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本刊记者李悦
提到瑞士,你马上会想起什么?
瑞士手表。
还有呢?
瑞士军刀。
还有呢?
还有什么?
还有许许多多,有形的和无形的。比如,《伯尔尼公约》赫赫有名,而伯尔尼就是瑞士联邦政府的所在地,可见瑞士在全球版权保护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
让我们开启与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霍力轩的对话,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中瑞合作呈现可喜上升趋势
《国际市场》:总领事给人的感觉总是有些神秘,是否请您自我介绍一下?
总领事:我曾在巴塞尔学习历史和哲学,在日内瓦研究生学院学习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作为职业外交官,我在瑞士外交部已经工作27年,大部分职业生涯是在欧洲,比如捷克的布拉格、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奥地利的维也纳;我在亚洲的经历,主要是在韩国,现在是上海,在亚洲的经历对我来说是比较独特的。顺便说一下,我的太太和我一起在上海,两个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就要回到欧洲求学。从个人兴趣爱好来说,我比较喜欢古典的、充满历史感的音乐。
◎总领事夫妇在中国
《国际市场》:谢谢!中瑞近年来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情况如何?
总领事:各领域合作都在不断拓宽并且深入发展。从政治层面上看,双方高层互访非常频繁紧密。年,瑞士联邦主席施耐德·安曼先生访问中国,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瑞双边关系进行新的界定,叫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新型合作关系。两国首脑达成共识,要加强紧密合作,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交流。。
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年5月,瑞士联邦主席多丽丝·罗伊特哈德女士来北京参加“一带一路”高层论坛并对中国进行访问。今年年初,瑞士外交部长访华带来最新消息,两国要致力搭建中瑞高水平创新平台,特别是在促进创新方面进行合作。
《国际市场》:两国高层交往的势头很不错。
总领事:是的。我刚到中国不久的年,中国与瑞士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欧洲首个大陆国家、世界前20大经济体签订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从那时候开始,中瑞双边的经贸往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国现在是瑞士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也是瑞士在亚洲的最大出口国。瑞士公司在中国投资的规模不断地增加,很多聚集在长三角地区。我高兴地看到,中国企业到瑞士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国际市场》:文化教育方面,两国的合作进展如何?
总领事:这些年不断有瑞士的各种展览和音乐会在中国呈现,瑞士在教育、文化方面的一些特色在中国得到展示。去年我们庆祝中瑞旅游年,也是向中国公众推广瑞士旅游,中瑞合作中旅游业是重要的内容。中国即将举办冬奥会,瑞士是个高纬度的国家,在冬季运动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给中国,瑞士会积极参与中国冬奥会的筹办工作。
在我们领区,即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有若干个省份和城市已经与瑞士建立友好姐妹城市的关系。不久前,我陪瑞士沃州的代表团访问江苏,沃州跟江苏是友好省州,在访问期间签订若干项具体的项目协议,包括公共卫生、医药,另外可能拓宽到教育领域。瑞士巴塞尔与上海是友好城市,去年是建立友好城市十周年,双方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我认为高层互访有利于双边关系的发展,这很重要,但我们还要落实具体项目的合作,让合作落地,那才是完满的。
互相学习合作共携
《国际市场》:我们了解到瑞士已经连续7年蝉联全球创新指数榜首。请您谈谈瑞士在创新领域有哪些经验可以与中国分享?
总领事: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公布国际竞争力排行榜,瑞士连续多年都位列榜首。另外有权威的全球创新力排行榜,瑞士也是蝉联多年的冠军。瑞士整体上比较有优势的一些领域,包括金融领域,还有体现创新能力的工业制造业。另外,瑞士在欧洲的人均专利申请率是第一位的,瑞士还拥有数量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国际市场》:创新,创造,是瑞士的优势。
总领事:如果你与瑞士企业打交道,你就会感受到这些企业追求卓越、完美的精神,你就会体会到这种精神已经完全融入到瑞士企业的文化之中,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比较值得借鉴参考的。对质量的完美追求,是瑞士整个国民精神中的核心精髓。
《国际市场》:瑞士是怎么获得创新优势的?
总领事:瑞士国土自然资源比较匮乏,逼迫人们想办法创新。有个例子,制表业是从瑞士很贫瘠的一些山谷里面萌芽发展的,当时山谷里面的居民,在漫长的冬季没有植物可以收获,就在家里钻研、改进手表工艺,追求质量,追求与众不同,现在瑞士的制表产业已经蜚声全球。
瑞士特殊的国情,造就了瑞士在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这种经验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国情不一样。瑞士政府对科研机构,不是一种命令或者指挥式的管理,而是给予足够的学术自由,政府保证科研机构有足够经费能够做必要的研究。瑞士私营企业跟政府有非常有效的合作,我们的研发资金,三分之二是来自于私营企业,只有三分之一是政府拨款。瑞士大学跟公司之间的合作也相当不错,大学做一些基础、应用的研究,应用研究非常务实,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国际市场》:瑞士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特点?
总领事:瑞士还有独创的双轨制教育体系。富有特色的是学徒制,一个人没有大学文凭,还可以在一些特定领域学习必要的技能,这些技能对以后工作非常重要。比如在制表业,很多制表师不需要取得博士或者硕士文凭,但是需要在制表行业学习多年,掌握特殊的技能,然后才能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
《国际市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会给瑞士带来哪些机遇?
总领事:“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瑞士非常欢迎并且积极支持。亚投行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融资角色,瑞士是亚投行最早一批欧洲创始成员国之一。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是要和参与国家实现共赢,不仅仅是国家,就是第三方参与的一些公司也能得益。对瑞士企业来说,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专业服务、先进制造业、交通、物流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因而也会在“一带一路”中获得商机。
《国际市场》:总领事先生,您能否具体谈一下?
总领事:从硬件方面来说,瑞士有很多公司在电力运输、清洁能源、节能等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可以提供硬件的支持。从软件方面来说,瑞士特别是在金融方面有着非常强的优势和经验,瑞士银行业、保险业都非常发达。在“一带一路”推进的过程中,巨大的项目融资不可能完全依靠亚投行或者是中国一些国有银行,这其中的融资、保险是很大的问题,瑞士的公司就可以很好地参与,提出解决方案,据我所知已经有若干家瑞士金融企业与中国在这些领域开展了合作。
《国际市场》:您如何看待中瑞两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
总领事:在制造业方面,瑞士的一些理念是能够分享的。首先可能是手工艺方面,瑞士对质量和精密的追求有着历史渊源;其次是在专业的培训方面,在结合大学专业的学术研究、职业教育等领域,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中国是可以借鉴的。
《国际市场》:在瑞士,对中国市场感兴趣有哪些行业?
总领事:第一是制药、医药行业,瑞士在这些领域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第二,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三,在节能包括节能汽车方面的企业。
上海总领事馆未来的工作方向
《国际市场》:总领事馆未来的工作重点能否介绍一下?
总领事:经济工作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将投入力量,做好瑞士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组织工作。瑞士已经确认会在进口博览会中设立国家馆,到时候我们领馆经济处、瑞士科学文化中心、瑞士贸易促进署等各部门都会参与;那时候瑞士高层代表团和瑞士企业代表团都会来,如何组织协调参展,领馆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另外,每一年我们定期组织瑞士经济商务考察团,由总领事带队,考察我们领区中的两个城市,瑞士公司和瑞士驻华机构代表都会参加;主要是考察当地的商务环境、基础设施等,看看适不适合投资。5月下旬,我们会去无锡考察。
《国际市场》:文化方面有什么打算呢?
总领事:今年6月,我们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举办“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展,展出由瑞士洛桑爱丽舍博物馆收藏的卓别林照片档案,包括原始底片、照片、影集和影像资料等。此外,著名的卢塞恩音乐节将于今年10月首次走出瑞士,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做为期一周的驻场演出。我希望通过以上文化活动,让上海的中国的观众,更加了解瑞士文化,能够看到瑞士不仅在经济、制造方面有创新精神,同样在文化方面也是非常创新的。
《国际市场》:您对上海印象如何?有何感受?
总领事:我在上海待了3年半,对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印象非常深刻。上海人口是瑞士总人口的3倍,在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电力、水力等方面都井井有条地运作,没有高效的管理水平,是做不到的。
我亲身感受到上海的巨变,在欧洲取得这样的转变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举例,共享自行车体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大面积铺开并且被城市居民广泛运用,还有手机功能非常强大,融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当然,问题还是有的,空气污染问题,交通问题等。尽早处理好这些问题,上海就更有吸引力。还有,上海人虽然身处无处不在的竞争环境里,但整体来讲人们的心态都是非常积极向上,非常有活力,这非常好!
《国际市场》:听说您即将出任瑞士驻斯洛伐克的大使,祝您一切顺利,家庭幸福!
总领事:谢谢!
《国际市场》:请总领事用一句话表示即将离任前的心愿,好吗?
总领事:希望瑞士和中国上海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希望上海尽早成为创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上海,我会怀念你!
本刊记者李悦
赞赏
长按法国敏柏宁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