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向人们传授全面而整体的知识,来使人们认识到彼此之间基本的共同性,冲破这个充满了分裂和敌对的世界里的重重障碍而看到人类团结的现实路径。
作者
雨燕姐姐
编辑
Catherine
美编
黄山
最近一场人类思想的启蒙运动开始于五百多年前,从天文学的日心说开始,一直到生物学的进化论,科学取代了宗教的权威地位,个人取代了上帝/上天的神圣形象,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开始经受人类自己的理性思维的检验。
人类简史,图片来源:亚马逊
这场科学革命引发了工业革命、城市化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转型,或早或晚,地球上每一个有人类居住的角落都要受到这场社会转型的冲击。旧时代的遗老遗少惊呼虚无主义的来临、终极意义的丧失,新时代的愣头青则高喊历史的终结、客观真理的破产。在社会政治组织、经济技术、思想文化三个领域都持续陷入混乱和动荡的最近这一百多年里,人类向何处去、社会该如何发展这类的大问题,既显得越来越紧要,又似乎越来越难以给出一个能获得普遍认可的回答。
一、21世纪的启蒙运动:历史科学
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科学革命几百年之后,借助知识的进步和对历史的反思,人类已经开始回答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21世纪正在孕育着又一场思想启蒙。
恩格斯在评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曾说:“这是一个呼唤伟人而产生了伟人的时代。”今天,经过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数百年的努力探究和知识积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达·芬奇这样的伟人,而这也正是21世纪思想启蒙的目标。文艺复兴开启了上一轮的思想启蒙,而开启21世纪思想启蒙的,则是综合了宇宙万物知识的一门新科学:历史科学。文艺复兴倡导个性的解放,而历史科学则认识到,人类的整体解放和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新的历史科学一方面继承了科学革命带来的所有知识以及发展知识的手段,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合二为一,将理性解释和道德规范合二为一;另一方面试图取消科学革命以来少数人对于知识的垄断,不再让少数特权阶层不成比例地享受绝大多数成果而把风险转嫁给普通大众,而是让科学革命的成果深入每一个人的头脑,从而帮助人们摆脱无知、偏见、自私、恐惧、贪婪,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主人而不再是奴隶,成为整个地球家园和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并承担风险,共同为了人类和地球的未来而思考和行动。
21世纪的启蒙思想宣称,所有理想的都是现实的;不仅如此,只有理想的,才是现实的。所有阻碍人类共同理想成为现实的观念、习俗和制度,都将在历史科学的法庭上受到无情的审判,并被宣布为非法。所有在不同的人类群体之间造成长期敌对关系的小团体,不论是经济的(资本集团)、政治的(主权国家)、社会的(血缘团体、地缘团体)还是文化的(种族、宗教派别),若不能逐渐消融在人类大家庭的熔炉中、一起获得新生,就会在无止境的纷争中同归于尽、一起走向毁灭。历史科学就是推动这前一个进程的“批判的武器”,它号召世界上所有人都要为了这一目标而团结奋斗。对于全人类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文明还是野蛮的问题,更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上一轮的思想启蒙用自由、平等、友爱作为前进的旗帜,却不能阻止人类走进20世纪“极端的年代”,最终埋下各种足以自我毁灭的定时炸弹:帝国争霸、世界大战、军备竞赛、弱肉强食、两极分化、道德麻木、生态破坏、资源耗竭。显然,光有崇高的理想是不够的。自由、平等、友爱的价值观和人类永久和平的愿望需要每个人的觉醒和努力,才会成为现实。
自由、平等、博爱,图片来源:Youtube
因此,21世纪的思想启蒙将会用行动的宣言而不是价值观的理想来作为旗帜,这行动的宣言就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和创造!通过共享,人们各取所需,享受互助与合作的好处,建立起一个安全的家园;通过创造,人们各尽其能,享受劳动与竞争的乐趣,不断开辟出自由的天地。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共享是不收取任何租金的,甚至也不要求任何回报。收取租金的“共享”是资本主义的逐利行为,要求回报的“共享”是封建家长制的掠夺-再分配行为。共享是创造的前提条件,创造是共享的最终目的。没有共享,人人自私自利,就会带来社会分裂和资源浪费,这正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没有创造,人人墨守成规,就会导致能力退化和道德沦丧,使社会分裂和资源浪费愈演愈烈,这在社会上层游手好闲的寄生者和底层无所事事的失业者中已经出现蔓延的趋势。共享和创造,是每一个现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破除民族主义的迷思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民族主义(排他性的部落主义)历史观和历史教育起着并不光彩的作用。作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民族主义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并且使问题变得更加恶化。
公允地说,民族主义思想在二战后的亚非拉殖民地独立运动时期的确曾起到非常进步的作用,迫使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放弃了直接的政治军事统治,改为更加隐蔽的经济金融掠夺。然而,在直接殖民统治这个敌人消失之后,在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实现政治独立之后,民族主义也就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之后的历史进程表明,民族主义无法帮助这些新兴国家进一步地完成经济独立的任务,反而再次扮演了其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所扮演的极端反动的角色:一方面为国家之间争夺资源的野蛮竞争和人类社会内部的互相残杀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另一方面让统治国家的官僚集团和资本家集团可以忽悠本国人民变得麻木不仁地、甚至心甘情愿地充当国际军事冲突、国际经济掠夺和国内阶级压迫的炮灰。
一些人宣扬民族主义或许是出于高尚的初衷,但它带来的却是黑暗的深渊。民族主义点燃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领土而频繁爆发的战争,并且把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国家对人民的掠夺合法化。在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中,即使是最开明的社会制度,就像北欧国家那样的社会民主体制,也只是优先保护一小部分人,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部分本国人民的排外情绪和一些外国人的嫉恨,最终导致社会冲突。因此,历史科学明确反对任何类型的排他性部落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制度,不管是以宗教、文明的名义,还是以民族、国家的名义,而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民族主义。
二战苏军攻克柏林,图片来源:网络
新历史科学的世界主义宣言并不是一厢情愿的空想,而是它自身必然的结论。工业革命至今的世界历史一再用血淋淋的事实警告我们: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分裂的人类群体之间争夺生存资源的冲突必将导致所有人和整个地球的毁灭:资源被浪费,环境被污染,生态系统被破坏,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的人们因为贫穷和绝望而陷入各种自我毁灭的疯狂——精神疾病、毒品滥用、种族仇杀、恐怖袭击。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在现实中消除各种形式的分裂——个人纷争、阶级压迫、国际冲突、民族仇恨——来达到全人类的团结。
与旧的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正好相反,新的潮流是“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只有把世界建立在人类共同性的基础上,多样性和差异性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类似的基本需求(安全与自由),因此也面临着类似的基本困境(分裂和敌对导致的不安全和不自由),这就是最基本的人类共同性。历史科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向人们传授全面而整体的知识,来使人们认识到彼此之间基本的共同性,冲破这个充满了分裂和敌对的世界里的重重障碍而看到人类团结的现实路径。这就是21世纪思想启蒙的紧迫任务。
三、伪历史的黄昏,新综合的黎明
没有历史科学在时间(短时期/长时段)、空间(本地/区域/全球)、主题(经济技术/社会政治组织/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的整体视野,一个个零碎的历史故事很容易就会沦为“任人(赢家)打扮的姑娘”和“一件接一件的破事”,历史作品就会成为形形色色的伪科学、伪知识、伪历史、伪道德的重灾区,宣扬各种排他性的部落主义。
近年来,汉语文化圈里这样的伪历史作品层出不穷:跪舔强权与资本(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吴晓波《激荡三十年》),崇拜强人与“明君”(电视剧《走向共和》、电视剧《雍正王朝》),宣扬国家神话与排外情绪(纪录片《大国崛起》、抗日神剧),宫廷戏说(电影《建党伟业》),宫斗阴谋(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怀旧好古(龙应台《大江大海》),技术迷信(任冲昊等《大目标》),等等。这些流行的伪历史作品用恶搞段子、鸡汤爽文、后见之明、被害妄想等叙述手法来吸引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