制水平、后期音乐的添加、内容剪辑等方面的内容。从业人员将文字转换专成为声音的过程,是否对文字准确还原,同时,在不影响文字信息还原的情况下,增加声音所擅长表达的意境,比如添加音乐、音效等方式烘托气氛,在单纯文字信息之外借助声音增加各种情绪、节奏等。
还有所有行业都会面临的永恒问题——盈利。虽然在年7月,蜻蜓FM就已经提出了全新的PUGC战略,将融合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GC(用户生产内容)的生产模式,走粉丝变现的道路,但是不可否认,广告仍然是目前电台行业主要的收入来源,收入来源比较单一。虽然各家平台都在探索多元化的变现途径:精品内容收费、会员付费制度、粉丝经济和衍生品消费。但是,无论哪种商业模式,仍然需要一段时间不短的孵化期。
如今两家平台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和付费用户两个方面。而众所周知,国内用户还没有完全养成“付费”的习惯,即使选择付费功能,大多也只能接受低价商品。因此,付费订阅存在非常明显的局限性。
当然还有一些难以避免问题,比如用户体验感差,即使产品制作精良,闹哄哄的环境还是会让听书体验打折扣;有声读物相当于是二次制作,能否符合读者预期、或是很好地传递了原书的涵义;有声读物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某种程度上说,它更需要用户集中注意力等等。
IP争夺战最明显的好处在于促进移动电台行业差异化发展,增强用户黏性。各电台争夺到不同的IP,有声读物的类型不一,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解决了移动电台在发展中,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而在电台形成自身风格,坐拥大量独家IP、优秀主播之后,粉丝的黏性也能大大增加。另外,就像之前的视频播放器行业和音乐播放器行业的IP大混战一样,IP争夺将能很大程度地整肃行业,打击盗版。
不妨期待一下,在IP的加持下,移动电台是否会迎来一次爆发。
完
新锐观点前沿情报
泛传媒第一观察平台
原创出品授权转载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白殿疯检查什么科专家为你分析白蚀症有何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