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通过读三字经填补小学没有历史课的空


有这样一个笑话:

老师问:“圆明园是谁烧的?”

学生一听,胆战心惊,连忙说:“老师,我发誓,绝对不是我烧的……”

有这样一件真事儿:

一位教师在一次批阅试卷时,遇到一看图(旧版一百元人名币)答题,问:这四位伟人分别是谁?

某生答:四人帮。

笑话也好,真事儿也罢,诸如此类令人啼笑皆非的历史知识问答不胜枚举。这其实挺能说明一个问题:不少学生对国家的历史一片模糊,他们中有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有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有道听途说遭人忽悠的,就是不愿追根求源,寻宗问祖。对于学生来说,历史是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若不是中高考必考,谁愿意花时间钻故纸堆。至于我们这些成年人,就更不用过问改朝换代政权更替的事儿了,大家都只顾着活在当下,哪来的时间管那上下五千年不着边的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如此社会风气,除了让人担忧以外,自然给教育者提出了一个难题:历史这门课,该不该当做主要科目对待,历史课究竟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再看看目前现状,有关的历史知识都是放在社会课里讲授。但是因为社会这门课程比历史课程的地位还要低下,内容更为芜杂,教学生怎么了解华夏几千年文明!

小学取消历史课已经二十多年了,小学生已经成长为大学生了,这一代人的历史知识掌握得如何,我们从那则笑话和身边的真事儿中已该有所体会了吧。当然,这或许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但管窥蠡测,总还是可以看见一些真相的。

那么,学生为何一定要学习历史呢?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一直是重视历史知识教育的。我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就一边教学一边整理《春秋》,并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以史为例,以史为鉴教育弟子,不仅让学生知道历史发展的继承性,还告诉弟子历史向前不断发展的道理。继承孔子的教学传统,历史成了每朝每代读书人的必读之书。自古以来,文学与史学都是密不可分的,时至今日,历史与语文这两门学科依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避开传统不谈,历史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存亡有着重要的意义。龚自珍说:“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意即要灭亡一个国家,首先要废除它的历史。历史是国家存在的见证,是国之为国的根本,没有历史的国家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忘了历史的人民就失去自己立足的根本。想当年日本人占领中国时,搞奴化教育,就是改教材,现在日本右翼还是在做这样的事——篡改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就是这样,二十多年的时间,一代孩子受到影响,就可能把民族的根本淡忘,因为整个思维方式被改变了。以我国现在这种军事和经济实力,哪个国家要灭亡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谈何容易。可是,在目前这种状态,他不从军事上亡你,不从经济上亡你,而可能从文化上亡你,使你失去创造力。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也曾写到侵略者占领法国后,不让法国的孩子学习自己的母语,这种让人忘本的文化侵略其实是种族灭绝的第一步。

另外,读史可以明智。早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过这样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告诉我们要想做个治国明君,历史不得不看。开国领袖毛泽东就熟读二十四史,并都做了批注。治国者读史自然必要,作为常人的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吗?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历史能培养你观察社会的眼光——历史学者眼光中的时间,不是以一天一月或一年来计算的,而是以十年、百年、千年来来计算的,所以看得很长远,看得理性;另外,我们通过读古人的书,了解古人的事,很快就会知道,原来今天的事情,大到政治、经济、军事,小到起居、交往、问答,很多是古人早已做过,所以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有迹可循,自然会镇定沉着,少生慌乱。其次,历史可以教会你提升自己的人格品味,教会你做君子而不做小人——当你了解了千百年的历史,认识了以万计数的人物之后,你就知道名利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知道怎样坚守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再有,历史还可以训练我们做事情严密、谨慎的习惯——我们平时思考,写文章,用句子,每一句话都强调“笔笔有来历”,告诉别人这句话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是由证据支持的。历史正是这样一门教你“笔笔有来历”,教你做事周密有条理的学科。最后,历史会教会你处事的智慧,怎么样在社会上生存,怎么样处理人际关系——因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无所不包,当然主角是历朝历代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我们都看了个大概,毫无疑问,我们知道什么是最聪明的办法,什么是最笨的办法,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学习历史,大有裨益。学历史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才是,而且越早越好,而不是将其取消,或者藏匿于其他学科之中。

究竟什么时候学历史较合理?历史包含的知识广泛,虽然有小学生难以理解的社会性质、政治风云、权力交替,但也有小学生爱读的历史故事、人物风采、多彩文化。到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本里会经常出现历史方面的知识,如果仅仅利用课堂上短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时间来讲解,必定达不到效果。而要想让学生充分了解文中出现的历史知识,又必然会占用太多的时间,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怎样在小学填补没有历史课的空白呢?

首先,传统蒙学教材《三字经》里,关于王朝的历史沿革的梳理就非常好。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

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

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

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

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

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

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

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

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

神器焚迨崇祯煤山逝清太祖膺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至宣统乃大同十二世

清祚终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如果把这段三字经背下来,就相当于脑子里面有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框架,有了这个框架以后,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不能说了然于胸,也应该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这样就好比撑开一个编年式的历史大结构,在这个结构下再给孩子讲历史故事,这不只是准确掌握历史信息的问题,也是培养清晰逻辑思维的必经之道。诸如我们可以按照“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的框架,将秦统一天下、陈胜吴广起义、巨鹿之战、十面埋伏等故事有序地讲述下来,让孩子心中有一个有序的历史观念,有了有序的历史观念,也就有了有序的人生观念,不要轻视这个过程,将来有大格局的人,都是有大历史观的人。当然以史为鉴,学生读历史,知兴衰,可以使自己更加明智。在此基础上再推荐孩子们读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自然也就能基本上了解五千年历史了。

其次,语文课本选文经常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介绍这些人必然会涉及到他们生活的年代,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历史贡献,甚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如果学生对历史陌生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若让他们自己查阅资料,也只是获得一些知识片段,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比如,在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既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又要讲清楚诗作内容所涉及的“安史之乱”这一历史知识,无形中增加语文课的负担。将历史穿插在语文中讲解,不失是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一种方法,而且还可以使语文课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但历史知识毕竟是系统化很强的知识,靠语文课堂,或者社会课堂讲解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那样做的结果,不仅破坏了历史本身的连贯性,系统性,而且也无法体现历史学科的学科优势,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继承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了。

再次,作为家长可以引领孩子在家听听评书,比如《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岳飞传》等传统评书,虽说评书都是根据一些有记载的文献创作的“娱乐”节目,不能算真正的历史,但绝对可以增加孩子对历史的兴趣。想想当年吧,很多人的历史不就是从刘兰芳、袁阔成开始的么!还可以听听袁腾飞《明朝那些事儿》《百家讲坛》系列讲座,这些专业性的讲座让孩子们对某些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水涨船高,当然适时共读历史书籍是最好的方法,或推荐孩子自主阅读历史知识读物,都是最有效的途径。图文并茂书籍是小学阶段孩子的首选,推荐低龄孩子可以从历史大事图表,漫画历史书籍开始。最后不要忘了,适时引领孩子读读历史小说,看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大片。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小学阶段尽早的开设历史课,既可以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又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还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在合理配置学科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较早完整的系统的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历史价值观做好思想准备,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有意识的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认为,小学阶段开设历史课非常有必要,读史会让孩子从小就变得明智。

附:根据《三字经》提炼的中国史夏…………………………约公元前——约公元前(夏有禹)商………约公元前——公元前商有汤汤伐夏,国号商周…………公元前——公元前周文武周武王,始诛纣——西周……公元前——公元前周共和始纪年——东周…………公元前——前周辙东,王纲坠——春秋……公元前——前始春秋,终战国

——战国……………………………公元前——前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公元前——前嬴秦氏,始兼并汉……………………………公元前——公元高祖兴,汉业建——西汉………………………………公元前—公元8——东汉…………………………………公元25——光武兴,为东汉三国…………………………公元——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魏……………………………………公元————蜀……………………………………公元————吴……………………………………公元——晋………………公元——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西晋…………………………………公元————东晋…………………………………公元——十六国…………………………………………公元——南北朝…………………………………………公元————北朝…………………………………公元——北元魏,分东西——南朝…………公元——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隋……………………………………………公元——迨至隋,一土宇唐……………………公元——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五代十国…………公元——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五代”)宋……………………公元——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北宋………………………………公元————南宋………………………………公元——辽……………………公元——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西夏…………………………………………公元——金……………………公元——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元……………………………………………公元——明……………………………………………公元——明太祖,久亲师清……………………………………………公元——清太祖,兴辽东中华民国……………………………………公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年10月1日成立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王丽俊工作室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是多少钱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34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