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美国内战的南方将军罗伯特·李的雕像是否应该被移出维吉尼亚州的小城夏洛茨维尔市,点燃了一个星期以来美国国内的舆论风暴。而且这场风暴还没有平息的迹象。与此同时,其他地方已经有一系列类似雕像被移除。支持移除者认为,这些雕像代表白人至上主义;而反对者则称,移除雕像就是抹杀历史。有分析称,雕像存在与否的辩论正是美国民主的见证;美国宪法规定的表达自由、信仰自由、集会自由等个人权利不仅在美国最高法院得到坚守,而且也根植于美国的传统和文化中。我们就雕像之争来展开讨论美国的传统与文化如何编织出美式民主。
袁腾飞:南北战争结束后林肯总统是如何处理战败方的
维吉尼亚大学东亚系主任罗福林教授说,对于许多南方的少数族裔民众而言,这些南军领袖的雕像和邦联的旗帜是压迫他们祖先的象征,但同时不少南方民众、甚至包括黑人民众也非常喜爱罗伯特·李将军,南方有李将军的墓地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这些历史是不可能抹杀的。罗福林教授认为,把雕像“移走”和“推倒”是不一样的概念,这次移出李将军雕像的决定是夏洛茨维尔市政府通过民主合法的渠道通过的法案,而不是人们要胡乱推倒雕像,所以应该遵守这种秩序和本地政府通过的法案。
罗福林教授还说,如果把雕像移到更合适的地方,而不是把雕像放在政府旁边的公共广场上,好像政府就站在这个象征旁边、持同样的理想,这不是为了抹杀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历史教育。
有记者对比了美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对待历史人物雕像的态度。他说,台湾民进党执政后,许多蒋介石的雕像被挪走;中国大陆在文革结束后也挪走了一些毛泽东的雕像。这次夏洛茨维尔市挪走李将军雕像的决定,如果是经过市议会投票做出的,应该受到尊重。
美国亚裔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忠刚说,十年前美国的种族矛盾是趋于缓和的,年有许多人都越过党派界限投票给了奥巴马,希望黑人总统上台后能够使美国的种族关系更加融合,但是事与愿违,反而越来越多人要揭开历史的伤疤、算总账。我们希望以后的美国能够慢慢趋于“不按种族区分”(color-blind)的社会,让许多年前的事情慢慢沉寂下去。但现在一些人要降下邦联旗帜、撤去李将军的雕像,目的是为了翻开旧账、为现在的种族政治做文章,这是没有必要的。李忠刚还说,许多人看到川普上台后的表现对他的支持更坚定了。而反对移出雕像并不是小题大做,是对“种族化”的一种狙击,让美国能够走上“不按种族区分”的道路。
有时事评论人士说,每次在国会大堂看到两尊并列的雕像,北方的格兰特将军和南方的李将军,都感慨万千,很感动,为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和解、包容、慈悲、尊重,尽在其中,而不以胜败论英雄。联想到其他国家,比如中国,国共内战,你死我活,包括抗日功臣、民族英雄,大多被列为甲级战犯,祸害整个民族。
美国南方的李将军是历史人物,有他的历史局限。今天的美国人,尤其后来从其他国家迁入的移民,缺少对美国的历史感,把李将军说成是白人至上主义的象征,而要移除其雕像,非常不妥。如果是这样,年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前的美国历史都可以被抹煞,因为,许多建国先贤都曾经支持保留黑奴制度。然而,美国就是那些先贤所建立的,在他们所创建的民主制度的基础上,美国一直在进步。不应该以人种、肤色论事,而应该以事论事,以白人为主的欧美国家,带给这个世界的文明价值,领先于众多亚洲和非洲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学界的普遍共识是,李将军并非白人至上主义者。而在不同时代,各类团体为李将军雕像赋予新的含义,恰恰是美国社会裂痕的写照。
转自网络
相关阅读
人物简介:
罗伯特·爱德华·李(RobertEdwardLee,年1月19日—年10月12日),美国职业军人,为南北战争期间联盟国最出色的将军。他最终以总司令的身分指挥联盟国军队。如同古代的汉尼拔(Hannibal)与埃尔温·隆美尔(ErwinRommel)一样,其以寡击众以少胜多但最终不敌的情势为他赢得长久的名声。战后,他积极推动重建,在其生命的最后数年成为进步的大学校长。李将军维持着联盟国代表象徵及重要教育家的形象至今。
他自年10月2日起于维吉尼亚勒星顿担任华盛顿学院(今华盛顿与李大学WashingtonandLeeUniversity)校长。在超过五年的任期中他将华盛顿学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小学校转变成美国第一所提供商业、新闻、与西班牙语课程的大学。他立下全面性,令人摒息的荣誉观念-我们只有一条校训,就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绅士(Wehavebutonerule,anditisthateverystudentisagentleman)-在华盛顿与李大学以及其它若干独断维持荣誉体系的学校垂范至今。重要的是,李校长专注于让学校吸引南北双方的学生。然而,该校仍维持着种族隔离制度。自年约翰·查维斯入学以后,华盛顿学院,或说华盛顿与李大学,直到年才招收第二个黑人学生。
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集万千矛盾与重担于一身,他是一位废奴主义的实践者,当格兰特还没解放自己家的奴隶时,他就早已赋予自己家族的全部奴隶自由,并给予他们路费和资产,尽管家乡弗吉尼亚坚持蓄奴政策,当分裂迫在眉睫时,他坚定地支持维护统一,认为“美国应该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没有什么所谓的北方,南方,西部又或是东部。”但战争暴发后,出于对家乡和人民的热爱,他婉言谢绝了林肯总统打算任命他为联邦平叛军队总司令的职务,和许多出生于南方的军官和士兵一样先回到了故乡弗吉尼亚。对一个军人最为痛苦的莫过于他失去了他所宣誓捍卫保护的东西,而要和昔日的校友、战友、同胞们兵戎相见,但在这艰难时刻,李将军选择了拿起枪为保卫家乡而战斗,不是为了南方,更不是为了北方,而是为了捍卫军人和美国人的道德尊严:像他的祖先一样保卫生于斯、死于斯的土地。
悲壮的美国南北战争
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如此难以评判功过是非:他是一位常胜将军,带领着南军在劣势下击溃了北军,甚至赢得了相当的战场主动权,七日战役、钱德勒斯维尔、安特提姆......都记载着他不朽的胜利。然而葛底斯堡一役,他唯一的一场失败却让南方输掉了战争。正是这位伟大的指挥官坚持己见,在不利的地形下向北军发起决战。历史有偶然性,然而细细分析,其背后又有着他的必然存在:李率领弗吉尼亚军团向北深入宾西法尼亚州,其目的是明显的:在北方的底盘上寻求另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从而迫使联邦,也就是北方改变初衷遘和,在重新统一时为南方各州赢得一个有利而体面的位置。
但时间的流逝、补给的苦难让李感到必须抢在北方腾出手调集援军前主动发起决战,同时在南方赢得的胜利与高昂的士气给予他足够的信心。葛底斯堡的遭遇战给予他一个削弱北军的机会,然而没有情报和后备军,他不知道他面对的实际上是从各地赶来的北军主力,于是在北军坚固设防的阵地面前李的子弟兵上演了一场悲壮的冲锋。双方各伤亡2.3万(北军)与2.7万人(南军),李几乎损失了他全部的最好的老兵和军官。
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丰碑大街,罗伯特·李将军塑像矗立在环岛中央。
事实上即使李攻占了公墓岭击退北军,他也无法承担伤亡如此巨大的“皮洛士”式的胜利,因为他将没有军队来巩固胜利果实。事实的确如此,南军即使在战役中击败北军十次,也无法宣称战争的胜利,而北军只要在一场战役中消耗了南军的主力,南方各州的失败命运就注定了。这是像李这样伟大的英雄人物的悲剧。
罗伯特·爱德华·李无疑是内战中最为杰出的一名指挥官,同时也是品格最受人推崇和尊敬将领。战前他曾在各种不同的兵种服过役,这使他在日后的指挥中能够充分地理解和协调各兵种的之间的关系和安排。他的战略即为“进攻”二字,哪怕是处于逆境也敢于发动进攻,同时也善于捕捉对方部署上的弱点和漏洞,选择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对于局势的观察,他也有着特别的敏锐,从不会会轻易放过对方露出蛛丝马迹般的错误。罗伯特·爱德华·李善于声东击西吸引对方注意力,猛然一出色的运动打击在对方另一侧。当然,李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其中最致命的可能就是他内向的性格所造就的,李极不善于向自己的部下解释他的计划和思想,常常会造成其下属的误解,这在“石墙”杰克森死后更为凸现。盖蒂斯堡战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他这唯一的战败中,他的部下几乎没有一个人很好理解和贯彻他的命令。在整个战争中,李的每一场战役面对这远远多于他兵力的北军作战,尽管他在安特提姆遭到了重大损失,在盖蒂斯堡他也遭受了惨痛的失败,但李罗伯特·爱德华·李的部队从来没有出现过失去秩序地崩溃,他始终都是坚守在他的阵地上直到最后一刻。他所辖的北弗杰尼亚军团也是美国历史最好的一支部队。
8月16日,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怀曼公园,工人移走罗伯特·李雕像。
相对于李罗伯特·爱德华·李的指挥才能,也许他的高尚的品格才让人们如此地怀念他。时至今日,他仍是南方乃至全美国最受崇敬的军人。每年他的生日都被定为南方各州的法定纪念日。以他命名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遍布各地。每年他的忌日在他墓前都会堆满数以千计的鲜花。现在的美国人早已把李看作了一个美国的象征,一种理想的体现。直到在李死后,当时的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也拒绝重新给于他美国的公民权。一百零五年后,美国参议院于年7月22日全票通过特别法案恢复了罗伯特-爱德华-李美国公民称号与权利,8月5日福特总统签署了此法案,当时福特感言道:“李是一个真正的美国英雄,深深受到了南方和北方的共同尊敬。”
转自网路
?
赞赏
长按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