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

读读对获奖小说软埋的评论,感受一下政


昨天练习题答案

C;2.C;3.BCD

语音讲解:

今天练习题:

5.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单选)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转载一篇政治观点非常鲜明的郭松民评论员的文章,供大家阅读。

以否定土地改革为鹄的的长篇小说《软埋》,日前获得了“路遥文学奖”大奖。

这样一部带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小说在激烈的批判声中获奖,与其说一个文学事件,不如说是一个政治事件。

以反毛反共著称的历史发明家袁腾飞曾主张,要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改为“大屠杀纪念碑”,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的这部《软埋》,实际上就是对袁腾飞的呼吁做了一次文学化、形象化的支持与回应,因为按照《软埋》的描述,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最重要成就的土地改革,不是别的什么,正是一场大屠杀。

作为参与批判《软埋》的作者之一,深感整个过程的困难,批判言论始终受到某种强大力量的压制和阻挠,以至于艰于呼吸。但另一方面,方方不仅备受权力保护,并且及时被授予“大奖”,以此来向全社会传递“文学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信息。

权力如此憎爱分明,不仅使方方在微博上秀出的一副“受迫害”样子显得虚伪和矫情,更让我们认识到,否定土地改革,为被推翻地主阶级鸣冤叫屈,为最后的反攻倒算造舆论这件事,并不是方方一个人在做,方方主席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反共阵营,这个阵营从体制内蔓延到了体制外,从文学界延伸到了政界。

似乎《软埋》完全是人畜无害的餐后甜点。而方方在接受各种采访时也躲躲闪闪的说:

“我从来没打算写一个只是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去控诉的小说,作为作家不可能简单地理解这样一场土地改革运动,也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他们遭受了什么,更不可以简单地说这样一场运动是如何伟大、正确、是如何需要。总之,我不可能简单地站在任何一方。”

但这次“路奖”评委会给方方的颁奖词却这样写道:

“在年发表的诸多长篇小说中,方方的《软埋》是一部结实、厚重的作品。小说以精致的结构呈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和美学的丰富性。她固然不是选取土改题材的唯一作家,但她却是把同类题材处理得恰到好处的作家,让批判性与文学性达到了很高程度的融合。”

在颁奖词中,“现世安稳,父慈子孝”之类张爱玲式的甜言蜜语没有了,“不可能简单地站在任何一方”矫饰也没有了,“批判性”的利刃却露出了寒光!对这段颁奖词,方方既没有拒绝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表明她对此完全认同。批判的锋芒指向何方呢?就无须多说了吧?

主人公郭文在临死前说:“文明有它的瘟疫,这阵大风(革命)治好了它,也许大风选择得很不够好。可是它有别的办法吗?在瘟疫的恐怖面前,我了解风暴为什么这样猛烈。”

要想获得自由和解放,就必须革命,革命才是最大的、最根本的人道主义。

而方方的这部《软埋》,却对土地改革做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完全负面的描述,何主编在不加解释与区别的情况下引用雨果这句话,故意把革命和人道对立起来,实际上是在用所谓的人道主义来否定革命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不知雨果在天之灵有知,会作何感想?

注:上述文章摘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kuoyua.com/ymly/6926.html


当前时间: